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哪个舞蹈属于述说乡土舞蹈

俺从黄河来

哪个舞蹈属于述说乡土舞蹈

2,土风舞是跳的什么舞

土风舞:其字义为富有乡土风味之舞蹈。其意义则指自然形成的、受地理、地形、气候、生活习惯、风俗民情、历史背景等影响的、为地区人民深爱与地区民族传统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有自己独树与独特舞姿的舞蹈。

土风舞是跳的什么舞

3,安徽被称为东方芭蕾的地方戏是什么啊

东方芭蕾是指安徽的花鼓灯!说花鼓戏有点不准确!一般说到花鼓戏就会想到湖南花鼓戏!安徽的叫花鼓灯!皖北的淮河一带花鼓灯是典型代表!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汉民族最具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从古至今,始终以华夏文明的主体形象出现,屹立于世界舞蹈之林,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b 绝对的 ~ 是周总理称为“东方的芭蕾”

安徽被称为东方芭蕾的地方戏是什么啊

4,安徽麒麟舞有什么特色

麒麟是我国图腾中的瑞兽,它的出现,象征着国运昌平,政通人和。麒麟舞是流行在徽州歙县富竭承狮村一带的土风舞,麒麟造型独特,音乐、舞蹈古朴,气氛欢快,不愧是一朵富有泥土味的杂耍之花。  开始时,在悠扬的萧管乐曲声中吉神、财神、魁星相继登场,各将“国泰民安”、“四季平安”、“五谷丰登”等颂词,吟诵一番。接着,由金童引导麒麟,连翻筋斗而上。麒麟头大如箩筐,独角,圆眼,狮尾,麟体,额上贴着“丰”字,躯壳雄壮,由两个壮汉支撑着,跳跃滚翻,大抵和狮舞类似。表演程式有“望月”、“玩宝”、“献宝”、“献玉书”等。据说,这种舞在民间流传有800多年的历史了。从麒麟的古朴舞蹈程式里,可以领略到旧时徽州人的一些乡土气息。  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产生于明代的民间舞蹈麒麟舞中的麒麟造型,集龙头、鹿身、马蹄、牛尾、狼额于一身,身披五彩鳞甲。表演用的麒麟从头到脚最小的4米,最高的5米,高大雄壮,舞起来威武生风、气吞长虹。每只麒麟由两个青壮小伙表演,一前一后协力合作完成表演动作。前者腰挎麒麟头,做骑麒麟状,后者在其内做尾部表演。麒麟一红一绿代表一雌一雄,成对出场,金童玉女端坐其上,演员足踏一米多的高跷,身托50公斤的道具,完成闪、转、腾、挪等系列动作。表演技巧高,难度大。全场多只麒麟在锣鼓和音乐的伴奏下一起跳跃舞动,演出场面大气磅礴、威风凛凛。20分钟完成整个套路的表演。  麒麟的传统扎制方法是使用竹木做成骨架后,用纸糊好,再用画笔绘出鲜艳的鳞甲等,做出的麒麟容易破损。后来民间艺人改进了工艺,竹木做出骨架后,用彩色丝绸和镭射纸做出一片片鳞甲,把它缝制在麒麟的丝绸外套上,头部、牙齿等部位用油彩绘制,这样做出的麒麟色彩鲜艳、形象逼真且结实耐用。  素有“北方麒麟”之称的黄骅麒麟舞,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大威猛,闪、转、腾、挪之间展示出表演者高超的技巧,高难的动作,与北方人豪爽侠义的性格特征相吻合。它与江苏、湖南等地小巧玲珑的的“南方麒麟”相映成趣,共同演绎和诠释着此种华夏民族优秀民间舞蹈艺术的底蕴与内涵。  黄骅麒麟舞凭借高大的艺术造型,揉进杂技表演中惊、险、奇的高难度动作,带给观众不同凡响的艺术震撼力。由于麒麟造型扎制用料庞杂、造价较高、费时费力、表演动作难度大等原因,黄骅麒麟舞表演规模日渐缩小,面临失传的危机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5,城步有什么特色

