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舞蹈的基本功

最基本的压腿啊,翻腰,横×,竖×,前桥。后桥。侧手翻。大跳,中跳,小跳。。等等。。
劈叉下腰
要的是哪种舞蹈的?
身体柔韧性、协调性、身体素质。
平衡

舞蹈的基本功

2,古典舞的基本步位与舞姿2

古典舞的基本步位与舞姿  双山膀(如图1-24)   图1-24 双山膀   男:以虎口掌形将双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双山膀。   (如图1-25)   前点步山膀托掌(顺风旗)(如图1-25)   (如图1-26)   大掖步摊扬掌(如图1-26)   (如图1-27)   踏步蹲冲掌(女)(如图1-27)   (如图1-28)   弓箭步拧身冲掌(男)(如图1-28)   (如图1-29)   双展翅(如图1-29)   (如图1-30)   平肩手(如图1-30)   以上7个动作,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的常用基本舞姿,它们均是步位、手位、手形相互结合的结果。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构成基本舞姿 ;
古典舞的基本步位与舞姿  双山膀(如图1-24)   图1-24 双山膀   男:以虎口掌形将双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双山膀。   (如图1-25)   前点步山膀托掌(顺风旗)(如图1-25)   (如图1-26)   大掖步摊扬掌(如图1-26)   (如图1-27)   踏步蹲冲掌(女)(如图1-27)   (如图1-28)   弓箭步拧身冲掌(男)(如图1-28)   (如图1-29)   双展翅(如图1-29)   (如图1-30)   平肩手(如图1-30)   以上7个动作,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的常用基本舞姿,它们均是步位、手位、手形相互结合的结果。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构成基本舞姿 ;

古典舞的基本步位与舞姿2

3,中国古典舞舞蹈基本动作

气息[吸、吐]基本身韵[提沉冲靠含腆]基本手型[兰花指、拈花指、佛手、敦煌手等]基本动作造型[踏歌垂柳、追风、顺风旗、望月、亮翅等]
芭蕾舞乃是欧洲的古典舞蹈啊。这两种舞蹈都非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典舞指的就是中国古典舞,芭蕾舞也可以吧。若阁下学校不拘泥于形式,我想。值得学习的一般情况下

中国古典舞舞蹈基本动作

4,古典舞入门基本动作

古典舞入门基本动作为:1、兰花掌。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3指指尖上翘的形态。2、虎口掌。动作:虎口撑开,四指自然而松弛地并拢,用力意识集中在指尖,形成指尖微向上翘,手掌成涡形的形态。3、兰花指。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古典舞的基本定义的扩展:古典舞,舞蹈形式,定名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舞的代表分支,最初的基训结合芭蕾舞的训练体系,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中国风格特点的古典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在自己本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积累并形成了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当代中国古典舞与中国古代舞蹈有着血缘关系,但它并不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同义词。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李正一等舞蹈工作者在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武术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归纳而创立的。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有其历史性,更具有风格性的意味,它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
古典舞入门基本动作为:1、兰花掌。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3指指尖上翘的形态。2、虎口掌。动作:虎口撑开,四指自然而松弛地并拢,用力意识集中在指尖,形成指尖微向上翘,手掌成涡形的形态。3、兰花指。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古典舞的基本定义的扩展:古典舞,舞蹈形式,定名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中国舞的代表分支,最初的基训结合芭蕾舞的训练体系,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中国风格特点的古典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在自己本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逐渐积累并形成了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传统舞蹈。当代中国古典舞与中国古代舞蹈有着血缘关系,但它并不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同义词。当代中国古典舞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李正一等舞蹈工作者在中国戏曲舞蹈和中国武术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归纳而创立的。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有其历史性,更具有风格性的意味,它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着的概念。

5,中国舞基本功有哪些

基本功当然是软度和力量了。技巧就有很多了,芭蕾技巧,古典舞技巧,男生和女生的不一样,所以很多种。
要提高腰部柔韧性,就要有针对性进行腰部练习。扶把上的腰部练习有:涮腰,以腰骶部为中心,在同一平面上,整个上身作前旁后旁的划圆运动。双腿重心“下腰”,分双腿重心前下腰,双腿重心后下腰和旁腰的练习。单腿重心“下腰”,分单腿重心前下腰,单腿重心后下腰,单腿跪下腰。姿态斜腰,丁字步准备,动力腿伸直,绷脚擦地,脚尖点地。同时,主力腿半蹲,重心始终落在这条腿上。右臂经下方抬高成托掌位,收紧腹肌,上身以胸椎为转动轴,向有侧转动,向后平躺,眼看右手指尖方向。

