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典型的舞蹈有哪些,第五届华北五省舞蹈比赛少儿组 群舞 草原蓝天用的什么音乐
来源:整理 编辑:风之神舞蹈 2025-05-14 12:25:15
本文目录一览
1,第五届华北五省舞蹈比赛少儿组 群舞 草原蓝天用的什么音乐

2,舞蹈的分类
从舞蹈功能上分为: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自娱娱人相兼的舞蹈,以及取悦神灵、祭祀祖先的舞蹈。从发展史的角度分为:原始舞蹈、民间舞蹈、宫廷舞蹈、舞台艺术舞蹈和城市群众性舞蹈。按舞蹈类型、舞蹈门类可分为: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古典舞蹈古代流传下来,具有传统审美特征和典型性 的舞蹈。民间舞蹈民众自行创作与传承的舞蹈形式。民间舞蹈是一切创作舞蹈之母。现代舞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反映西方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的舞蹈。在表现手法上,要求不断创新,强调舞蹈家的个人风格。现代舞最初是反对古典芭蕾而产生,曾一度水火不容,现在则互为影响,相互吸收、融合:现代舞吸收芭蕾的技巧和训练方法,扩大自己的表现力;芭蕾则吸收现代舞的观念和创作手法,形成现代芭蕾。、“五种文化类型”的划分法1、农耕文化型---安详、优美的动律(汉族、壮族、苗族、瑶族、傣族、朝鲜族)2、草原文化型--- “天之骄子”的英姿(蒙古、哈萨克、鄂伦春)3、海洋文化型---人海和谐的心态(黎族、高山族)4、农牧文化型---高原 “一顺边”的美(藏族、羌族、纳西族)5、绿洲文化型---丝绸古道的风韵(维吾尔族、乌兹别克、塔吉克)
3,中国有哪些舞蹈
古典、拉丁、民族舞、街舞、、、、、、、、、、、、、、、、、、、、、等等舞蹈的划分
从舞蹈功能上分为:自娱性舞蹈、表演性舞蹈、自娱娱人相兼的舞蹈,以及取悦神灵、祭祀祖先的舞蹈。
从发展史的角度分为:原始舞蹈、民间舞蹈、宫廷舞蹈、舞台艺术舞蹈和城市群众性舞蹈。
按舞蹈类型、舞蹈门类可分为:古典舞蹈、民间舞蹈、现代舞
古典舞蹈
古代流传下来,具有传统审美特征和典型性
的舞蹈。
民间舞蹈
民众自行创作与传承的舞蹈形式。
民间舞蹈是一切创作舞蹈之母。
现代舞
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反映西方社会的矛盾和人们的心理的舞蹈。在表现手法上,要求不断创新,强调舞蹈家的个人风格。
现代舞最初是反对古典芭蕾而产生,曾一度水火不容,现在则互为影响,相互吸收、融合:现代舞吸收芭蕾的技巧和训练方法,扩大自己的表现力;芭蕾则吸收现代舞的观念和创作手法,形成现代芭蕾。
因为地域的辽阔,划分舞蹈类型,根据文化可用“五种文化类型”的划分法:
1、农耕文化型---安详、优美的动律
(汉族、壮族、苗族、瑶族、傣族、朝鲜族)
2、草原文化型--- “天之骄子”的英姿
(蒙古、哈萨克、鄂伦春)
3、海洋文化型---人海和谐的心态
(黎族、高山族)
4、农牧文化型---高原 “一顺边”的美
(藏族、羌族、纳西族)
5、绿洲文化型---丝绸古道的风韵
(维吾尔族、乌兹别克、塔吉克)

4,西藏锅庄舞
锅庄是流行于四川、云南的藏族地区以及西藏昌都一带的藏族民间传统舞蹈。“锅庄”一词是汉语的音译,在藏语中称为“果卓”,意思是圆圈舞。整个藏区的锅庄按地域可以分为三种:农区锅庄(玉卓)、牧区锅庄(仲卓)、寺庙锅庄(曲卓)。一般来说,锅庄舞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开头调,主要是参加跳锅庄的人相互问候、祝贺,表达对参加跳锅庄的人的欢迎之意,同时调整步伐,使双方谐调起来。第二部分是中间对答调,亦称为“问答锅庄”。有固定唱词,也有即兴创作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从古唱到今,从天文唱到地理,一问一答,步步紧逼,互不相让,常常跳个通宵。第三部分是结尾调,意即“告别锅庄”,表达这次聚会的欢乐和分别时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是跳锅庄时不可缺少的尾声。http://baike.baidu.com/view/628489.htm?fr=ala0奇妙锅庄 锅庄,藏语称为“卓”。人们这样赞誉锅庄舞内容之丰富,“天上有多少颗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棵树,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卓就有多少舞姿”。[编辑本段]典型舞蹈 锅庄舞是一种无伴奏的集体舞。在迪庆香格里拉,有的地方称锅庄为“擦拉”(意为玩艺),在部分地方称锅庄为“卓”(意为舞蹈)。