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历史剧与舞剧的区别

历史剧是根据题材内容划分的戏剧种类之一。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剧目。在西方,属于这一剧种的作品,古已有之。黑格尔在运用这一名称时,把它界定为“向过去的时代取材”的作品,并把“维持历史的忠实”作为一条重要的创作原则。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经过作者艺术加工编写而成的戏剧作品历史剧的创作要对大量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定于戏剧性的事件,并适当地运用想象、虚构给予丰富和历史剧补充,构成戏剧冲突,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舞剧是舞台剧本的一种,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舞剧由若干要素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物、事件、矛盾冲突。
你好!历史剧相对注重事实,舞剧偏重艺术美感。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历史剧与舞剧的区别

2,戏剧的三要素

戏剧三要素:1.人物2.冲突3.语言戏剧 - 搜狗百科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皮影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有多种假说。比较https://baike.sogou.com/v208762841.htm?ch=ch.bk.amb&fromTitle=%E6%88%8F%E5%89%A7
戏剧的三要素。戏剧冲突,人物语言舞台说明。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斗争。戏剧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既可能集中。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争论,而且随着剧情发展,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基本中往往有一些舞台说明。如布景设计人物服装动作表情和上下场等。

戏剧的三要素

3,戏剧基本功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原始概念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构成歌舞化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另一大要素的“舞”。   唱是戏曲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圆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但唱更重要的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精神状态,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剧中人的心曲。   念白与唱互相补充、配合,也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演员从小练基本功,念白也是必修课之一。戏曲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韵白和散白,都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铿锵悦耳,与唱相互协调。   做功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手、眼、身、步各有多种程式,髯口、翎子、甩发、水袖也各有多种技法,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以突出人物性格、年龄、身份上的特点,并使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更成功。做并不是纯技术性表演,而是各具特点的内涵与表象,一举手,一投足,既有内心的体验,又能通过外形加以表现,内外交融,得心应手,全为塑造形象服务。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一般分为把子功和毯子功两大类。不仅要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还必须善于运用这些难度极高的技巧,准确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气质。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特殊艺术手段,四者有机结合,构成了戏曲表现形式的特点,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舞台艺术的重要标志。
喜欢戏剧
戏曲表演基本功是戏曲演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即掌握和运用各项表演技术的基础功夫,包括练声、吊嗓和形体训练两个方面。戏曲表演的程式性和技术性,要求演员必须经过严格、全面而又有所侧重的基本功训练,才能进行形象的创造;程式结构的严谨,又决定了基本功训练必须循序渐进。它是以基本训练与由简入繁、从易到难的剧目成品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戏曲演员要练到四功五法。四功者,唱念做打;五法者,手眼身法步(按,此乃梅兰芳解释,不同人或有不同)。 即要运用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又由于戏曲表演具有夸张、象征、写意的美学特征,决定了戏曲演员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高难技巧动作。

戏剧基本功

4,关于戏剧的资料简短一点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戏剧的起源实不可考,目前有多种假说。比较主流的看法有二:一为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比如上古中文,“巫”、“舞”、“武”三字同源,可能是对一种乞求战斗胜利的巫术活动的合称,即戏剧的原始形态。另一为劳动或庆祝丰收时的即兴歌舞表演,这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古希腊戏剧,它被认为是起源于酒神祭祀。戏剧是由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戏剧有四个元素,包括了“演员”、“故事(情境)”、“舞台(表演场地)”和“观众”。“演员”是四者当中最重要的元素,他是角色的代言人,必须具备扮演的能力,戏剧与其它艺术类最大的不同之处便在于扮演了,通过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能得以伸张,如果抛弃了演员的扮演,那么所演出的便不再是戏剧。扩展资料:戏剧的主要类别:1、话剧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话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本创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中国传统戏剧均不属于话剧,一些西方传统戏剧如古希腊戏剧因为大量使用歌队,也不被认为是严格的话剧。现代西方舞台剧如不注为音乐剧、歌剧等的一般都是话剧。2、歌剧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简单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交代和表达剧情的戏剧。歌剧在16世纪末,即1600年前后才出现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歌剧的演出和戏剧的所需一样,都要凭借剧场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戏服以及表演等。3、舞剧舞剧是舞台剧本的一种,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舞剧由若干要素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是人物、事件、矛盾冲突。舞剧作为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戏剧
中国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汉时代。但形成过程相当漫长,到了宋元之际才得成型。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经历、明、清的不断发展成熟而进入现代,历八百多年繁盛不败。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歌舞,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中国戏曲的剧种众多,现在有三百多个剧种。由于各地方言不一,各个剧种又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无论是典雅如幽兰的昆曲,还是被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以及田园牧歌式的花鼓戏,高亢激越的梆子,低回委婉的越剧,在风格上均各不相同,绰约多姿。这风格色彩上的差异在哪里?首先在于音乐。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百度百科》  希望能够帮到你。