6,古典舞的基本步位与舞姿

古典舞的基本步位与舞姿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古典舞的基本步位与舞姿,欢迎阅读参考,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一)掌   女:兰花掌(如图1-14)   图1-14 兰花掌(女)   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3指指尖上翘的.形态。   男:虎口掌(如图1-15)   图1-15 虎口掌(男)   动作:虎口撑开,四指自然而松弛地并拢,用力意识集中在指尖,形成指尖微向上翘,手掌成涡形的形态。   (二)指   女:兰花指(如图1-16)   兰花指(如图1-16)   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   男:剑指(如图1-17)   剑指(如图1-17)   动作:食指与中指并拢且挺直,力贯指根、指尖,并以折腕之力使指上翘,其余三指,以拇指与无名指虚搭紧挨为形,是为剑指。   女:拳形(如图1-18)   拳形(如图1-18)   动作:拇指与食指相搭贴,食指与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男:拳形(如图1-19)   拳形(如图1-19)   自食指起的四指合拢握紧,大拇指贴在食指上,手腕微向里扣,形成拳形。   按掌(如图1-20)   按掌(如图1-20)   以女兰花掌、男虎口掌之形,将手臂放置于胸腹之间的位置,成圆弧形、沉肘,是为按掌。   托掌(如图1-21)   图1-21 托掌   男、女各以虎口掌和兰花掌之形,将手臂向上撑直成圆弧形置于额头前上方,是为托掌。防止动作成型时折腕。   提襟(如图1-22)   图1-22 提襟   男、女以各自的拳形,手臂成圆弧形,置于身体的侧斜前方,其位置大体与身体的胯部持平,是为提襟。   单山膀(如图1-23)   单山膀(如图1-23)   女:以兰花掌形将手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单山膀。   双山膀(如图1-24)   图1-24 双山膀   男:以虎口掌形将双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双山膀。   (如图1-25)   前点步山膀托掌(顺风旗)(如图1-25)   (如图1-26)   大掖步摊扬掌(如图1-26)   (如图1-27)   踏步蹲冲掌(女)(如图1-27)   (如图1-28)   弓箭步拧身冲掌(男)(如图1-28)   (如图1-29)   双展翅(如图1-29)   (如图1-30)   平肩手(如图1-30)   以上7个动作,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的常用基本舞姿,它们均是步位、手位、手形相互结合的结果。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构成基本舞姿 ;
古典舞的基本步位与舞姿   古典舞是指在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古典舞的基本步位与舞姿,欢迎阅读参考,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一)掌   女:兰花掌(如图1-14)   图1-14 兰花掌(女)   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指节微贴,使虎口自然与手掌合拢,形成以中指为主要用力点,带动其余3指指尖上翘的.形态。   男:虎口掌(如图1-15)   图1-15 虎口掌(男)   动作:虎口撑开,四指自然而松弛地并拢,用力意识集中在指尖,形成指尖微向上翘,手掌成涡形的形态。   (二)指   女:兰花指(如图1-16)   兰花指(如图1-16)   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   男:剑指(如图1-17)   剑指(如图1-17)   动作:食指与中指并拢且挺直,力贯指根、指尖,并以折腕之力使指上翘,其余三指,以拇指与无名指虚搭紧挨为形,是为剑指。   女:拳形(如图1-18)   拳形(如图1-18)   动作:拇指与食指相搭贴,食指与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男:拳形(如图1-19)   拳形(如图1-19)   自食指起的四指合拢握紧,大拇指贴在食指上,手腕微向里扣,形成拳形。   按掌(如图1-20)   按掌(如图1-20)   以女兰花掌、男虎口掌之形,将手臂放置于胸腹之间的位置,成圆弧形、沉肘,是为按掌。   托掌(如图1-21)   图1-21 托掌   男、女各以虎口掌和兰花掌之形,将手臂向上撑直成圆弧形置于额头前上方,是为托掌。防止动作成型时折腕。   提襟(如图1-22)   图1-22 提襟   男、女以各自的拳形,手臂成圆弧形,置于身体的侧斜前方,其位置大体与身体的胯部持平,是为提襟。   单山膀(如图1-23)   单山膀(如图1-23)   女:以兰花掌形将手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单山膀。   双山膀(如图1-24)   图1-24 双山膀   男:以虎口掌形将双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双山膀。   (如图1-25)   前点步山膀托掌(顺风旗)(如图1-25)   (如图1-26)   大掖步摊扬掌(如图1-26)   (如图1-27)   踏步蹲冲掌(女)(如图1-27)   (如图1-28)   弓箭步拧身冲掌(男)(如图1-28)   (如图1-29)   双展翅(如图1-29)   (如图1-30)   平肩手(如图1-30)   以上7个动作,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的常用基本舞姿,它们均是步位、手位、手形相互结合的结果。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构成基本舞姿 ;