它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因此,锅庄舞有了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歌舞,有颂扬英雄的歌舞,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歌舞。[编辑本段]传承演绎 锅庄舞有古旧锅庄和新锅庄之分,古旧锅庄带有祭祀性质,宗教界和老人大都比较喜欢此调,歌词内容和舞步形式等都比较古老,如《莲花生大师的诞生》、《建立桑耶寺》、《金碧辉煌的寺院》、《银光闪烁的王宫》、《福气财运降此地》、《丰收啊丰收》等,跳这种舞时,只能唱专用歌词,不能改动,舞蹈一般都具有缓慢、稳健、古朴、庄重的特点。 新锅庄的歌词内容、舞姿都比较灵活,多反映生产劳动,和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经商贸易活动,如《北方大草原》、《白瓷碗里聚三色》、《在金坝子的上方》等,新锅庄是青年人喜爱的歌舞。锅庄舞的舞步分为“郭卓”(走舞)和“枯卓”(转舞)两大类。“郭卓”的步伐是单相的朝左起步,左右两脚共举七步为一节,这样轮回起动,由慢转快,步数不变,舞步比较简单,参跳人易学,故人数甚众。“枯卓”的舞姿多样,种类较多,常跳的有二步半舞、六步舞、八步舞、六步舞加拍、八步舞加拍、猴子舞等。[编辑本段]流派纷呈 迪庆各地的锅庄舞因地域不同而各具特色。德钦奔子栏一带的锅庄舞曲调低沉典雅、浑厚豪迈、凝炼深沉,拖腔多而长,犹如巨浪起伏,舞姿舒展洒脱,象雄鹰展翅。香格里拉一带的锅庄舞曲调轻快活泼与豪放相济,跳舞时,参舞者皆弯腰搭肩,舞蹈始而平稳缓慢,临近结束时动作小巧迅速,变化较快,歌舞都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德钦的锅庄自始至终有严密的顺序,一般程序为:仪瓦(锅庄序歌)、央卓(招福锅庄)、思卓(迎宾锅庄)、堆卓(赞颂锅庄)、宗卓(相会锅庄)、主卓或彰卓(辞别锅庄)、卦卓(挽留锅庄)、扎西巨(锅庄结尾歌),除序和尾歌外,每个程序的锅庄都有数调或数十调曲子,但跳唱时必须按程序来进行,跳完这道后再跳下一道程序。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锅庄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绵阳高新区 羌族锅庄篝火晚会每晚8.30到9.30火炬广场东水池旁 大概有100人左右 不论男哪女老幼非常热闹 全民健身 积极参与 每月仅仅缴3元 免培训费 欢迎大家健身 减肥 娱乐 火炬广场坚持的好 每晚都在跳 而且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很热闹 好像有彝族 藏族 羌族 的篝火锅庄舞 节奏轻快 有dj感 有激情 音乐特好听 有缓解都市生活压力的作用 不会跳舞的人都会跳 很容易学的 舞步来源于生活锅庄就是藏语????????? 是圆舞的意思,在西藏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类型,但总体上有以下共同点:1、锅庄是一种集体舞,所有男女皆可参与2、跳锅庄不会接受专业训练,藏民自小就跟参与演出,并逐渐熟悉,在以这种方式传承给后人。3、跳锅庄的同时可以唱,歌词一般以赞扬家乡、赞扬佛法有关4、可能是远古时期祭祀仪式演变而来
5,裕固族舞蹈有那些特点
裕固族与蒙古、藏族相邻,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除了受蒙古、藏族舞蹈影响外,和所有游牧民族一样,具有相似的精神风貌和舞蹈特点。裕固族舞蹈在迁徙融合过程中大多已经失传,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流传下来的舞蹈样式主要主要有这样几类:一是劳动舞,主要体现裕固人民勤劳朴实的民族性格,来自日常生活场景,比如剪羊毛、捻毛线、擀毡子、割草等;二是欢庆舞,主要是喜获丰收、欢庆节日、朋友相聚时表演,这种形式相对自由随意,尽情发挥,大多在篝火和猎物周围,节奏由弱到强,充满气势和激情,在集体呼号声中围圈跳舞;三是宗教舞,主要是“护法舞”,大多在寺院祭祀鬼神时跳,驱魔祛邪、消除病魔,表演者头戴牛、马、鹿等十二种面具,手持法器跳各种动作。裕固族人民喜欢借舞抒情,歌舞是生活中十分重要的表达和娱乐方式,在基本形体动作方面,主要接近藏族舞蹈和蒙古族舞蹈,比如膝关节做重拍向上的屈伸、泼跳步、退踏步就类似于藏族舞,比如粗犷、豪迈、典雅的特点,以及男性动作刚健有力,女性动作灵动柔和,擅长用腕、肩、臂,还有马步动作,都类似于蒙古舞。综合裕固族历史和舞蹈特点,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在精神品格上乐观开朗、刚健向上,同时带有一丝的忧伤和追怀,尤其是辉煌之后长久颠沛的沧桑感,以及如何重建精神世界的困惑和希望;在舞蹈样式方面,主要是生活场景、节庆活动和宗教祈福,与整个裕固族生活世界相关;在舞蹈元素上,最主要受藏族和蒙古族舞蹈影响,具有相似的特点,但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不能因为相似而简单归于藏族舞或蒙古舞的大类之中;在舞蹈动作方面,最典型的动作是身体直立、挺胸立腰,上体是右手在上的顺分旗位,或手掌心向上、向下,中指稍向里收,好像按着帽顶,左手掌心向前,这几个动作主要是为了按住帽子。 