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鼓舞是哪个民族的,刀竿节拉木鼓蜡染泡菜鼓楼各是哪个民族的
来源:整理 编辑:风之神舞蹈 2024-09-22 15:24:54
本文目录一览
1,刀竿节拉木鼓蜡染泡菜鼓楼各是哪个民族的
僳僳族 刀竿节佤族 拉木鼓苗族、布依族等 蜡染朝鲜族 泡菜鼓楼很多民族都有,汉族比较多
2,请问拉鼓节芒歌节新禾节斗马节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拉鼓节--苗族 芒歌节--苗族 新禾节--苗族 斗马节--苗族
3,请问拉鼓节芒歌节新禾节斗马节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搜
拉鼓节--苗族 芒歌节--苗族 新禾节--苗族 斗马节--苗族
4,擅长跳鼓舞是哪个民族
中国苗族民间舞蹈。流传在贵州、湖南等省苗族聚居地区,以击鼓而舞或击鼓伴舞为其主要特征。苗族各地鼓舞名称及活动形式不尽相同。
5,手鼓舞是哪个民族的风俗
【手鼓舞】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大多为女子独舞。只用一只手鼓伴奏。动作细腻柔软,舞姿轻盈优美,头部左右摆动是该舞蹈的主要特点。鼓点与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内容大多表现劳动、生活中的欢乐情绪。 手鼓舞,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舞蹈形式,流行于新疆各地。是一种表情细腻、动作灵活的舞蹈。舞者随着手鼓的鼓点的变化,跳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手鼓的鼓点以切分节奏为特征,最典型的节奏音型是这样的 。 吕远作词作曲的《克拉玛依之歌》,就是在手鼓舞的节奏基础上创作的舞蹈性歌曲。 这首歌曲描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部、以石油工业为主的新兴工矿城市克拉玛依的过去和现在,通过今昔对比,歌唱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音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缓慢低沉,描写克拉玛依昔日的荒凉景色;第二部分热情欢快,旋律转向高音区,描述新兴工矿城市今天的壮丽图景。新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大多为女子独舞。只用一只手鼓伴奏。鼓点与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内容大多表现劳动、生活中的欢乐情绪。 引用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1789989.htm”
6,佤族拉木鼓节来历
拉木鼓节的由来 佤历“格瑞月”(相当于公历12月),是佤族过去举行全寨性拉木鼓活动的时节。节日头一天,头人和“魔巴”(祭司)带人乘黑夜赶到事先选好的高大红毛树下,举行祭祀(献祭、驱鬼、念咒祈祷)后,“魔巴”挥斧砍几下,然后由其他人连夜把树砍倒,捡三个石头放在树桩上,意为给树鬼的买树线。再按所需木鼓尺寸截断树干,凿出鼓耳,系上藤条。第二天清晨,全寨男人老幼身穿盛装,上山拉木鼓。魔巴右手举树枝,领唱“拉木鼓”歌,指挥众人协调动作。人们在木鼓经过的地面撒拨水酒,拉木鼓的男人一边拉,一边歌舞,其他人或呐喊助威,或送酒送饭。把木鼓毛坯拉到寨门外停放两三天。“魔巴”杀鸡祭祀,然后才把大对干拉到木鼓房边场地上,交给木匠制作。这一天的拉木鼓,男女同拉,互挤在一起,据说是谈恋爱的好时机。