7,学舞蹈的基本功新手也可以用的

舞蹈基本功:一般分为把上和把下两部分。 把上动作分:擦地、蹲、划圈、小踢腿、跨掖蹲(单腿蹲)、腰、控制、压腿(朝天蹬)、下叉、大踢腿等; 把下动作分为: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转、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圆场步等。 力量——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力和弹跳力等。 柔韧性——就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韧性好的人身段不僵不板,优雅美观。 控制力与稳定性——控制力是指舞蹈中肌肉拉紧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保证舞姿形成的固定的力;稳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调整、控制、恢复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协调性与灵活性——协调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协调配合;灵活性是指能够迅速改变身体或肢体某些环节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舞蹈基本功:一般分为把上和把下两部分。 把上动作分:擦地、蹲、划圈、小踢腿、跨掖蹲(单腿蹲)、腰、控制、压腿(朝天蹬)、下叉、大踢腿等; 把下动作分为: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转、腰或翻身、跳(小、中、大)、手位或身段、步或圆场步等。 力量——舞蹈者所需要的力量就是肌肉的“速度力量”、控制力和弹跳力等。 柔韧性——就人体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而言。柔韧性好的人身段不僵不板,优雅美观。 控制力与稳定性——控制力是指舞蹈中肌肉拉紧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保证舞姿形成的固定的力;稳定性是指在表演中调整、控制、恢复人体平衡和稳定的能力。 协调性与灵活性——协调性指全身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协调配合;灵活性是指能够迅速改变身体或肢体某些环节的位置和方向的能力。

