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古典舞常用舞姿有哪些

拧身舞姿掀身探海在探海翻身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斜探海在立身射雁姿态的基础上,加旁提和敞胸形成的舞姿。拧身后腿在后腿姿态的基础上,上身微仰拧,手臂提襟扬掌位。拧身探海在探海舞姿的基础上加拧腰,形成头与动作腿往斜下方呈回旋的动势。射雁 (小、大)立身小射雁:在后点步姿态基础上,立腰、拧身、提胯,动作腿向后“别”,尽力抬起小腿,其膝盖与支撑腿膝盖重合相贴。躺身大射雁:在大掖步姿态的基础上,拧身、翻胸,动作腿小腿弯曲由膝盖带动向上抬起,其脚尖与头在同一垂直面上形成两头上翘,要有一种仰翻状态上圈起来的舞姿感。盘跪舞姿踏步蹲在踏步的基础上,双腿交叉、膝盖重合深蹲,收胯立腰,拧身,头侧位,手臂提襟按掌位。单盘腿坐地前腿盘坐,后腿弯曲成坐地舞姿,手臂托按掌位。拧身舞姿姿态斜腰在前点步的基础上,支撑腿半蹲,拧身后倾,头右上位,手臂斜上穿掌交叉护肩位。旁提后腰在后腿的基础上,支撑腿半蹲,动作腿弯曲,上身旁提姿态,手臂一手平侧位手心向上,一手护肩位。盘跪舞姿竖叉前后分腿坐于地面成一字形态,手臂双山膀位。横叉双腿旁分坐于地面,成一字形态,手臂双山膀位。盘跪舞姿单跪地拧身前腿盘坐,后腿弯曲,成坐地舞姿,手臂托按掌位。双跪地后腰双膝跪地下后腰,手臂按掌延伸位。

古典舞常用舞姿有哪些

2,简单又好跳的古风舞有哪些

1、扇舞丹青古典舞《扇舞丹青》是96级中国舞编导班的毕业晚会上的一段古典舞身韵表演,虽然只有一分多钟,但一向喜欢玩扇的佟睿睿把这一普通的传统道具挥舞得“似扇非扇”、“似剑非剑”,表现出来的艺术意象是“画中有舞”、“舞中有画”。这正好被古典舞系老师慧眼所识,又恰逢“桃李杯”比赛在即,于是把小小的身韵性扇舞扩展、创作成一个参赛作品,由古典舞系大专班最优秀的学生邹亚童表演。2、礼仪之邦《礼仪之邦》由安九作词作曲,璇玑姑娘编舞的,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祖国各地到处可见华夏之服翩翩起舞。北京圣贤文化中心经得安九,璇玑姑娘允许,改编《礼仪之邦》部分舞蹈,用于弘扬古圣先贤传统文化,着重加入行礼元素,意在体现我国女子端庄,内敛,谦卑有礼之风范。3、忆红莲《忆红莲》是由Vocaloid China虚拟歌手洛天依演唱的一首古风歌曲。4、胭脂扣《胭脂扣》是一支长达7分钟的女子独舞,由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张云峰根据同名小说《胭脂扣》改编创作而成的,由北京舞蹈学院著名女演员刘岩进行表演,荣获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金奖。5、爱莲说由赵小刚编导,邵俊婷表演的中国古典舞作品《爱莲说》一经问世便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荣获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教学剧目创作奖二等奖、第四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古典舞一等奖等。

简单又好跳的古风舞有哪些

3,古典舞基本动作

西安北郊未央区盛龙广场泷舞舞蹈零基础培训学校告诉大家古典舞的基本动作有哪些:形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翘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 “子午相” “阴阳面” “拧麻花”,中国民间舞的“辗、拧、转、韧”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神在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神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体味舞蹈所包涵的真实意境。“心、意、气”是“神韵”的具体化。在心这一概念中,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中国古典舞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的表达了形和神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劲“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与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一一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律“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不顺则顺”的“反律”也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的精奥之处。

