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江华瑶族长鼓舞的风格特点

长鼓舞大多反映了瑶族家庭的生产斗争和生活习俗,反映了瑶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具有独特的瑶族风格。在表演的形式和节目上,充分展现了瑶族的个性特征和气质。舞蹈的动作粗犷、勇敢、奔放、浑厚、洒脱;节奏活泼灵动。舞蹈词汇模仿爬山越岭、过溪过谷、砍树运木、斗龙斗虎等。,而且形象生动,一目了然。姚舞蹈几乎都是群众的、广场的,都有一定的道具,如长鼓、花鼓、号角、阳伞等,构成自己的民族风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易于流传。

5、长鼓的瑶族长鼓

姚龙鼓是瑶族地区流行的一种细腰鼓,主要用于舞蹈伴奏。早在12世纪的宋朝,瑶族就能制作长鼓。但他们互不相让,不卖,都在村里。古代称之为“钹鼓”或“钹鼓”。明清时期仍沿用钹鼓的名称,部分瑶族村寨仍称长鼓为钹鼓。姚的长鼓制作精美,造型美观。它主要由燕尾木制成。鼓身是一个长约83厘米的长圆筒。用整块木头制成,腰细而坚实,两端表面略粗糙,外面覆盖羊皮或兔皮。

瑶族多在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十五、十月十六打长鼓。尤其是10月16日,瑶族的王磐节最受欢迎。还盘王三年小愿,十二年大愿;小愿打长鼓三天三夜,大愿打七天七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成立之前,这种活动是由同姓宗族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村为单位组织,不限于上述节日。长鼓可以在国庆节、春节或庆祝丰收时演奏。

6、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沿革

这独特的民族魅力舞蹈蕴含着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据说很久以前,瑶山上住着父子三人,老人生前将财产平分给两个儿子。我哥哥贪财,把所有的财产都据为己有。哥哥东碧只好在外流浪,给别人打工为生。盘古王的女儿方莎姐姐看董人品比他好,下凡嫁给了他。东碧的哥哥想用野方法杀死东碧,占有芳莎十三姐妹。盘古王知道了这件事,帮助东壁打败了他的兄弟,把十三个姐妹从方沙召回了天堂。

冬比按照十三妹的指示,不顾困难,来到了南山,找到了琴树,做了一个长鼓,果然在约定的时间跳了起来,终于飞到了天上与十三妹团聚。为了纪念这对恩爱夫妻,以后每次盘古王婆打歌厅,人们都会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每年春节,排瑶同胞不仅跳长鼓庆祝节日,还会组成花鼓队前往附近的汉、壮地区拜年。无论他到哪里,都受到热烈欢迎。

7、 瑶鼓咚咚 舞蹈多少人跳的

瑶鼓Knock-Knock舞蹈大约有22个人跳了下去。长鼓舞是瑶族的传统,长鼓多为燕脂木,长约2尺5寸,两头粗,中间细如蜂腰。鼓身绘有花鸟或龙凤,有的长鼓两端和腰上系有铜铃。跳舞时,鼓在鼓,铃在响,形成“和弦”,形式有二人转、四人舞、群舞。舞者穿着短礼服,肩上扛着长鼓,双手打着拍子,他们时而轻舞,时而急跳,鼓点伴舞,时而头晕目眩,扣人心弦。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瑶鼓  视频  舞蹈  咚咚  家乡  家乡的瑶鼓舞蹈视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