8,古典舞基本动作有哪些

古典舞基本动作有哪些   中国古典舞古典舞基本动作有基本手形、脚形、手位、脚位,下面一起来看看古典舞基本动作有哪些,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形、脚形、手位、脚位   ⑴基本手型   ①掌型:兰花掌、虎口掌、五指分掌(儿童)。   ②拳型:半握拳、佛手拳、实心拳。   ③指型:单指、剑指。   ⑵基本脚型 勾脚、绷脚、擓脚、勾绷脚。   ⑶基本手位。   山膀位、按掌位、托掌位、提襟位、扬掌位、   ⑷基本脚位正步、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踏步、弓箭步、虚步;   二、芭蕾舞基本手形、手位、脚位 ;   ⑴芭蕾舞基本手型:   ⑵芭蕾舞基本手位:一、二、三、四、五、六、七位   ⑶芭蕾舞基本脚位:一、二、三、四、五位   三、中国古典舞手臂的基本姿态和动作   ⑴手臂的基本姿态:   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托按掌、山膀按掌、斜托掌、冲掌、提襟。   ⑵手臂的基本动作   ①单手基本动作:   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摊掌;   ②双手配合动作:晃手、摇臂、云手、小五花、盘手 ;   翻身技术   踏步翻身:以踏步半蹲俯身90度的准备姿态,头顶对前方,手臂山膀按掌位;以髋关节为轴心,腰为力点,手臂打开双山膀走立圆轨迹,经过侧腰、后腰、俯身,双脚脚掌、脚跟交替碾动的过程,完成身体与地面平行的翻转动作。   点步翻身:以侧腰旁点步、手臂平侧位、头顶对前方的准备姿态,动作腿经吸腿向支撑腿外侧点步,支撑腿做半脚掌的碾动,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同时不停的打膀子、顶胯、甩头而形成连续的翻身。   刺翻身:是手臂用平穿手进行的翻身。掏手经过腋下,上穿手单一或连续的翻转动作。上身不能起来,翻的.过程中,头、上身及双臂犹如“滚筒”在水平面上滚动,其他均同点步翻身。   串翻身:以侧腰旁点步、手臂平侧位、头顶对前方的准备姿态,双腿屈膝、做交替点踏步,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可以原地或行进完成。   吸腿翻身:以侧腰旁点步、手臂平侧位、头顶对前方的准备姿态,动作腿前吸腿,支撑腿保持半脚掌,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   端腿翻身:方法和要领与掖腿翻身相同,动作腿变为端腿姿态。   斜探海翻身:踏步翻身完成1/2时,形成斜探海舞姿。   掀身探海翻身:以旁点步、托按掌的准备姿态,动作腿抬至旁180度,手臂打开双山膀,向后环动至掀身探海舞姿,动作腿落至并步半脚掌仰身,经过侧腰只俯身踏步蹲舞姿。   悠腿翻身:在双山膀后点步姿态上准备,动作腿踢前悠后,悠至后腿同时俯身、支撑腿蹲,双手至托按掌,之后快速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一个翻身动作。   盖腿翻身:以踏步半蹲俯身90度的准备姿态,头顶对前方,手臂山膀按掌位;动作腿悠腿至旁腿勾脚,双臂至另一侧山膀按掌位,借助落腿的惯性向支撑腿方向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一个或连续翻转动作。   踹后腿翻身:在掖腿半蹲,俯身山膀按掌的准备舞姿下,手臂经合分手打开至双山膀,同时动作腿向后勾脚踹腿,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   拉腿翻身(大蟒翻身):在扑步的准备姿态上,移重心完成仰身留后腿舞姿的翻转动作,强调“走上身,留下身”的运动方式。   蹦子技术   平转蹦子:以山膀按掌,前点步的准备姿态,双腿屈膝、做交替点踏步,手臂在平侧位或山膀位完成向行进方向完成连续性的跳转动作。   绞腿蹦子:以山膀按掌前点步的仰身姿态,手臂打开平侧位,迈步完成先后前吸腿至双前吸腿的空中翻转动作。蹬地腿先着地。   躺身蹦子:在大蹦子基础上,敞胸仰身双手平侧位,手心向上。   拉腿蹦子:前点步、双手平侧位手心向上准备,迈步俯身蹬地,空中形成动作腿片腿、蹬地腿后屈腿的翻转动作。   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与舞姿   女:兰花指   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   男:剑指   动作:食指与中指并拢且挺直,力贯指根、指尖,并以折腕之力使指上翘,其余三指,以拇指与无名指虚搭紧挨为形,是为剑指。   女:拳形   动作:拇指与食指相搭贴,食指与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男:拳形   动作:自食指起的四指合拢握紧,大拇指贴在食指上,手腕微向里扣,形成拳形。   按掌   动作:以女兰花掌、男虎口掌之形,将手臂放置于胸腹之间的位置,成圆弧形、沉肘,是为按掌。   托掌   动作:男、女各以虎口掌和兰花掌之形,将手臂向上撑直成圆弧形置于额头前上方,是为托掌。防止动作成型时折腕。   单山膀   动作:女、以兰花掌形将手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单山膀。   双山膀   动作:男、以虎口掌形将双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双山膀。   提襟   拳形,臂弧形,身体侧前,胯部持平。   以上的动作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的常用基本舞姿,它们均是步位、手位、手形相互结合的结果。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构成基本舞姿。 ;