5,音乐剧的四大要素是什么

音乐剧四大要素即舞蹈、音乐、戏剧和舞台美术。  音乐剧是一门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舞台艺术等表演形式为一体 的综合性艺术,以其令人陶醉的流行音乐元素,扣人心弦的戏剧故事,吸 引众人眼球的舞台艺术效果, 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征服了和征服着越来越多 的音乐爱好者。美国著名音乐剧作家奥斯卡.小哈默斯坦曾给音乐剧下了 这样一个定义: “它是你能想象到的任何一种形式。 ”从音乐剧的四大要素 来看,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手段, 讲舞台美术融为一体讲述故事、 刻画人物、 传达概念的表演艺术娱乐产品。 改编自法国文学巨匠雨果同名小说的音乐剧《悲惨世界》诞生于 1978 年的法国, 首演于 1980 年。 1985 年被改成英文版登上伦敦舞台。 1987 年亮相美国百老汇。乃当今音乐剧界"四大名剧"之一。 提起法国著名文学大师维克托· 雨果的名字,中国人并不陌生。 用他的 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改编的同名影视及芭蕾舞剧,就有 、 几种版本在我国放映或公演过。他这两部小说的中译本,以及戏剧《欧那 尼》《笑面人》,诗集《惩罚集》,也为我国文学、戏剧爱好者所熟悉。
摘要 脱离人物矛盾、脱离情节的戏剧性冲突、不忠实于历史的戏剧性表达,而一味地追求“好听好看好玩”,势必把音乐剧引向“综艺大观”、“个人演唱会”或“群星演唱会”,从而远离音乐剧“立体戏剧”的审美本质。音乐创作和编曲、舞蹈编导、道化服的设计与制作经常与故事呈现的戏剧情境不协调,这是中国原创音乐剧在起步阶段呈现给大众的最大硬伤。
音乐剧四大要素即舞蹈,音乐,戏剧和舞台美术
 第一:音乐剧的灵魂——故事。音乐、唱词、舞蹈、美术、灯光都是用来说故事的,各个方面是否都发挥到了极致直接关系着叙事的成功与否。   一般而言,音乐剧音乐的整体戏剧性和有机整合性是由音乐剧的现代整体戏剧本质决定的,正是由于音乐剧音乐与戏剧的结合,不仅使得它必须体现着、适应着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的要求,也使它形成了自身特有的结构形式、表现方法与艺术技巧。   音乐剧中的音乐应兼具两种功能:首先是叙事性,然后还要具备抒情性。这很类似于电影表现手法中的蒙太奇。叙事性音乐以展开叙事,交代情节、表现戏剧冲突为主旨;抒情性音乐则是刻画人物性格、抒发人物内心情感和展现剧作主旨的必要手段。音乐剧中的音乐,如果不能发挥叙事功能,全篇只是单一的抒情曲调的组合,就不会有引人入胜的情节魅力。如音乐剧《金沙》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三千年前古蜀王都的关于遗忘与发现、充满寓意的优美爱情故事。故事本身感人至深,所以观众会有很强的期待性,然而剧中的情节呈现有太明显的矫情。