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3 6岁幼儿古诗软件李白,幼儿学习唐诗有什么好的手机软件
来源:整理 编辑:风之神舞蹈 2025-04-27 19:25:25
本文目录一览
1,幼儿学习唐诗有什么好的手机软件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幼儿古诗三百首3到6岁大全带译文
【 #婴幼儿# 导语】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诗更是文化中的一绝,各类诗词不仅是诗人的生活经历,简短文字所赋予的内涵更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下面是 分享的幼儿古诗三百首3到6岁大全带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1.幼儿古诗三百首3到6岁大全带译文 画 王维〔唐代〕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花仍在争奇斗艳,人走近鸟却没有被惊动。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惊:吃惊,害怕。 2.幼儿古诗三百首3到6岁大全带译文 小池 杨万里〔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阴一作:荫)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3.幼儿古诗三百首3到6岁大全带译文 赠刘景文 苏轼〔宋代〕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 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的光景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注释 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最是:一作“正是”。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4.幼儿古诗三百首3到6岁大全带译文 题西林壁 苏轼〔宋代〕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 侧:侧面。 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不能认识,辨别。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 缘:因为;由于。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5.幼儿古诗三百首3到6岁大全带译文 春日偶成 程颢〔宋代〕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韵译 云儿淡,风儿轻,时近春日中午,傍着花,随着柳,我向河岸漫步。 春游愉悦的心情呀,人们并不了解,于是说我忙里偷闲,强学少年童。 散译 接近正午时分,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偶尔刮起一阵微风。穿行于花柳之间不知不觉来到了前面的河边。 旁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我内心的快乐,还以为我在学少年模样趁着大好时光忙里偷闲呢。 注释 偶成:偶然写成。 云淡:云层淡薄,指晴朗的天气。 午天:指中午的太阳。 傍花随柳:傍随于花柳之间。傍,靠近,依靠。随,沿着。 川:瀑布或河畔。 时人:一作“旁人”。余心:我的心。余:一作“予”,我。 将谓:就以为。将:乃,于是,就。 偷闲:忙中抽出空闲的时间。 6.幼儿古诗三百首3到6岁大全带译文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 屠苏:亦作“屠酥”,“屠苏”本来是一种阔叶草,南方民间风俗,有的房屋上画了屠苏草作为装饰,这种房屋就叫做“屠苏”。另一种说法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7.幼儿古诗三百首3到6岁大全带译文 七步诗 曹植〔两汉〕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一作:豉)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一)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 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 注释 持:用来。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过滤。 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泣:小声哭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这里指迫 害。 何:何必。 8.幼儿古诗三百首3到6岁大全带译文 独坐敬亭山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古诗简介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翻译/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注释 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⑷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9.幼儿古诗三百首3到6岁大全带译文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唐代〕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注释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上下簸动。 自天涯:来自天边。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10.幼儿古诗三百首3到6岁大全带译文 渡易水歌 佚名〔先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还一作:复反)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此句疑为后人补作) 译文 风声萧萧地吹呵,易水寒气袭人,壮士在此远去呵,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 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注释 萧萧:指风声。易水:指水名,源出河北省易县,是当时燕国的南界。 兮:语气助词。 壮士:在这里指荆轲。

3,李白的诗简单孩子背五言
1,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怨情
美人卷珠帘, 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3,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4,对雪献
从兄虞城宰 昨夜梁园里。
弟寒兄不知。 庭前看玉树。
东流若未尽。 应见别离情。
别东林寺僧 东林送客处。
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
5,五绝·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6,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7,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8,洛阳陌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9,秋浦歌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10,秋浦歌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11,秋浦歌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12,秋浦歌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4,简单36岁儿童古诗合集
【 #能力训练# 导语】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诗更是文化中的一绝,各类诗词不仅是诗人的生活经历,简短文字所赋予的内涵更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下面是 分享的简单3-6岁儿童古诗合集。欢迎阅读参考! 1.简单3-6岁儿童古诗合集 独坐敬亭山 唐代诗人: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赏析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作者此刻独坐但情意悠然,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意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群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有一种格外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出现了量的变化,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变化: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对“消散”有着特殊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恒,常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色、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因为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似乎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而,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2.