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舞一二级各种练习视频如手位练习等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xnD6Qo04hA/去看看吧
你说呢...

中国舞一二级各种练习视频如手位练习等

2,中国舞7级考级视频全部

中国舞7级考级视频全部如下:1、基本功:基本功包括舞姿、站立、步法、转体、转身等。考生需要展示出准确、稳定的基本功技巧。2、舞蹈组合:考生需要准备一段完整的舞蹈组合,表达出舞蹈的特色和风格。舞蹈组合的内容可能包括舞步、手势、身体动作、表情等。3、舞蹈技巧:考生需要展示一些特定的舞蹈技巧,如跳跃、转体、倒立、舞蹈动作的连贯性等。这些技巧需要在舞蹈中自然流畅地展示出来。4、舞曲演绎:考生需要通过舞蹈来诠释一首特定的舞曲。这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舞曲的情感和意境,并通过舞蹈动作传达出来。5、舞台表演:考生需要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展示出自信、大气、舞姿优美和舞蹈技巧的熟练程度。舞台表演要求考生能够与音乐、舞台背景和其他舞者协调配合。练舞的注意事项:1、热身和拉伸:在开始练舞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和拉伸,以准备身体和肌肉,预防受伤。2、正确的姿势和身体对齐: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身体对齐对于舞蹈非常重要。注意保持挺胸、收腹、挺直脊椎等基本姿势。3、注意呼吸:舞蹈需要良好的呼吸控制。在练习舞蹈动作时,保持深呼吸,避免屏住呼吸或浅呼吸。4、逐步增加难度:从简单的舞蹈动作开始,逐步增加难度和复杂度。不要急于求成,稳步提高技巧和灵活度。5、避免过度训练:尽管练习对于进步非常重要,但过度训练可能导致疲劳和受伤。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和休息时间,确保身体得到充分恢复。6、注意保护关节和肌肉:舞蹈对关节和肌肉有较大的要求,因此要特别注意保护它们。避免过度扭转、过度伸展或过度负重,可以使用适当的护具来支撑关节。

中国舞7级考级视频全部

3,中国舞基本功训练方法

要提高腰部柔韧性,就要有针对性进行腰部练习。扶把上的腰部练习有: 涮腰,以腰骶部为中心,在同一平面上,整个上身作前旁后旁的划圆运动。 双腿重心“下腰”,分双腿重心前下腰,双腿重心后下腰和旁腰的练习。 单腿重心“下腰”,分单腿重心前下腰,单腿重心后下腰,单腿跪下腰。 姿态斜腰,丁字步准备,动力腿伸直,绷脚擦地,脚尖点地。同时,主力腿半蹲,重心始终落在这条腿上。右臂经下方抬高成托掌位,收紧腹肌,上身以胸椎为转动轴,向有侧转动,向后平躺,眼看右手指尖方向。

中国舞基本功训练方法

4,中国舞十级考级舞蹈视频全部

以下为中国舞十级考级舞蹈视频全部:一、中国舞蹈考级10级所有曲目:1、《节庆欢鼓》(印度舞)2、《羊角花儿云里开》(羌族舞蹈)3、《丰收麦田》(藏族舞)4、《欢腾》(蒙古族筷子舞)5、《小卜少》(傣族)6、《花鼓舞韵》(安徽花鼓灯)。7、《功夫》(表演组合)8、《舞动青春》(表演组合)9、《孔雀》(女子独舞》10、《玩娃娃》(压腿练习)二、考生考级要求1、考生年龄应符合如下要求:一级4-6岁,二级5-7岁,三级6-8岁,四级7-9岁,五级8-10岁,六级9-11岁,七级10-12岁,八级11-13岁,九级12-14岁,十级13-15岁。2、考生实际年龄大于规定的年龄范围不受限制;实际年龄小于规定的年龄仅限6个月以内范围。3、低级别:一、二、三级,必须要有其中一个级别证书方可从四级开始逐级往上考。中级别:四、五、六级,可一次连考两个级别,一年最多只能考两级。高级别:七、八、九、十级,需取得前一级证书后再考下一级,不能一次连考两级。4、四级以上考试时务必提供前一个级别电子证书打印件方可参加下一级别考试。(连考时,前一级别考试通过方可参加下一级考试)5、考级中每组考生应统一服装,不要化妆和佩戴饰物,女生须扎结头发;考生需佩戴考号,每组8-10人,如不足8人则由已考完的考生替补,替补考生不佩戴考号。6、考生进入考场后,考官向考生问好,考生应回答:“老师好!”考级结束,考官向考生再见,考生应回答:“老师再见!”考生回答应声音洪亮,整齐划一。三、考级内容1、《中国舞蹈考级》第四版1-10级新版教材内容,每组考生不少于三个组合,如同一级别有多组考生,每组应考察不同组合。2、考官增加抽考一个组合内容。