就是因为音乐剧首先是“戏剧”,不是以故事串连的“音乐”,音乐和歌曲是这出“戏剧”里的台词,舞蹈是这出“戏剧”里的动作。《金沙》似乎太自觉把自己定位成“音乐”剧,而不是音乐“剧”,煞费工夫在铺排电光火石的演场会现场特效,却没花太多精神在经营一个戏剧幻觉空间。   第二:故事的呈现——剧本。在剧本中如何安排时代、地点、情节来发展情节、讲述故事、介绍角色、交代时空背景。   舞蹈的戏剧性表达,一直是中国音乐剧的老大难问题。“整合性”作为音乐剧舞台创作的核心理念,区别于其他的舞台剧思潮,有其独特的艺术意义和审美价值。音乐剧《金沙》的主题歌“总有一天”,旋律过于流行,没有给人在心理上以足够的戏剧铺垫,情感表达过于直白而且单一。   第三:品质的定位——是精品还是垃圾。为了准确地表现音乐剧的主题和故事,剧中的音乐需要多样性呈现。一部剧作中往往会融入多种形式、多种风格的音乐形式,并且在作曲家和导演的精心安排下,能够并行不悖,相互补充。正是音乐的多样性才使人类音乐剧变得富有生机与活力。   第四:细节——我们还必须分析细节、层次、结构、诚意。音乐剧中的音乐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音乐总监必须懂得如何用音乐去反映不同人物的心理变化,不能动不动就把《巴黎圣母院》的催泪情歌拿来硬套。例如在《金沙》中我们最感到难以理解的是,如此多的音乐与舞蹈,却很少看到或听到远古时期的音乐或舞蹈元素。音乐剧与历史剧当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相互渗透的,《金沙》的远古爱情故事特性决定它如果离开当时的历史文化,如果没有当时的歌舞元素或素材与之匹配,它的真实感和审美情趣将大打折扣。   有人说中国原创音乐剧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市场问题,但我认为更大程度上还是作品问题。作品质量不高的首要原因就是中国创作者对音乐剧美学、音乐剧创作方法、音乐剧格律、音乐剧风格,还不甚了解,他们接触的,大部分是韦伯的音乐剧,现在还有法国音乐剧,以为那就是音乐剧的全部。   有权威人士认为,中国将迎来一场震动全国的“音乐剧风暴”,这场风暴不仅将给舞台表演艺术的观念和表演艺术人才的培养带来革命,而且对表演艺术的市场营销,也将带来很大的冲击。面对这次风暴,假如音乐剧创作人员不能处理好商业性、时尚性、叙事严谨性与整合性的关系问题,不能真正弄懂音乐剧的独特创作技巧和审美情趣,不能明察中国本土音乐剧的发展需求,那么,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前景将是令人担忧的。   个人认为,小成本音乐剧比较适合目前的中国演出市场。不过“小”不等于“不正规”,“娱”也不等于“不严肃”。目前中国很多音乐剧忽视了对戏剧性的追求。剧是核心,要突出矛盾、冲突和节奏。音乐剧要好看,关键有三点——音乐好、故事好、表演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模仿西方音乐剧进行原创的同时,要重视对民族性的追求,这样才能培养中国观众群落,才能建立中国音乐剧生存的土壤。
舞蹈,音乐,戏剧和舞台美术