简单3-6岁儿童古诗合集 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唐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赏析 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 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3.简单3-6岁儿童古诗合集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清代〕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 微风轻拂,吹起簇簇细浪,水面上的光点被吹散,如同满河星光。 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见(读xiàn),显现。孤光,孤单的亮光。萤,萤火虫,光亮微弱。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 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簇,拥簇,簇动。风儿微微吹来,水面拥起细细的波纹,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风簇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层层展开,引人入胜。“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画了浪动。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诗人细腻的观察是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的,写来又是那样井然有序,明暗互衬,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联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4.简单3-6岁儿童古诗合集 清明 杜牧〔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 这一天正是清明节,诗人杜牧在路上行走,遇上了下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常常赶上“闹天气”。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若是正赶在清明这天下雨,还有个专名叫作“泼火雨”。诗人遇上的,正是这样一个日子。 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但是用来写雨,却是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种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倾盆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的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我们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王孙公子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 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问题也发生了。怎么办呢?须得寻求一个解决的途径。行人在这时不禁想到: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呢?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的路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 “遥”,字面意义是远。但我们读诗的人,切不可处处拘守字面意义,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里恰恰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地闻讯而喜,怎样地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地兴奋地找着了酒家,怎样地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不管”了。他把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与读者的想象,由读者自去寻求领会。他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他可并不负责导游全景;另一面,他却为读者展开了一处远比诗篇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才是诗人和我们读者的共同享受,这才是艺术,这也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别擅长的地方。古人曾说过,好的诗,能够“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拿这首《清明》绝句来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当之无愧的。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 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 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 5.简单3-6岁儿童古诗合集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 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现一些教材版本读“shuā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6.简单3-6岁儿童古诗合集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7.简单3-6岁儿童古诗合集 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8.简单3-6岁儿童古诗合集 风 李峤〔唐代〕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 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过:经过。 斜:倾斜。 9.简单3-6岁儿童古诗合集 村居 高鼎〔清代〕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注释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散学:放学。 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10.简单3-6岁儿童古诗合集 敕勒歌 乐府诗集〔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赏析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进修,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表苍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因此,人们把这最后一句称为点晴之笔,对于“吹”、“低”、“见”三个动词的主动者“风”字,备加欣赏。 这首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5,适合儿童古诗词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3、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4、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5、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6、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7、回乡偶书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4.《送元二使关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5.《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升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7.《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8.《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9.《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0.《静夜思》 唐.李白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6,有什么帮助幼儿学习古诗的APP吗
孩子大纲内需要学习的古诗词,可以看下小学阶段的课件与教案,比如101教育PPT,可以直接检索出来需要学习掌握的诗词,然后查看这个诗词对应的课件,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关于元旦的古诗 1、《守岁》 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2、《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3、《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关于元旦的古诗 1、《守岁》 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2、《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3、《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7、《丁卯元日》 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着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8、《田家元旦》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9、《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0、《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7,适合幼儿园中班诵读的唐诗有哪些