一边拉,一边歌舞、逗趣,要闹很久。木鼓做好试敲满意,人们把它抬入木鼓房后,再次狂欢,人们合着鼓点,跳起粗犷的木鼓舞。拉木鼓,是佤族重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是全寨子的大事。一般在农历十一月(佤历一月)举行,持续六七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每个佤族寨子至少有一对木鼓(一公一母),供在木鼓房里,除节日、祭祀和报警外,不许乱动。一般十年左右更换一次木鼓。因此拉木鼓显得特别隆重和神圣。佤族寨子众多,几乎每年都有寨子拉木鼓。拉木鼓是祭祀祖先的节日。相传,佤族有一位祖先安木拐,她知道战胜洪水和野兽的许多办法。有一天,一棵大树倒在她住的岩洞前,这是一棵古老的大树,树心已经空了,敲击时回发出“咚、咚、咚”的响亮声音。安木拐白天敲响它,集合人们上山打猎和采集;晚上敲响它,领着大家围着篝火唱歌跳舞。那时,人们只能用棍棒、石头跟野兽搏斗,白天人能打赢野兽,人猎野兽为食;晚上人打不赢野兽,野兽就吃人。自从安木拐敲响了古木,野兽听到古木声和人的歌舞声,再也不敢来吃人了,人们才得以在大山里生存下来。另一传说,拉木鼓是祭祀“莫伟”神的。佤族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上,只有人们敲响木鼓,他才下到人间保护人们,并与人们共享欢乐。因此,佤族视木鼓为通天之物,无论哪一个部落,建寨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拉木鼓祭祖。 到拉木鼓的年份,寨子里的窝朗、头人、魔巴会提早商量拉木鼓的事,派人进山选择做木鼓的树——以红毛树或花桃树最好,确定“主祭户”——若自愿报名户数多则由头人杀鸡占卜确定,少者一户,多者九户。 拉木鼓的当天上午,要剽牛。剽牛上佤族在重大节日里的第一项仪式。先把牛栓在“牛角叉”(栽在寨场中央的形似牛角的木丫)上,魔巴在“牛角叉”前手舞足蹈,念念有词之后,示意手执梭标的男子,向牛右前胛猛力剽去,以牛左侧倒地、血向上喷为吉利,否则在剽,直到出现吉利状为止。下午,准备刀、斧、枪、弩、梭标等用具和器械,并试枪。晚上七时左右,魔巴等人鸣枪召集青壮年男子上山拉木鼓。三四个人手持刀、斧和火把在前面开路,大伙到齐,向选定的大树树梢鸣枪、射弩,驱敢树鬼;然后由魔巴念咒“做鬼”和砍几斧大树,接着大家轮流砍树。树砍倒后,在树桩上压三块石头,作“树枕石”,以防树神跑掉。接着在砍下二米多的一段树身做木鼓,并在两端各凿两个木孔,栓上四根藤索。晚上,砍木鼓的人就睡在木鼓旁,青年人围着木鼓跳舞。 第二天清晨,寨子里的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把好酒好肉好菜好饭,送到山上给砍木鼓的人吃。太阳一出,拉木鼓开始了。由魔巴和头人指挥,他们手拿树枝唱着拉木鼓的号子,时而骑在木鼓上,时而站在木鼓旁,男男女女数十人,分别拉着四根藤索,边拉边舞,欢快而热闹。木鼓拉到寨门外停放一两天,要等魔巴杀鸡祭祀后,新木鼓才能进寨。 新木鼓进寨这天,邻寨的人都要来祝贺,山寨欢腾一片,敲铓击鼓,鸣枪放炮。魔巴把鸡蛋和老鼠干巴放在木鼓的根端,口中念念有词。念完咒语,把鸡蛋摔在木鼓根端。人们围着新木鼓歌舞一阵后,轮流到主祭户家唱歌跳舞祝贺。主祭户摆席款待前来的祝贺者及本寨乡亲。 新木鼓 的制作,大约要二十天,在此期间,每天要杀小鸡祭拜。木鼓镂凿完工后,敲响木鼓向全寨报喜,并举行新木鼓安放仪式。仪式有窝郎主持,魔巴念《司岗里》及本寨各姓氏的迁徙路线和寨子发展的历史后,祈求“莫伟”神的保佑。晚上,全寨人到木鼓房载歌载舞。
文章TAG:
拉鼓舞是哪个民族的 刀竿节拉木鼓蜡染泡菜鼓楼各是哪个民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