裕固族不仅在建国获得固定的名称,而且裕固族文化的挖掘整理、裕固族舞蹈的发展等方面,都真正走上了健康的道路,创编的《隆畅河畔春光好》、《迎亲路上》、《奶羊羔》、《甜甜的泉水》、《裕固婚礼》、《欢腾的祁连》等等,大多源自裕固族日常生活和劳动习俗。但是,这些创编舞蹈大多为小型舞蹈,是对某一方面的呈现,对于民族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尤其对于裕固族这样人口极少、特色鲜明、历史悠久的甘肃特有少数民族,急需推出一部大型综合性舞剧。据悉,甘肃省民族歌舞团正在以裕固族历史上最著名的东迁为背景,以史诗《西至哈至》为原型,创排一部大型史诗性舞剧,全面梳理裕固族舞蹈元素和精神内涵,结合当代审美特点,运用现代舞台手段,这对弘扬裕固族文化,定型裕固族舞蹈语汇,都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由于经常在一起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再加上历史的原因和游牧生活,裕固族有些生活习俗和藏族、蒙古族相仿。也形成了他们舞蹈的许多共同点。 一是他们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都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二是裕固族舞蹈同藏族舞蹈一样,要求膝关节松弛,富有弹性和韧性,再做动律时要求膝关节作重拍向上的屈伸,而且在裕固族舞蹈中,也常见藏族舞蹈的一些步伐,如,退踏步等。三是裕固族舞蹈具有蒙古族舞蹈粗犷、豪迈、典雅的特点,男性动作刚健有力,女子动作则柔软灵活。也擅长用腕、肩、臂的动作,并且马步动作基本跟蒙古族相同,都是来自于游牧生活中对骑马姿势的模拟,也常用走马步、跑马步、摇篮马步等,而且也常用蒙古族的点步、错步等步伐。 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的生活习俗,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创造、创编的民族舞蹈也就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特点。 裕固族世代生活在大草原上,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了裕固族民间舞蹈。它还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如服饰、婚礼、禁忌等,这也就形成了他自己的舞蹈特色,以及自己独有的动律。综观裕固族的优秀作品,发现它们有一个最典型的动作:身体直立,挺胸立腰,上体是右手在上的顺分旗位,或女右手掌心向下,中指稍向里收,好像中指按着帽顶,左手掌心向前(裕固族妇女的帽子形如喇叭、顶尖、上束红缨穗,舞蹈的时候有时需要按住帽子,避免其掉来)舞蹈同藏族舞蹈一样,要求膝关节松弛,富有弹性和韧性,再做动律时要求膝关节作重拍向上的屈伸,而且在裕固族舞蹈中,也常见藏族舞蹈的一些步伐,如,退踏步等。三是裕固族舞蹈具有蒙古族舞蹈粗犷、豪迈、典雅的特点,男性动作刚健有力,女子动作则柔软灵活。也擅长用腕、肩、臂的动作,并且马步动作基本跟蒙古族相同,都是来自于游牧生活中对骑马姿势的模拟,也常用走马步、跑马步、摇篮马步等,而且也常用蒙古族的点步、错步等步伐。
6,蒙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特点关于蒙族舞蹈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搜
蒙古舞基本动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肩部动作,如:抖肩、耸肩、绕肩。肢体动作分上肢和下肢,上肢有压腕提腕、硬腕、软手、甩手、弹拨手、抖手、拉背、肩等;下肢有拖步、蹭步、踮步、吸腿步、马步等,还有手位脚位、体态。其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蒙古族舞蹈产生于民间,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洋溢着蒙古人的纯朴、热情、勇敢、粗犷和剽悍,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舞种主要分为:盅碗舞、筷子舞、安代舞、查玛、科尔沁“博”舞。想要跳好这一舞蹈的话,要注意动作的规范和体态的轻盈,当然,面部表情也要贴合舞蹈来展示。学好蒙古舞。