古典舞基本动作有哪些   中国古典舞古典舞基本动作有基本手形、脚形、手位、脚位,下面一起来看看古典舞基本动作有哪些,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形、脚形、手位、脚位   ⑴基本手型   ①掌型:兰花掌、虎口掌、五指分掌(儿童)。   ②拳型:半握拳、佛手拳、实心拳。   ③指型:单指、剑指。   ⑵基本脚型 勾脚、绷脚、擓脚、勾绷脚。   ⑶基本手位。   山膀位、按掌位、托掌位、提襟位、扬掌位、   ⑷基本脚位正步、丁字步、小八字步、大八字步、踏步、弓箭步、虚步;   二、芭蕾舞基本手形、手位、脚位 ;   ⑴芭蕾舞基本手型:   ⑵芭蕾舞基本手位:一、二、三、四、五、六、七位   ⑶芭蕾舞基本脚位:一、二、三、四、五位   三、中国古典舞手臂的基本姿态和动作   ⑴手臂的基本姿态:   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双托掌、托按掌、山膀按掌、斜托掌、冲掌、提襟。   ⑵手臂的基本动作   ①单手基本动作:   掌、盖掌、切掌、分掌、穿掌、端掌、摊掌;   ②双手配合动作:晃手、摇臂、云手、小五花、盘手 ;   翻身技术   踏步翻身:以踏步半蹲俯身90度的准备姿态,头顶对前方,手臂山膀按掌位;以髋关节为轴心,腰为力点,手臂打开双山膀走立圆轨迹,经过侧腰、后腰、俯身,双脚脚掌、脚跟交替碾动的过程,完成身体与地面平行的翻转动作。   点步翻身:以侧腰旁点步、手臂平侧位、头顶对前方的准备姿态,动作腿经吸腿向支撑腿外侧点步,支撑腿做半脚掌的碾动,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同时不停的打膀子、顶胯、甩头而形成连续的翻身。   刺翻身:是手臂用平穿手进行的翻身。掏手经过腋下,上穿手单一或连续的翻转动作。上身不能起来,翻的.过程中,头、上身及双臂犹如“滚筒”在水平面上滚动,其他均同点步翻身。   串翻身:以侧腰旁点步、手臂平侧位、头顶对前方的准备姿态,双腿屈膝、做交替点踏步,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可以原地或行进完成。   吸腿翻身:以侧腰旁点步、手臂平侧位、头顶对前方的准备姿态,动作腿前吸腿,支撑腿保持半脚掌,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   端腿翻身:方法和要领与掖腿翻身相同,动作腿变为端腿姿态。   斜探海翻身:踏步翻身完成1/2时,形成斜探海舞姿。   掀身探海翻身:以旁点步、托按掌的准备姿态,动作腿抬至旁180度,手臂打开双山膀,向后环动至掀身探海舞姿,动作腿落至并步半脚掌仰身,经过侧腰只俯身踏步蹲舞姿。   悠腿翻身:在双山膀后点步姿态上准备,动作腿踢前悠后,悠至后腿同时俯身、支撑腿蹲,双手至托按掌,之后快速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一个翻身动作。   盖腿翻身:以踏步半蹲俯身90度的准备姿态,头顶对前方,手臂山膀按掌位;动作腿悠腿至旁腿勾脚,双臂至另一侧山膀按掌位,借助落腿的惯性向支撑腿方向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一个或连续翻转动作。   踹后腿翻身:在掖腿半蹲,俯身山膀按掌的准备舞姿下,手臂经合分手打开至双山膀,同时动作腿向后勾脚踹腿,完成以腰为轴心、手臂立圆轨迹的连续翻转动作。   拉腿翻身(大蟒翻身):在扑步的准备姿态上,移重心完成仰身留后腿舞姿的翻转动作,强调“走上身,留下身”的运动方式。   蹦子技术   平转蹦子:以山膀按掌,前点步的准备姿态,双腿屈膝、做交替点踏步,手臂在平侧位或山膀位完成向行进方向完成连续性的跳转动作。   绞腿蹦子:以山膀按掌前点步的仰身姿态,手臂打开平侧位,迈步完成先后前吸腿至双前吸腿的空中翻转动作。蹬地腿先着地。   躺身蹦子:在大蹦子基础上,敞胸仰身双手平侧位,手心向上。   拉腿蹦子:前点步、双手平侧位手心向上准备,迈步俯身蹬地,空中形成动作腿片腿、蹬地腿后屈腿的翻转动作。   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与舞姿   女:兰花指   动作:大拇指与中指松弛地相搭连,形成O状,同时,食指伸出上翘,其余两指松弛地与中指并拢,形成秀丽的指形,是为兰花指。   男:剑指   动作:食指与中指并拢且挺直,力贯指根、指尖,并以折腕之力使指上翘,其余三指,以拇指与无名指虚搭紧挨为形,是为剑指。   女:拳形   动作:拇指与食指相搭贴,食指与其余三指依次相握,形成拳形。   男:拳形   动作:自食指起的四指合拢握紧,大拇指贴在食指上,手腕微向里扣,形成拳形。   按掌   动作:以女兰花掌、男虎口掌之形,将手臂放置于胸腹之间的位置,成圆弧形、沉肘,是为按掌。   托掌   动作:男、女各以虎口掌和兰花掌之形,将手臂向上撑直成圆弧形置于额头前上方,是为托掌。防止动作成型时折腕。   单山膀   动作:女、以兰花掌形将手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单山膀。   双山膀   动作:男、以虎口掌形将双臂成圆弧形抬至身旁,位置略低于肩部,是为双山膀。   提襟   拳形,臂弧形,身体侧前,胯部持平。   以上的动作是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的常用基本舞姿,它们均是步位、手位、手形相互结合的结果。在中国古典舞基本功教材中,构成基本舞姿。 ;