幼儿唐诗----水墨唐诗经典诵读
【子夜吴歌】李白
【竹枝词】刘禹锡
【竹里馆】王维
【茱萸湾】刘长卿
【征人怨】柳中庸
【赠花卿】杜甫
【早梅】张谓
【早寒有怀】孟浩然
【早发白帝城】李白
【早春】韩愈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
【月夜忆舍弟】杜甫
【月夜】刘方平
【怨情】李白
【游子吟】孟郊
【咏柳】贺知章
【易水送人】骆宾王
【欹松漪】顾况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野望】杜甫
【野老歌】张籍
【雁门太守行】李贺
【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寻陆鸿渐不遇】僧皎然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行宫】元稹
【新嫁娘】王建
【晓发】贺知章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芜城】李端
【乌衣巷】刘禹锡
【问刘十九】白居易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望岳】杜甫
【望洞庭】刘禹锡
【晚次鄂州】卢纶
【听筝】李端
【田家行】王建
【题三闾大夫庙】戴叔伦
【题三会寺仓颉造字台】岑参
【岁暮归南山】孟浩然
【宿石涧店闻妇人哭】李端
【宿建德江】孟浩然
【宿府】杜甫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送灵澈】刘长卿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送李少府贬】高适
【送李端】卢纶
【送黎拾遗】
【水宿闻雁】李益
【蜀相】杜甫
【蜀先生庙】刘禹锡
【石鱼湖上醉歌】元结
【石头城】刘禹锡
【石上藤】顾况
【石窦泉】顾况
【山行】杜牧
【山房春事】岑参
【塞下曲】卢纶
【塞下曲】王昌龄
【塞上曲】王昌龄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秋夕】杜牧
【秋晚宿破山寺】皎然
【秋浦歌】李白
【清明】 杜牧
【碛中作】岑参
【暖川】李益
【暮秋山行】岑参
【暮江吟】白居易
【苜蓿峰寄家人】岑参
【悯农之一】
【悯农之二】李绅
【没蕃故人】张藉
【卖炭翁】白居易
【马诗】李贺
【旅夜书怀】杜甫
【鹭鸶】杜牧
【留卢秦卿】司空曙
【凉州曲】柳中庸
【凉州词】王翰
【浪淘沙】刘禹锡
【客至】杜甫
【绝句三首】杜甫
【绝句】杜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锦瑟】李商隐
【将牛何处去(二首)】元结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江南曲】李益
【江南春】杜牧
【江村即事】司空曙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黄鹤楼】崔颢
【汉江临眺】王维
【寒食】韩翃
【过山农家】顾况
【过故人庄】孟浩然
【闺怨词】白居易
【古朗月行】李白
【宫词】顾况
【阁夜】 杜甫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芙蓉楼送辛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逢入京使】岑参
【枫桥夜泊】张继
【登岳阳楼】杜甫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登楼】杜甫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使】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登高】杜甫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村居苦寒】白居易
【从军北征】李益
【次北固山下】王湾
【春雪】
【春宿左省】杜甫
【春词】刘禹锡
【滁州西涧】韦应物
【初发杨子寄元大校书】
【出塞】王昌龄
【酬李甫见赠】
池上--白居易
嫦娥--李商隐
采莲曲
别州民 --白居易
别房太尉墓
别董大 --高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八阵图 -- 杜甫
春晓----孟浩然 孩子有兴趣 背背也好 上小学就要背了
8,李白的古诗和诗意
将(qiāng)进酒 (李白)〖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注:此处也可作“言钱少”),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径须:直截了当。)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人生得意之时既需纵情欢乐,莫让金樽空淌一波月色。 苍天造就我雄才伟略就必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亦有失而复得之日。 烹羊宰牛聊以享乐,只一豪饮便应当是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继续喝啊,切莫停下。 我要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为我倾耳细细听: 钟鸣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主人啊,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了呢,那就应当买了酒来让我们恣意畅饮啊!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孩子们拿去统统换了美酒, 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杯美酒,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将(qiāng)进酒 (李白)〖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注:此处也可作“言钱少”),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径须:直截了当。)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静夜思 (简析,我就不打上去了,太多,不可提交)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将(qiāng)进酒 (李白)〖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cén)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何足贵(注:此处也可作“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zì)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注:此处也可作“言钱少”),径(jìng)须沽(gū)取对君酌(zhuó)。(径须:直截了当。) 五花马,千金裘(qiú),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 人生得意之时既需纵情欢乐,莫让金樽空淌一波月色。 苍天造就我雄才伟略就必有用武之地,千金散尽亦有失而复得之日。 烹羊宰牛聊以享乐,只一豪饮便应当是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继续喝啊,切莫停下。 我要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为我倾耳细细听: 钟鸣鼎食有何富足,只但愿长久沉醉下去再也不复清醒。 自古以来圣人贤子皆被世人冷落,唯有寄情于酒的饮者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畅饮名贵好酒,尽情欢乐。 主人啊,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了呢,那就应当买了酒来让我们恣意畅饮啊!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豪奢的千金裘,叫孩子们拿去统统换了美酒, 我要与你们一起借这千杯美酒,消融那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静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 古朗月行(节选) 李 白 小 时 不 识 月, 呼 作 白 玉 盘。 又 疑 瑶 台 镜, 飞 在 青 云 端。 [注释] 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今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明月叫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 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解说]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赠汪伦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 鸟 高 飞 尽, 孤 云 独 去 闲。 相 看 两 不 厌, 只 有 敬 亭 山。 [注释] 1.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原名昭亭山,风景幽静秀丽。山上旧有敬亭,为南齐谢眺吟咏处。 2. 闲:安静。 [简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简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 啼:叫。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文章TAG:
适合 6岁 幼儿 古诗 适合3 幼儿学习唐诗有什么好的手机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