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 舞蹈的风格特点如下:傣族舞蹈虽然大部分动作优美,节奏平缓,但外柔内刚,内劲十足。它既有潇洒轻盈的“帽舞”,又有灵活矫健敏捷象脚灵感、刀舞、拳舞等等。傣族舞蹈有含蓄的感情,有时节奏快而多变,动作灵活跳跃,感情狂野大方。其独特的屈伸动态规律,形成了手、脚、身“三弯”的造型特征。傣族 舞蹈动作比较平稳,姿态安详,跳跃动作很少。“三弯”是傣族 舞蹈典型的充满雕塑美的基本特征。
手臂的动作也是三弯:指尖到手腕,手腕到手肘,手肘到手臂。腿部的运动仍然是三个弯曲:站立的脚掌到脚跟,脚跟到弯曲的膝盖,膝盖到臀部。傣族 舞蹈表演项目:表演项目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蝶舞、帽舞。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孔雀舞是傣族 舞蹈中最具特色的表演,流传于德宏、西双版纳、景谷、孟连、耿马等县。
7、 傣族 舞蹈的特点傣族舞蹈傣族舞蹈丰富多彩。按舞蹈,可分为群舞、独舞、二人转。按其内容可分为孔雀舞、象脚鼓励、刀舞、蜡条舞、长指甲舞、钓鱼舞、马鹿舞、舞狮。其中以Zui 象脚鼓励和孔雀舞最为著名。象脚鼓励的特点是节奏感强,手的拍击、腿的踢动、胸的拱起、肩膀的搅动、身体的斜靠和倚靠都遵循固定的节奏。肖象脚鼓励善于变通,技巧性强。可以用来打鼓和赛鼓,踢到对手或者扯下对手头巾的一方为胜者。
大象脚鼓点大,以弥撒舞蹈音乐会伴奏为主,舞步比较简单。击鼓以右手为主,左手压鼓面配合。象脚鼓励的群众基础最广。在插秧后的日子里,傣族人经常在象脚鼓的伴奏下跳舞。很多地方都有擂鼓之风。擂鼓比赛时,多面象脚鼓声同时响起,鼓声震天,气势磅礴,令人动容。傣族人们喜爱孔雀,跳孔雀舞是为了表现民族性格,表达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8、 象脚鼓舞的所属民族傣族傣族现有人口102.5万。傣族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和孟连傣族。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系,包括德宏方言和西双版纳方言。傣族有拼音文字,各地用字略有不同,可分为四种:傣诺(西双版纳傣)、戴娜(德宏傣)、傣羌和傣(又称傣端)。
傣族多信仰佛教南传。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其祖先自古以来就在我国西南地区生活和发展,公元1世纪,中国史书中有关于傣族祖先的记载,称之为“滇越”、“善或善”、“辽或鸠辽”。唐宋时期被称为“金牙”、“黑齿”、“花蛮”、“白裙”,元明时期称为“白夷”、“白夷”、“伯夷”。傣族的分支包括“戴娜”、“戴亚”、“戴湛”,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人民的意愿,更名为傣族号。
文章TAG:象脚 傣族 视频 舞蹈 傣族舞蹈象脚鼓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