9,舞蹈的基本功有哪些啊

一 压腿 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意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向下压至上半身和腿部之间的没有缝隙。个别学生韧带太紧,在压腿的过程中不要苛求一定要压下去,保持正确的姿态,日积月累就可以拉长韧带,达到要求。特别注意的是胯部要端正。压旁腿和后腿 的时候学生最容易出胯和斜胯,需要及时矫正。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意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伴奏带:选用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 二 压肩 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伴奏带:中速,节奏舒缓2/4 三 推脚背组合 脚背的好坏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活动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 1-2拍 单脚脚后跟抬起,五个脚趾紧扒地面 3-4拍 脚尖绷直,向墙内推,使整个脚背绷成月牙型 5-8拍 换另一只脚,动作相同 双脚背练习亦同。年龄小的学生在做此类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易低头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动作 ,在做推脚背时,双脚容易打开,脚背推不起来,需要时刻提醒和规范动作。 四 把杆训练组合 少儿舞蹈培训与专业舞蹈训练有很大区别。在做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不可能像专业学员那样的强度和难度。除非是经过若干年业余训练,自身条件可以达到专业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难度和强度并举的动作组合。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喜爱好玩有趣的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这类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注意结构简单易学,学生有能力做到。好玩好学,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在教学中不断给予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和赞许,学生接受的就快。 基本的把杆动作组合: 1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擦地组合 2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蹲组合 3 (双手/单手)扶把,一位脚划圈组合 4 五位脚,单手扶把 小踢腿组合 5五位脚,单手扶把 移重心组合 6 (双手/单手)转腰组合 这些组合,适宜于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随着学生各方面的不断进步,在此基础上加大难度,变换花样,达到舞蹈训练的要求。 五 踢后退 双手扶把杆小八字部站好,膝盖都要绷直,头抬起来平视前方。在踢后退的过程中,上半身保持不动,不要侧身回头,胯不能松,脚背和膝盖都要绷直。切忌身体前倾。如果在反复强调,学生还是做不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先单一的联系控后腿即双手扶把杆,把一条腿向后抬起来,纠正学生的姿态,然后再过度到踢后退。 六 劈腿跳 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意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过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快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 七 大踢腿 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眼睛注视前方.踢腿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够.这样做,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姿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在学生取得微小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赞赏和鼓励.有些学生回家也经常自己练习,到课堂上教师可以明显的感到她的变化和提高,则更要适当的给予称赞,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除了身体和腿要注意外,两只手臂也不能忽视.在踢腿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手臂端平,不能放松下来. 八 下腰 年龄偏小的学生腰的柔韧性不错,但是手脚都没有力量,支撑不住身体,常常是用头顶住地面下腰.教师都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保护她们,纠正下腰的姿态,告诉她们用力的部位和下腰的方法. 双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眼睛看脚后跟. 对年龄偏大,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让她们做甩腰训练,加大训练强度.结束后注意做回腰练习:双脚并拢蹲下来,双手抱住双膝,头埋下来.教师顺着脊柱给学生做按摩,保护她们的脊柱不受到伤害. 九 劈腿 有利于拉伸学生腿部韧带.在训练时,注意脚背不能松弛.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训练: 1 左脚在前劈腿,双手抱住左脚,控1-2分钟,然后腿不动,身体向后仰.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让右手撑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 2 左脚在前的竖叉不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变胯,变为横叉.双脚背不要趴倒在地面 .上半身和脚背都要立起来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钟. 3 横叉不动,再向右转,变为右脚在前 的竖叉.重复动作1 十 小跳组合 训练学生的弹跳能力.可以由简单的一二五位小跳,发展到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复合型小跳.小跳过程中,双膝直立,双脚背向外推开.着地时,脚尖先落,落地要轻,上半身不能前后摇晃.落地半蹲,上半身绷紧向下,臀部夹紧. 十一 舞蹈教学 根据学期开始时制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哪些舞蹈剧目和小的舞蹈组合,进行合理有序的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循序渐进,按时保质完成计划.在教授舞蹈动作时,因为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接受和领悟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有耐心,细致的讲解动作要领,告诉她们每一个动作手和脚要往哪里摆,眼睛看哪个方向.示范之后,要帮助学生摆好动作造型.每个课时保证2-3个新动作,复习上一课时的动作. 1 局部组合训练 比如手关节的训练--转指,培养四肢协调能力的训练等等,教师根据学生上课情况自己编排 2 背肌 在课程结束之前,让学生趴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直,手脚同时抬起,用腰和腹部作为支撑点,做背肌训练.每组10-20个,一般一至两组即可.
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还要培养你的舞感!加油!
压腿,拉韧带,下腰!
压腿 下腰劈叉