6,戏剧的知识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基本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戏剧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集中。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出。 (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一、戏剧与戏剧文学 应该将"戏剧文学"和"戏剧"这两个概念严格区分开来,这是我们在进入戏剧文学文本解读之前,首先应该明确的一个问题。戏剧文学文本,通常称之为"剧本",是与诗歌、散文、小说相并列的一种文学文本样式,属于语言艺术的范围。作为文学文本,剧本具有可以脱离戏剧演出而独立存在的文学审美价值,可以发表,可以出版,自然也可以供读者阅读、鉴赏和研究。所以,在西方传统的文学体裁的分类概念中,"戏剧文学"一直是作为与"抒情文学"、"叙事文学"相并列的第三大文学类别而被人重视的。 不过,与诗歌、散文、小说仅供读者阅读不同,剧本毕竟是供戏剧演出用的文学"脚本"。好的剧本应该具有双重的价值,即文学的价值和戏剧的价值。而且,戏剧文学与其它文学样式的区别,也就在于它的戏剧价值,剧本首先是属于戏剧的,它的戏剧价值应该是首要的。 戏剧文学文本既然具有双重价值,这也就决定了它的文本构成必然地要受到戏剧艺术本身的影响。它必须受制于戏剧艺术,这是它在显示自身文学价值的同时也使自己具有戏剧价值的保证。从文本阅读的角度看,剧本的阅读以及对于剧本价值的判断,相应地也必须考虑到剧本戏剧价值的因素。因此,对于戏剧艺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剧本解读来说,也应该是非常必要的。 二、戏剧的基本特征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这是一个为大多数人认可的结论,当然也是一个符合戏剧艺术的基本风貌的认识。一部剧作的演出,总是一次集体劳动的成果:剧作家提供演出脚本即戏剧文学文本,美术家、化妆师、灯光师通力合作完成舞台布景的设计、人物的造型等,音乐家(乐师)完成戏剧音乐、唱腔的创作,而演员则通过自己的形体表演来展示整个剧情。在这里,文学、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类型相互融汇,既取消了各自的独立性,又通过它们自身具有的不可为其它艺术所替代的独特作用的发挥,综合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艺术的综合性是在"外在的综合"和"内在的综合"两个层面上发生的。无论从"外在的综合"来看,还是从"内在的综合"来看,戏剧无论如何不能缺少的是演员和观众,以及一个可供演员表演的空间即舞台。戏剧是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它的核心因素是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表演。 戏剧作为一个通过舞台空间发生在演员和观众之间的"事件",使它必然地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它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由连续的"动作"构成的戏剧事件,即剧情,同时,它必须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即舞台上完成对于剧情的展示。从具体文本的实际形态来看,一篇小说和一首歌也都有一定的长度,因此也包含一个相对明晰的时间段落,但是,从理论上说,小说和诗歌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只要可能,它们的篇幅甚至可以无限度地延长。但一出戏却不能没有时间限度地无休止地演下去,它必须考虑到观众的耐性和演员的承受力,因此它必须被限定在一个人为的、被硬性规定的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长度之内。同时,虽然戏剧展示的剧情于小说叙述的"故事"具有同样的性质,即它们都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过一定的社会生活事件的艺术化的表现,但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小说的艺术空间的开放性与现实生活空间的开放性是大体一致的。而戏剧则永远必须面对生活空间的无限开放性和演出空间的有限封闭性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戏剧只能展示宜于被直观展示的内容。 综上所述,戏剧艺术的特点我们可以概括为艺术的综合性、演员在舞台空间中的直观表演性和由此而来的时空限制性。 相应的,戏剧文学文本具有的戏剧价值,也集中在有效地突出戏剧的表演性和处理好时空关系这一层面上体现出来。 三、戏剧文学文本的特征 戏剧文学文本以"语言"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这一点当然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与诗歌、小说、散文等其它语言艺术形式相比,戏剧文学文本却受到更多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看,诗人可以仅仅为了自娱或自我宣泄而写诗,因而他甚至可以完全不考虑读者的因素。