5,舞蹈练习基本功横叉

靠墙去挤较难,而且挤的时候需要外力帮助,你一个人就不太好练习了。建议你放在第二阶段,先做趴胯。双手撑地面,双膝跪地然后慢慢望两边滑,胯与地面越近越好。可以微微颤动,给胯部力量,起到压胯的作用。
回家找面墙,两脚叉开,在墙那一点一点的往里靠,努力点,久了就可以靠进去了。 要忍着点,很疼的!
压腿前先热身,身体热热的再压旁腿。 多打双飞燕,这样练上一个月,横叉基本就能下去。 别怕疼,呵呵~~~
地面素质训练(压腿、踢腿、下腰等等)、把上练习(把杆练习)、把下练习(也叫“脱把训练”或“地面练习”)等等。 地面素质训练地面素质训练包括坐在地上做勾脚背、盘脚压胯、仰卧吸腿、侧卧旁吸腿、俯卧后吸腿、腰部训练、仰卧前大踢腿等动作。这些动作可以打开肩部和胯部关节韧带,加强腰的柔韧性,增强腿部和后背肌群的弹性和力量(解析:压腿、踢腿、下腰主要是“开软度”的项目,是学员软度练习的必要手段。而“开软度”,就是趁学员韧带和腰部在发育前的柔软期把韧带和腰部的关节的发育走向按照艺术要求发展,从而达到舞者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学习芭蕾舞要“从娃娃抓起”的道理。由于7—11岁的儿童自我约束能力比再小一点儿的孩子强,再加上生理条件处在青春期之前,因此,此阶段学习芭蕾舞〈其实包括京剧、杂技、体操等等,各项肢体艺术的学习年龄由行业特点和学员自身条件而定〉比较适宜。压腿,就是把两个腿敞开,渐渐到达最大的幅度。软度开得最好的演员两个腿敞开时能基本呈“一”字型;踢腿,相信大家比较熟悉。它是两腿灵活自如的关键要素之一。踢腿的标准是瞬间高度越高越好,而学员的“控腿”〈就是把腿抬到额前时定住不放下,时间越长越好〉也是为踢腿的“本领”打下坚实基础。 把上练习(也叫“扶把训练”或“把杆练习”)是指训练的时候扶着固定的物体进行的训练。包括擦地练习、蹲步练习及压腿练习等等。把上练习是塑造姿态美的主要手段,对发展下肢及躯干的力量、柔韧、灵巧、协调,增强对身体重心的控制、提高平衡能力都非常有效,同时使起到身体的姿态规范化的作用。包括基本手位和基本站位及半蹲、全蹲(比如“双手扶把蹲”、“单手扶把蹲”)及擦地(比如“双手扶把擦地”、“单手扶把擦地)”及小踢腿(比如“双手扶把小踢腿”、“单手扶把小踢腿”)和划圈等动作。单腿蹲和小弹腿、压前腿、压旁腿、压后腿也是相当重要的训练动作。这些训练动作可以使脊柱、臀、脚踝、臂充满活力,从而培养优雅和高贵的气质。 把下练习(也叫“脱把练习”或“地面训练”)难度较大,动作分为手位与脚位的训练,如手臂波浪形的舞动、脚做划圆等动作,还有步伐和足尖的训练。其中,步伐训练包括轻柔步训练、跳跃步训练、碎步训练等等。与前面的训练相比,增加的练习有跳跃练习。小跳还可以分为一位小跳、二位小跳、五位小跳。中跳是随后的训练,主要以原地跳为主,分为一位中跳、二位中跳、单起双落方法和双起单落方法。最后就是大跳了。以上训练,是将臂、腿、弹跳等舞姿造型组成的小组合,既能训练身体的基本能力,也调整了身体的基本姿态,并使其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到芭蕾中去。额

6,中国舞三级考级全部舞蹈视频

中国舞三级考级全部舞蹈视频如下:中国舞三级考级全部舞蹈视频中国舞三级考级的内容包括基本功、舞蹈剧目、舞蹈组合等。1、基本功是考级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软度、开度、力度、旋转等。学生需要在考官的指导下完成各种基本功的动作,并且要能够准确地把握身体的重心和平衡。2、舞蹈剧目是三级考级的重中之重,要求考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舞蹈动作和表演技巧。考官会考察考生对舞蹈的理解和表演能力,以及舞蹈动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3、舞蹈组合也是三级考级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考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舞蹈组合的动作和节奏。考官会考察考生对舞蹈组合的掌握程度和表演能力,以及与音乐的配合能力。中国舞三级考级注意事项如下:1、考试要求:考生需参加中国舞蹈家协会教师培训并获得证书,同时需要用舞蹈协会的教材进行教学。考级时,教师必须出示教师证书,没有相应级别证书的教师不能推荐学生参加考级。2、考生着装要求:考级时,考生需要统一着装,不得化妆或佩戴饰品。女孩必须扎头发;考生应佩戴考号。每组8人,如果少于8人,由已经完成考级的考生代替,替补考生不用戴考号。3、舞蹈动作要求:考级时,舞蹈动作要准确、流畅、优美、协调,能够表现出舞蹈的节奏感和动态美。同时,需要注意舞蹈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力。4、考试礼仪要求:考生需要在考试前向考官问好,并按照考官的指示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需要向考官致谢。在整个考试过程中,考生需要保持良好的礼仪和姿态。5、备考要求:考生需要在考前进行充分的备考,包括对舞蹈动作的熟练掌握、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对情感的表达和艺术表现力的提升等。建议考生在备考期间进行系统的舞蹈训练和表演练习,以保持良好的状态和信心。6、其他要求:考生需要按时到达考试地点,遵守考试纪律和规定。在考试过程中,不允许使用任何形式的电子设备或通讯工具。

7,古典舞基本功训练视频教程

  古典舞基本功动作要领   旋转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的带动都非常重要,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   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特别是“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急带腾空中的延续,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如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   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的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般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民族舞姿转的流动性与复合性比较强,空间变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转的过程中各种舞姿的复合和流动的特点。[5]   翻身   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独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动作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仰、俯和旁提的形态。   弹跳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弹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轻、漂,要求运动过程中松紧结合,发力要集中,过程的速度要快,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讲究“寸劲”。在弹跳方面,我们民族的特性也越来越明显,难度越来越大。   节奏   典舞在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这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我们民族音乐很少象西洋音乐那样强弱相同、有规律的匀速、脉动式的节奏,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因此,所形成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则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我们特定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5]

文章TAG:中国舞基本功训练视频高难度教学  中国舞一二级各种练习视频如手位练习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