10,少儿舞蹈基本功术语有哪些

1、[主力腿]是舞蹈训练中的专用术语。又称“支撑腿”。顾名思义是指做舞蹈动作是支撑身体中心的那条腿。2、[动力腿]也是舞蹈训练中的专用术语。又称“动作腿”。是在舞蹈诗正在运动着的那条腿,一般不担任支撑身体中心的任务。3、[身向][面向]身体正面所潮的方向呈“身向”。在中国舞的动作中,常常有身体朝一个方向,而面(脸)却转向另一个方向,即“面向”。例如:“身向”一点,“面向”8点。如果“面向”和“身向”是一致的,则只说“身向”。4、[身韵](单属中国古典舞专业术语)全称为身法与韵律。“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表里合一构成“身韵”,它是中国古典舞中具有强烈表现特色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5、[视点](单属中国古典舞专业术语)即眼睛的视线。它是中国舞以“手、眼、身、法、步”突出舞蹈神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舞蹈传情达意的窗口。6、[眼视](单属中国古典舞专业术语)即眼睛所看的方向。在中国舞蹈的“身韵”中,往往眼视某个方向时,也略带动头(脸)专项或甩向眼所看的方向,一次加强动作的“精、气、神”。7、[亮相]源于中国古典舞蹈表演中有特色的一种技法,即按情绪需要,是某舞蹈段落的最后一个动作,成为加强节奏感的一个“舞姿”造型,这个“舞姿”要通过刹那的动作顿挫、到位、甩头、凝视等使所表达的神情更加突出、明朗。此类造型即称“亮相”或“亮相动作”。又分“硬亮相”、“软亮相”两种。8、[平圆]与地面向平行的圆圈路线即“平圆”,如有受灾头上方顺时针划一“平圆”:即右手在头上方经前往左,再向后至右划一个圆圈。9、[立圆]与地面相垂直的圆圈运动路线即“立圆”,也称“竖圆”。如右臂经右“旁平位”、“上位”左“旁平位”、“下位”划一圆圈。10、[留头、甩头]在“转体”或转圈时,身体开始转动儿头仍留向原方向不动,称“留头”。快速转动头从一方位到另一方为,称“甩头”。11、[控制]舞蹈中“控制”一次有两种用意:一、使动作停在某一“舞姿”上静止不动,以训练某部分肢体的力量和功能,即“控制动作”练习。二、按动作路线、节奏、规格等要求支配肢体准确到位,以达到“舞姿”或“技巧”的完美,即舞蹈运行的“控制”能力。12、[基训]是指对舞蹈演员或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使学员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应各种类型动作和高难技巧的需要;同时,为随时扮演各种舞蹈人物形象做好准备,基本训练,对演员,学员体力的保持也有益处。13、[起泛儿]是舞蹈俗语,指动作前的准备姿势。技巧前的准备动作,都称作“起泛儿”也叫“起”。14、[法儿]指舞蹈时是否得法,即动作是否符合规律,是否有韵味。在品评舞蹈者的动作是否得法时,常用有“法儿”没“法儿”来加以褒贬。15、[节奏]是指音响活动的轻重缓急形成节奏,其中节拍的强弱和长短交替出现而合乎一定的规律。节奏为音乐旋律的骨干,乐曲结构的基本因素。节奏也是舞蹈动作的基本要素之一,一切舞蹈动作均在一定的节奏下进行。16、[韵律]是指在舞蹈动作中,人体运动的自然规律造成欲左先右,欲纵先收,以及动与静,上与下,高与低,长与短等辨证的规律,形成了舞蹈动作的韵律。韵律在舞蹈中享有重要地位,是较难掌握的一种动作因素。17、[身段]指演员在舞台表演或训练中,各种舞蹈的形体动作的统称。从最简单的比拟手势到复杂的武打技巧,如:坐、卧、行、走、甩袖、亮相等都称为身段。18、[形体]指演员的身体形态。通用在戏剧中,尤为话剧和电影所常用。话剧和电影演员的身体训练和舞蹈训练称为“形体训练”这种课程称为“形体课”。19、[造型]是塑造人物外部形象的艺术手段之一。在舞蹈中人们将雕塑性强的动作姿态称为“造型”。20、[舞蹈动作]是指经过提炼和美化,有节奏,有规律的人体动作,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它大多来自劳动生活,并同民族的斗争生活,风俗习惯,自然条件,审美观念和传统艺术等有联系。21、[舞蹈语言]舞蹈语言主要是通过舞蹈动作来表现主题,抒发情感的。舞蹈语言也是舞蹈动作的别名,它由单一或几个舞蹈动作组合而成具有一定含义。舞蹈语言即包含有一定意义的简单舞蹈动作,又包含较长的动作组合。22、[舞蹈组合]是舞蹈的常用语。