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民族最擅长长鼓舞,长鼓舞手鼓舞孔雀舞分别是什么族
来源:整理 编辑:风之神舞蹈 2024-07-02 10:51:22
本文目录一览
1,长鼓舞手鼓舞孔雀舞分别是什么族

2,回答长鼓舞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比较擅长的舞蹈形式 ABC

3,传统舞蹈为长鼓舞的少数民族是 A朝鲜族B傣族C满族D藏

4,读下图回答问题 1长鼓舞是族擅长的舞蹈该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
(1)朝鲜族;东北;辽宁;2;朝鲜(2)摔跤;内蒙古自治区;D(3)C (4)A
5,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民族舞
朝鲜族与瑶族的比较有代表性,其他民族的也有,但一般都是这两个民族的。
6,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长鼓舞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比较擅长的舞蹈
1、中国有好几个少数民族都有长鼓舞,但以朝鲜族的最具代表性。长鼓舞素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历来备受朝鲜族人民的珍爱。2、长鼓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在朝鲜族音乐和舞蹈中起重要作用。长鼓分为长鼓、舞蹈长鼓等几种。形状是两头粗、中间细,左边鼓筒直径比右边鼓筒直径长1厘米,右边鼓皮薄,左边鼓皮厚。3、朝鲜族长鼓为两面鼓,其两端音高不同,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男性长鼓舞活泼潇洒。现代长鼓舞有两种击打法:一为舞者用鼓鞭兼用鼓槌;一为只用鼓鞭不用鼓槌。前者开头只用鼓鞭按慢鞭拍子边击边舞,鼓槌插在长鼓上,舞至高潮时,方抽出鼓槌进行技巧表演。后者则持鼓鞭随乐起舞。4、长鼓舞脱胎于传统的“农乐舞”,后经历代艺人改进,长鼓舞在20世纪初期以独立的表演形式从农乐舞里脱颖而出。
7,集体舞干栏式木楼长鼓舞摔跤斗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
集体舞,每个民族都有集体舞,不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
干栏式木楼,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清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干栏式木楼,这就是壮族人民的传统民居。(干栏式木楼在我国南方地区都有分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民居建筑模式,它并不是哪个民族所特有的民居,很多民族的建筑都采取干栏式结构。如壮族、傣族等)
长鼓舞是朝鲜族代表性的舞蹈之一,脱胎于传统的“农乐舞”。
摔跤,各个民族都有摔跤,我国以蒙古族尤为喜好。
斗马是广西苗族的一项民间文娱活动,每年1 2 月2 6 日举行,历时3 日。
8,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中国瑶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江华瑶族自治县文化馆、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获得瑶族长鼓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扩展资料:表演时,鼓手左手握住长鼓的鼓腰上下翻转,右手随之拍击,边舞边击。。动作主要有模拟动物、祭祀等。舞姿刚健,风格淳朴。有的还可以在一张八仙桌上手舞长鼓,边打边跳。一般以唢呐、锣鼓伴奏,有时也唱"盘王歌"来助兴。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它有72套表演程式,而每一套又分“起堂”、“移堂”等若干动物细节。其动作特征是粗犷、勇猛、奔放、刚强、雄劲、彪悍、洒脱。不管是跳、跃、蹲、挫或旋转、翻扑、大蹦、仰腾等动态。
9,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thanks
长鼓舞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以击打长鼓,边击边舞而得名。中国流传长鼓舞的有好几个少数民族,但以朝鲜族的和瑶族的最具代表性。
朝鲜族长鼓舞的长鼓为筒形,鼓身木制,两端粗,蒙以羊皮或驴皮,中间纤细。演奏时将鼓横在胸前。舞者或用手或用鼓槌击出不同节奏,随拍而舞。两个鼓面音色音阶都不同,加上敲击鼓帮,所以叮咚高低有致。男子舞蹈潇洒活泼,女子舞蹈妩媚幽美。瑶族长鼓舞所用鼓有大小之分,大的长约1米,口径0.2米;小的长约0.8米,口径0.1米;皆为筒形、细腰。表演时常用黄泥涂鼓面以调节音色音阶,故也称黄泥鼓舞。大长鼓通常为一人领舞,众人随舞;也有双人舞,是一人领击起舞,另一人相和,带有一定的竞技性。小长鼓通常是2~4人对打起舞,逢年过节,则许多人对打起舞,十分热闹。大长鼓舞动作较简单,以晃鼓头全身协动和起伏的步伐为主。而小长鼓舞则动作多变,按击鼓时膝部屈伸程度分有低桩、中桩、高桩三种;按击鼓动作和鼓点的复杂程度分有文打和武打。
10,长鼓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瑶族;朝鲜族长鼓舞是瑶族、朝鲜族的舞蹈,在舞蹈中,两只手同时击打鼓的两面。一只手用一尺长的鞭敲打着高音鼓面,另一只手拍打低音鼓面,由于鼓的音高不同,节奏也不同,变化多端的鼓点和着优美的舞姿,使人格外的兴奋和愉悦。瑶族长鼓舞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朝鲜族长鼓舞是中国朝鲜族自娱和娱人经常跳的舞蹈。长鼓舞用的鼓是两面的,但是两面的音高是不同的。在舞蹈中,两只手同时击打鼓的两面。一只手用一尺长的鞭敲打着高音鼓面,另一只手拍打低音鼓面,由于鼓的音高不同,节奏也不同,变化多端的鼓点和着优美的舞姿,使人格外的兴奋和愉悦。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朝鲜族长鼓舞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又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中原,再传入东朝鲜,成为朝鲜民族音乐的主要打击乐器。明清时期,朝鲜族人口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长鼓舞随之传入中国,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朝鲜族舞蹈。长鼓舞大部分反映了人的生产斗争和生活习俗。在表演形式和程式上,瑶族长鼓舞蹈的动作粗犷、勇猛、奔放、雄劲、洒脱,节奏明快、敏捷。舞蹈语汇模仿上山落岭、过溪越谷、伐树运木、斗龙伏虎等等,形象生动,一看就懂;朝鲜族长鼓舞既可集体表演,也可单独表演。女性长鼓舞风格优雅,男性长鼓舞活泼潇洒,表演时以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舞者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
文章TAG:
哪个 民族 擅长 长鼓舞 哪个民族最擅长长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