但剧作家不能这样。剧作家在创作剧本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演员的表演,要考虑舞台的限制,而且更要考虑观众,他必须能够激发并保持观众"看戏"的兴趣。因此,一般来说,一个好的剧本,首先必须有强有力的戏剧情境的设置和由特定戏剧情境引发的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必须包含连锁的、不断上升的戏剧动作。换句话说,剧作家必须善于在有限的戏剧场景的展示中,充分揭示不同戏剧人物(角色)之间、戏剧人物与环境之间,或者戏剧人物内心诸般欲望、意念之间等的矛盾冲突,形成一系列强有力的动作与反动作,从而将剧情推向高潮。没有戏剧冲突,因而也不具备动性的剧本,是无法用于演出的,同时,它也不可能吸引观众。 戏剧文学文本当然也是一种语言艺术作品。但是,与其它文学文本样式,特别是小说比较,戏剧文学文本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构成剧本主体的是对于戏剧人物语言的"模仿"。作为剧本存在形式的语言只有两种,即人物语言和必须用括号"括"起来的舞台指示语。语言在小说中主要承担的是叙事的功能,叙述人语言和人物语言交并在一起,共同完成故事的叙述。而在剧本中,放在括号里的舞台指示语虽然也可以是描述性的,但它不能被看成是小说中的叙述人语言,因为它不承担故事的叙述,而只是戏剧演出的"此刻"关于舞台场景或戏剧人物动作的一种提示和说明,而且,一般来说,它们也必须是展示性的,而不能成为一种"讲述"。构成戏剧文本主体的戏剧人物语言,即对白、独白、旁白以及唱词等,则已经成为一种展示人物性格和推动剧情发展的言语动作,它本身就是戏剧动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使戏剧人物语言必须具有两个同等重要的功能:其一,它必须能够充分显示人物意愿、意图或意志,必须能够揭示出人物与人物之间以及人物内心各种隐秘的欲望、意念之间的矛盾冲突,即它必须承担其推动剧情发展的功能。剧本中有关戏剧情境的设置、戏剧冲突的展开、戏剧情节的展示等,都是依靠人物行动以及体现人物行动的人物语言(台词)完成的。只有具有充分动作性因而能够推动剧情发展的语言,才能被看成是一种戏剧动作或者戏剧动作的组成部分。其二,戏剧人物语言必须能够充分展示人物性格,即承担起显示人物个性塑造人物的功能。剧本不可能像小说文本那样通过其它艺术手段来刻划人物性格,通过戏剧人物语言来展示人物个性,是剧本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手段,上面关于戏剧艺术以及与戏剧艺术相关的剧本特定的讨论,可以给我们提供解读戏剧文本的大致的途径。和其它类型文学文本的解读一样,戏剧文学文本的解读当然也是在语言的层面上展开的。应该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剧本包含的一切都是依靠而且只能依靠戏剧人物语言加以展示,剧作家不可能像小说家那样借助一个叙述者的讲述,来解释人物行为和事件并暗示读者必须怎样理解他们。因此,比较而言,剧本阅读中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语感能力、艺术推想能力去感受、体验并作出理解的内容更多。比如我们必须能够通过人物语言准确把握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体察特定情境中人物的心理、愿望,我们必须能够通过人物语言把握戏剧冲突以及冲突中的人物动作,同时,当然也是更重要的,我们还要能够通过人物语言的体味准确理解人物性格。 与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文本的解读有所区别的,由于剧本文学的和戏剧的双重价值,在剧本解读中,解读者的"舞台感"的建立也是必要的。所谓"舞台感",即要能够通过戏剧人物语言及人物动作的把握,结合舞台指示语,建构起舞台演出的视听形象。好的剧本终归应该是可以共戏剧演出的"脚本"。剧作家在创作剧本时,正象他必须顾及观众一样,也必须考虑舞台,剧作家的"舞台感"会影响到他对于包括舞台分割在内的戏剧场景的处理、戏剧技巧的运用,也会影响到他对人物语言的锤炼。因此,读者相应的"舞台感"的建立,对于深入理解剧情、人物以及剧作家的艺术匠心,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至少,这种"舞台感"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对于剧作的艺术效果、剧本的戏剧价值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在结束这一个概述的时候,还有一点需要说明。我们这里谈到的问题,只涉及到戏剧艺术戏剧文学文本以及戏剧文学文本解读的一些突出的特点,而不是有关这些问题的全面的理论化的论述。戏剧发展到今天,众多的戏剧流派、众多的戏剧品种、以及众多的实验性的戏剧艺术表现技巧的探索,使戏剧文学文本与其它类型的文学文本一样,呈现出复杂的景观。要想在有限的篇幅中对与戏剧及戏剧文学文本有关的问题作全面的论述,既是不可能的,也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也只能有待我们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去完成了。

文章TAG:舞剧  具备  哪些  要素  舞剧具备哪些要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