古典舞基本动作

4,古典舞基本动作有哪些

  一、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形、脚形、手位、脚位   ⑴基本手型   ①掌型:兰花掌、虎口掌、五指分掌(儿童)   ②拳型:半握拳、佛手拳、实心拳、   ③指型:单指、剑指、   ⑵基本脚型 勾脚、绷脚、擓脚、勾绷脚。   ⑶基本手位   山膀位、按掌位、托掌位、提襟位、扬掌位、   ⑷基本脚位正步、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踏步、弓箭步、虚步;   二、芭蕾舞基本手形、手位、脚位 ;   ⑴芭蕾舞基本手型:   ⑵芭蕾舞基本手位:一、二、三、四、五、六、七位   ⑶芭蕾舞基本脚位:一、二、三、四、五位   三、中国古典舞手臂的基本姿态和动作   ⑴手臂的基本姿态:   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托按掌、山膀按掌、斜托掌、冲掌、提襟   ⑵手臂的基本动作   ①单手基本动作:   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摊掌;   ②双手配合动作:晃手、摇臂、云手、小五花、盘手 ;   翻身技术   踏步翻身:以踏步半蹲俯身90度的准备姿态,头顶对前方,手臂山膀按掌位;以髋关节为轴心,腰为力点,手臂打开双山膀走立圆轨迹,经过侧腰、后腰、俯身,双脚脚掌、脚跟交替碾动的过程,完成身体与地面平行的翻转动作。   点步翻身:以侧腰旁点步、手臂平侧位、头顶对前方的准备姿态,动作腿经吸腿向支撑腿外侧点步,支撑腿做半脚掌的碾动,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同时不停的打膀子、顶胯、甩头而形成连续的翻身。   刺翻身:是手臂用平穿手进行的翻身。掏手经过腋下,上穿手单一或连续的翻转动作。上身不能起来,翻的过程中,头、上身及双臂犹如“滚筒”在水平面上滚动,其他均同点步翻身。   串翻身:以侧腰旁点步、手臂平侧位、头顶对前方的准备姿态,双腿屈膝、做交替点踏步,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可以原地或行进完成。   吸腿翻身:以侧腰旁点步、手臂平侧位、头顶对前方的准备姿态,动作腿前吸腿,支撑腿保持半脚掌,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   端腿翻身:方法和要领与掖腿翻身相同,动作腿变为端腿姿态。   斜探海翻身:踏步翻身完成1/2时,形成斜探海舞姿。   掀身探海翻身:以旁点步、托按掌的准备姿态,动作腿抬至旁180度,手臂打开双山膀,向后环动至掀身探海舞姿,动作腿落至并步半脚掌仰身,经过侧腰只俯身踏步蹲舞姿。   悠腿翻身:在双山膀后点步姿态上准备,动作腿踢前悠后,悠至后腿同时俯身、支撑腿蹲,双手至托按掌,之后快速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一个翻身动作。   盖腿翻身:以踏步半蹲俯身90度的准备姿态,头顶对前方,手臂山膀按掌位;动作腿悠腿至旁腿勾脚,双臂至另一侧山膀按掌位,借助落腿的惯性向支撑腿方向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一个或连续翻转动作。   踹后腿翻身:在掖腿半蹲,俯身山膀按掌的准备舞姿下,手臂经合分手打开至双山膀,同时动作腿向后勾脚踹腿,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   拉腿翻身(大蟒翻身):在扑步的准备姿态上,移重心完成仰身留后腿舞姿的翻转动作,强调“走上身,留下身”的.运动方式。   蹦子技术   平转蹦子:以山膀按掌,前点步的准备姿态,双腿屈膝、做交替点踏步,手臂在平侧位或山膀位完成向行进方向完成连续性的跳转动作。   绞腿蹦子:以山膀按掌前点步的仰身姿态,手臂打开平侧位,迈步完成先后前吸腿至双前吸腿的空中翻转动作。蹬地腿先着地。   躺身蹦子:在大蹦子基础上,敞胸仰身双手平侧位,手心向上。   拉腿蹦子:前点步、双手平侧位手心向上准备,迈步俯身蹬地,空中形成动作腿片腿、蹬地腿后屈腿的翻转动作。   拓展阅读: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要领   旋转   1、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   2、“倾”是指平衡重心上的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急带腾空中的延续,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如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   3、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翻身   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独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动作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仰、俯和旁提的、形态。   弹跳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弹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轻、漂,要求运动过程中松紧结合,发力要集中,过程的速度要快,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讲究“寸劲”。在弹跳方面,我们民族的特性也越来越明显,难度越来越大。   节奏   典舞在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这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

文章TAG:古典  古典舞  基础  舞蹈  古典舞基础舞蹈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