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早的关于海阳大学秧歌的文字记载,由此可见秧歌当时活跃在海阳凤城。根据以上所述,海阳秧歌起源于汉代,起源于明代,兴盛于大宋卫城(今凤城)。海阳柳树庄人陈应碧于乾隆三十五年所作秧歌剧《陈老戏劝子奔川》序中记载:“曾与胡公亭张在琼州,极爱蜀歌之美,仿《奔川》。教秧歌课唱。”可见,早在200多年前,海阳秧歌在其音乐唱腔中就已经借鉴了蜀歌。
4、 秧歌是哪个城市的民间艺术?北方地区的民间艺术。秧歌"是汉族舞蹈,来源于移栽耕地的劳动生活,也与所唱的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的颂歌有关。秧歌流行于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中国北方汉族地区,是中国农村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在农历新年各大节日在广场上表演,是集歌、舞、剧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人们穿的衣服有强烈的色彩对比,红、蓝、黄、绿,五颜六色。每个人都拿着挥舞的红绸,在锣鼓的伴奏下载歌载舞,表达他们的快乐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胶州袂 秧歌节历史胶州秧歌胶州秧歌又称土地秧歌、“润秧歌”的文化背景;民间称之为“扭腰”“三弯”,是山东省三秧歌之一。胶州秧歌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清代,胶州宝堰屯的赵、马于1764年逃往广东,沿途乞讨、唱歌,逐渐形成了一种歌舞形式。回到家乡后,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1863年基本成型,舞蹈,唱腔和伴奏都有了一定的程序。这10位演员被分成五个行业,如鼓,木棍,翠花,和风扇女孩。表演节目有《十字梅花》、《大回转队》、《挖心》、《反挖心》、《两扇门》等。除唢呐外,还有锣、堂鼓、钹、小钹、手锣等。有30多个唱腔。
1957年,胶州秧歌在北京演出,获得好评。后来全国150个文艺团体来到胶州市学习胶州秧歌、北京Ethnic舞蹈,学院也把胶州秧歌列为必修课。在1991年全国首届秧歌比赛中,胶州秧歌获得优秀奖。“胶州秧歌”以其灿烂的艺术魅力享誉全国,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胶州大学秧歌是山东省三大高校之一,其舞蹈、音乐曲调、情景剧在中国秧歌群中独树一帜。
6、 秧歌的传承现状昌黎地秧歌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昌黎县昌黎地秧歌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分布于河北省昌黎、卢龙、阜宁、乐亭、滦县等地。最早出现在元代,一直流传至今。昌利迪秧歌从形式到内容都有鲜明的个性。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两种:排街秧歌和长字秧歌,除了“平秧歌”之外,大部分都是“秧歌子楚”。昌利迪秧歌可分为“姑娘”、“丑女”、“儿子”,他们的表演各有特色。
文章TAG:秧歌 舞蹈 九级 北京 全集 北京秧歌舞蹈大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