先是通过肢体训练达到肢体的解放,肢体的解放是把握蒙族舞气质的基石;其二是把握民族气质;其三是在把握气质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蒙古族舞蹈对于肢体的力量是非常讲究的,蒙古族舞蹈热情奔放,在肢体的动作上面气质坚入磐石,稳健有力。他们的舞蹈节奏上非常的欢快,非常的粗矿彪悍,但是在彪悍中有带一点点的质朴。 在蒙古舞蹈的风格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蒙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如从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对硬肩的“夸张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动态中柔肩应发力缓慢,形成对硬肩的聚集规律,通过训练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同样,在训练臂腕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在肢体的训练中,除了讲究稳扎稳打,还应注意一点就是舞者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续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快发力、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间静止的审美意识。在训练当中要一直要保持一种蒙古族的基本形象和精神气质,透过这种情感、形态、运气、发力的典型表现,涵概出一种“圆形、圆线、圆韵”。 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应该要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如双臂延伸动作的象征意义,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质。 处理好蒙族舞的节奏是为了突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是舞蹈意义上的再升华,具体来说,在舞蹈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导致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体现,注意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达情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小结:想要跳好蒙古族舞蹈,是需要一定的体能的,蒙古族舞蹈的肢体语言是非常强的。只有练好肢体的气势之后,之后就是当地舞蹈的气质,之后才是舞蹈的动作分解,舞蹈动作上节奏的把握。1、基本动作:(1)动作韵律: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富有弹性;腕部动作主要是在掌与腕平直的姿态上,以脆韧相间地上提、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头要稳,上身端庄,身体多为摆身、推身和靠身的动律。做各种步伐时双膝的屈伸要沉而柔韧,双脚落地扎实,脚下稳重,强调下沉的力量。(2)基本体态: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3)手型: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叉腰为一字叉腰。2、蒙古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特点。拓展资料: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的蒙古族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筷子舞”、“牛斗虎舞”、“摔跤舞”等。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蹈。这些舞蹈具有很多很复杂的舞姿,例如立姿、坐姿、麓姿、跳姿、转姿等。随着节奏的变化,舞者也应该从身体的每个细节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一定要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然后民族舞蹈中有很多步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八字步、搓步、拖步等。