它是指两个以上的舞蹈动作被组织联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动作称为组合。它包括最简单的,性质单纯的动作连接,也包括最复杂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动作的组合。它是用来达到某种训练目的,或是为了表现一段舞蹈思想内容的手段。扩展资料相关舞蹈术语:地功:勾绷脚、地面上的压腿、压垮、踢腿、下腰、横竖叉。把上练习:站姿、一位擦地、蹲、画圈、五位擦地。中间练习:手位、脚位、大踢腿(前旁)、一位二位五位上的小跳、中跳。毯子功:前软翻、后软翻。其中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压腿,下叉,下腰,脚背的训练。舞蹈是跳跃能力训练,协调力的训练,气息的训练,乐感的训练。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 少儿舞蹈
1. 地功:勾绷脚、地面上的压腿、压垮、踢腿、下腰、横竖叉。2. 把上练习:站姿、一位擦地、蹲、画圈、五位擦地。3. 中间练习:手位、脚位、大踢腿(前旁)、一位二位五位上的小跳、中跳。4. 毯子功:前软翻、后软翻。5. 其中重要的基本功是压腿,下叉,下腰,脚背的训练。拓展资料:少儿舞蹈的能力培养(1)培养儿童的舞蹈基本功,培养儿童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实现孩子的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2)培养儿童身体对节奏的敏感性,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3)培养儿童良好的姿态和气质(4)培养和增强儿童的注意力、模仿力、表演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并且促进儿童全脑的开发。(5)培养少儿的兴趣、信心、毅力、意志等优良品质,从而促进少儿智力全面发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少儿舞蹈
少儿舞蹈基本功术语如下:一,地功:勾绷脚、地面上的压腿、压垮、踢腿、下腰、横竖叉。二,把上练习:站姿、一位擦地、蹲、画圈、五位擦地。三,中间练习:手位、脚位、大踢腿(前旁)、一位二位五位上的小跳、中跳。四,毯子功:前软翻、后软翻。少儿舞蹈基本功主要的基本功是压腿,下叉,下腰以及脚背的训练。舞蹈主要目的是跳跃能力训练,协调力的训练,气息的训练以及乐感的训练。扩展内容预防受伤根据调查有氧舞蹈最容易受伤的部位:依次为胫骨、脚、背、膝、踝,产生有氧舞蹈的受伤的主要原因是运动过度,脚扭伤,韧带拉伤等。产生有氧受伤的原因:1.外因,服装鞋的问题、准备活动、放松、伸展不充分、动作有问题、教练教法不好等2.内因,自己的舞蹈技术掌握不够,调整不够,腿太紧,髋部没力,急于求成。预防有氧受伤的方法:1.针对外因可以,穿适合运动的服装和鞋、准备活动、放松、伸展要充分、跟好的教练等。2.针对内因可以,选择自己适合的课程、不急于求成,同时要注意自己身体基本素质的提高。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舞蹈
1. 地功:勾绷脚、地面上的压腿、压垮、踢腿、下腰、横竖叉。2. 把上练习:站姿、一位擦地、蹲、画圈、五位擦地。3. 中间练习:手位、脚位、大踢腿(前旁)、一位二位五位上的小跳、中跳。4. 毯子功:前软翻、后软翻。5. 其中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压腿,下叉,下腰,脚背的训练。6. 舞蹈是跳跃能力训练,协调力的训练,气息的训练,乐感的训练。 注意:少儿舞蹈基本功必须从基本的开始学起,其实一个孩子在什么年龄段学什么样的基本功是有规定的,因为这会影响到您的孩子以后的身体发育,还要注意锻炼孩子的舞蹈表现力和孩子的灵气,这样对以后的课程会有很大的帮助,最好能找到一个专业的老师一直学下去,因为每个老师的上课方法不同,如果总换老师,孩子会非常不适应从而得不到提高!学习舞蹈是很苦的一件事情,需要家长全力配合,同时对孩子的毅力也是一种锻炼!
向后下腰 一字开 八字开 小八字位我不知道你学的是什么舞蹈,所以一些舞蹈动作的手型还没办法说明

文章TAG:古典  古典舞蹈  舞蹈  基本  古典舞蹈基本功名称及图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