蒙舞之中的蛊碗舞,这种舞蹈的技巧性动作是碎步,以前为男子表演,而现在多为女子表演,女子的动作流畅,将身体舒展开,在夹杂这其中带有技巧性动作的碎步和以“板腰”、“旋腰”为技巧的动作,直接带观众进入演出的高潮。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蒙族舞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著称。蒙古族人善于用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牧人的生活,表达牧人的美好情感,有了高兴事就要跳舞。蒙古族舞蹈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节奏明快,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说蒙古族是以歌舞为伴的民族一点都不为过。怎样跳好蒙古舞呢?首先是通过肢体训练达到肢体的解放,肢体的解放是把握蒙族舞气质的基石;其二是把握民族气质;其三是在把握气质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在蒙古舞蹈的风格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蒙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如从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对硬肩的“夸张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动态中柔肩应发力缓慢,形成对硬肩的聚集规律,通过训练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同样,在训练臂腕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在肢体的训练中,除了讲究稳扎稳打,还应注意一点就是舞者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续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快发力、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间静止的审美意识。在训练当中要一直要保持一种蒙古族的基本形象和精神气质,透过这种情感、形态、运气、发力的典型表现,涵概出一种“圆形、圆线、圆韵”。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应该要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如双臂延伸动作的象征意义,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质。处理好蒙族舞的节奏是为了突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是舞蹈意义上的再升华,具体来说,在舞蹈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导致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体现,注意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达情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1、蒙古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 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特点。 2、动作韵律特点: 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富有弹性;腕部动作主要是在掌与腕平直的姿态上,以脆韧相间地上提、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头要稳,上身端庄,身体多为摆身、推身和靠身的动律。做各种步伐时双膝的屈伸要沉而柔韧,双脚落地扎实,脚下稳重,强调下沉的力量。 3、基本体态: 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 4、手型: 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 叉腰为一字叉腰。 三、基本动作练习 硬腕:(1)双手同时提压腕 (2)双手交替提压腕 揉臂:以肩背肌肉推动锁骨,肩胛骨、肋骨做前后圆形揉动,同时向肘、腕、手指做大波浪形传导。肩背揉起,肘、腕、手指连续相跟揉起。 揉肩:左肩向前拱,左肘向后摆,同时右肩向后摆,右肘向前拱,左右交替前后扭动,同时肩略耸。 硬肩:动作基本与柔肩相同,动作要硬,干脆,节奏分明有棱角。常用脚位 蒙古族舞蹈的脚位有:正步位、八字步位、丁字步位、大八字步位、弓箭步位、踏步位(一脚在前,一脚在后,用脚掌踏地)、大踏步位(在踏步位基础上,双腿拉开距离,成为前腿屈膝半蹲,后步绷直的动作)、点步位(双脚站八字位,但一脚稍前于另一脚,用脚尖点地)、大点步位(在点步位基础上,两腿拉开距离,后路屈膝微蹲,前腿伸直点地)。(三)基本舞步1,平步:如同平步走路,但又不同于平步走路,它要求挺胸、立腰、后背挺直,双肩随同步伐前后自然晃动,男性全脚着地,以显示质朴、稳健、粗犷的风格,女性则以前脚掌着地走路,以显示轻盈、活泼的风格。2,踏踮步:前脚掌踏地到全脚落地,屈膝微蹲,重心在下,后脚以脚掌着地,动作进行中,身体随着舞步上下起伏,起伏动作要有弹性、不可僵硬。3,马步 ●软骑马步:正步位站好,左手臂伸直于胸前,握虚拳,虎口朝里,右手叉腰,躯体稍向右后斜方靠,然后双脆交替屈伸。动作时,左脚尖于右脚足弓处点地,右膝屈伸两次,同时左手做勒马动作两次,身体随之上下起伏,然后再换脚做。 ●硬骑马步:两脚正步位站好,一手勒马一手叉腰,身体面对正前方。动作时,左脚先干脆、利落地踮起脚跟。膝盖弯曲,身体在右脚上,接着跃起的左脚跟在带有棱角地落地同时绷直膝盖。同时、右脚跟再胎起,腿部弯曲,重心移向左脚、接着踮起的右脚跟在有棱角地落地同时绷直膝盖。动作时,每压脚跟一次,手做一次压腕动作,身体随两脚交替动作而左右摆动。 ●跑马步:两脚正步位站好,动作时,右脚先向正前方跳迈出一大步,接着左脚向前迈一步,紧接着右脚再上一小步,后脚追前脚,显示马的奔跑。动作中身体向前倾,双手做勒马动作, ●踏点马步:双腿正步位站好,右手叉腰,左手勒马,动作时左脚掌着地屈膝,右腿屈膝,脚掌离地,然后右脚前脚掌着地,膝盖绷直,提重心,左脚离地。双脚交替连续进行。 ●进退马步;双腿正步位站好,动作开始时,有脚先迈向8点用前脚掌点地,同时左脚离地,腿向上屈膝提膝。然后左脚掌落地,右脚掌着地,接着右脚后撤到4点,以脚掌点地,同时,左脚离地,腿内上屈膝提膝,然后左脚掌落地,再右腿向上做提膝脚离地动作,双腿动作文替进行,以动作的速度显示马儿奔跑的速度。 ●摇篮马步:双腿小腿前后交叉,两脚踝紧靠,双脚外侧着地。右脚全脚着地,重心在右脚,经过双膝屈伸动作之后,重心移向左脚,左脚全脚掌落地,右脚外缘着地,同时双腿屈膝,动作边续做。 ●跟马步:左脚在前右脚稍后、动作时,右脚经擦地向左脚后跟靠拢,微屈膝同时右脚立即提起,然后再做另一脚。双脚交替动作。 ●滑步马步:双脚正步位站好,双腿并拢,自然屈膝,右脚z掌原地踏一步,紧接着左脚掌再原地踏一步,然后右脚落地屈膝、重心在右腿,同时左腿向旁伸腿踢起,紧接着迅速收回成自然位,动作可连续做。(四)腕与肩的基本动作 1,腕的动作有硬腕与柔腕。硬碗动作至干脆有力,有棱角地上下提压腕,硬腕有单手,也有双手,还可双手交替提压碗、横腕;柔腕:手腕柔韧地上下提压腕。 2.肩的动作: ●硬肩:双脚一前—后踏步,双手叉腰、动作时,双肩有节奏、有棱角地前后摆动,一拍一次,动作要求快而有力。 ●软肩:双脚一前一后踏步,双手叉腰,动作要柔韧,双肩摆动时,左肩先向前拱,左肘向后摆,同时右肩向后摆,右肘向前拱、双肩一前一厉交替摆动,动作均匀连贯。 ●耸肩:双脚—前一后踏步,双手叉腰,动作时,单肩或双肩每拍上下耸动。 ●笑肩:双肩同时上下快速耸肩。 ●圆肩:双脚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做踏步,双膝微屈,双肩按前、上、后、下的顺序做绕圆运动,节奏可快可慢。 ●碎抖肩:双脚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做踏步功作,双膝微屈,双手松弛叉腰,上身松弛,以脊柱为轴点,使肩、背快速、小而碎地前后抖动。 ●甩肩;肩向上用力甩出,接着肩随之扣下,动作幅度一定要大。 ●收肩:双手臂伸向前,手心朝下,肩向后快速收问,再快速还原位,然后再做另一肩。 ●软于:双脚一前一后踏步,身体面向正前方,双手臂两旁抬举与肩平,五指并拢,动作时,双肩上下起伏并连续向肘部、腕部手指各关节部位推及,整个肩、臂、肘、腕、手指关节的起伏动作做起来如同连绵起伏的波浪,但动作幅度不要大。 ●揉臂:双脚一前一后踏步,双手平举至身体两旁与肩平、动作时,以肩背带手臂、肘部、腕、手指做交替揉动动作。动作要有柔韧性,像大雁展翅飞翔。附:脚形:丁字点位手型:三种,自然、稍微打开、空心拳脚位:丁字点位 ,小八字位、中八字位、大八字位、前丁字点位、小丁字点位、中丁字点位、大丁字点位(重心向后靠)、后丁字点位、小丁字点位、中丁字点位、大弓箭位。手位:7位,准备位,小八字位。1位(手空心拳大拇指叉腰),2位(肚子前方,手指尖相对,五指并拢),3位(比2位手稍微打开一点),4位(侧平与肩旁,也就是旁平位),5位(双手上举,手心向下),6位(双手在胸前,手指相对),7位(臀部后方,手心向上。)
文章TAG:
草原 典型 典型的 舞蹈 草原典型的舞蹈有哪些 群舞 草原蓝天用的什么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