城步苗族先民聚居深山密箐,长期以来,对山形地貌的奇形怪状,自然界的风云变幻,人世间的旦夕祸福,均以原始文化和传统观念予以解释。他们以人之心,度物之本,认为高远莫测便 为天,缥缈虚幻便为神,有反常态便为怪,无可奈何便为命,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并存。因而,每年丰收之际,苗族同胞要向诸神还愿,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习俗世代传承,成为苗家的重大庆典,人称“庆鼓堂”。庆鼓堂的前奏是每年农历二月逢“卯”之日向祖先和诸神祈祷许愿,祈求保佑当年四时康泰,五谷丰登。等金秋收割完毕,到农历十月逢“亥”之日,便是祭祀诸神的还愿之时,祀祖先、诸神和庆祝丰收融为一体。  庆鼓堂按古制是一年一小庆,三年一大庆。小庆活动时间为一天一晚,大庆为三天三晚。在筹备此项活动时,必须在当地团寨里由苗族同胞推举出四名比较有威望的老人来当“会首”。由他们四人整个活动的组织发动,包括祭品的筹备,人员安排、演员的选择,场地布置、规模设计等。“会首”制订活动规章,并向他们所管辖范围内的苗民,按户每人捐献糯米糍粑6斤、大米3升、米2斤,每12户人家合献牲猪一头,至于一些香烛、纸钱、炮竹、斋品、豆腐等物品,都是由苗民自愿凑钱或捐献,数量不限。这些东西必须在活动未开始前三天筹备完毕,送往指定的地点交与“掌簿师”(即总管)登记入册。待活动结束时,由总管张榜公布于众。  庆鼓堂系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集体组舞的艺术表演形式。由苗家“后生”担任角色,组成一个12人的表演队伍,主要角色有庙师、迷魂师、长鼓师、芦笙师、打鼓师、掌薄师、开路师、摇路师等。这些角色中除戾师由觋毕扮演外,其余参加演出的后生,都要求身强力壮,能歌善舞,机灵活泼,喉嗓宏亮。  庆鼓堂的表演程序,从“请神”、“庆神”至“送神”,分三个阶段进行。表演时,“请神”场面比较庄严,表演者都是三叩九拜为主要动作。“庆神”时,狂欢粗犷,甚至将迷魂师抛举数次,动作难度大,技巧相当精炼,达到疯癫之境。“送神”时更使人啼笑皆非,从演员将迷魂师送到离演出场地约一华里远的大树下,用木叶、杂草、树枝等物将他全身挂满不风身体露出为止,以表红色赶瘟神之意,然后从众演员回到表演地点再进行一番庆贺之后,迷魂师才能回庙,整个活动方为结束。庆鼓堂的舞蹈动作,除了少数表现驱鬼、镇邪、求神之类即兴动作之外,绝大多数的舞蹈动作是模拟生产劳动和自然界的一些飞禽走兽的形态,动作形象生动,舞蹈语汇丰富,很有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庆鼓堂的音乐、唱词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声调宏亮、激昂,整个唱词有124首,六、七百句左右。歌词大意可归纳为反映生产劳动过程,歌颂祖先功德,即盘古、求神等,以古老的苗族民歌为基调,念、唱全都有用当地苗语,表演时为了加强气氛,加入大鼓、大锣、长号、唢呐、芦笙等器乐伴奏,气势相当雄壮。整个活动融音乐、舞蹈、祭祀为一体,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别具一格的山寨情趣。
支持一下感觉挺不错的

6,是我国南方各地采茶区的一种民间歌舞体裁

  “采茶”是流行于我国 南方各地采茶区的一种 民间歌舞体裁。   流传于中国南方产茶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的汉族地区。亦称“茶歌”、“采茶歌”、“唱采茶”、“灯歌”、“采茶灯”、“茶篮灯”等。   起源   最早见于明王骥德《曲律》(1624年初版),云:“至北之滥,流而为《粉红莲》、《银纽丝》、《打枣杆》;南之滥,流而为吴之《山歌》,越之《采茶》诸小曲,不啻郑声,然各有其致。”至清代采茶的发展更趋完整。清李调元《粤东笔记》中记载:“粤俗,岁之正月,饰儿童为彩女,每队十二人,人持花篮,篮中燃一宝灯,罩以绛纱,明为大圈,缘之踏歌,歌十二月采茶。”这说明采茶早在17世纪时已盛行于南方诸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为农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农村中更广为流传,并经加工整理,搬上了舞台,如福建龙岩的《采茶灯》、云南的《十大姐》等。   表演形式   通常为1男1女,或 1男 2女,后发展为数人至十数人的集体歌舞。表演者身着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手拿钱尺(鞭)以做扁担、 锄头、 撑船杆等道具,女的手拿花扇,以做竹篮、雨伞或盛茶器具,或纸糊的各种灯具,载歌载舞。表演内容为种茶的全部过程,如《桂南采茶》中有“恭荣、参拜”,预祝茶叶丰收;“十二月采茶”、“摘茶”、“炒茶”、“卖茶”等,表现从种茶到采摘加工等过程。《浙江采茶》还包括“花采茶”、“顺采茶”、“倒采茶”、“揉茶”、“盘茶”、“贩茶”等。有的地区在表演过程中,穿插演唱与茶无关的小调,所唱的曲调和数量,视采茶表演的时间和内容而定,一般为2~4首;亦有加入民间传说故事。   音乐   其历史发展大致可分为 3个阶段:①单纯的“茶歌”,为茶农劳动时唱的歌。茶歌的体裁,有山歌、劳动号子、民间小调等。音乐结构比较简单,多由两个乐句或 4个乐句构成。②载歌载舞的“茶灯”,即茶农将劳动动作稍做加工,伴之以茶歌,边歌边舞。其音乐南方诸省各有特色,但骨架音基本相同,多为mi、re、do、la的四声羽调式。各地采茶又与当地流行的民歌、歌舞相结合,形成各省的独特风格。如云南采茶融汇了花灯曲调,流畅而富于歌唱性;湖南采茶,吸收当地花鼓戏中七度大跳的音乐特点,曲调活泼跳跃;福建采茶灯则取各地所长并加以发展,使抒情性和欢快的歌舞性相结合,并运用调式、调性转换的手法,使音乐富于对比。茶歌有“正采茶”与“倒采茶”之分,两者除在唱词上形成由1~12月顺序的倒转变化外,音乐上常形成对比和发展。一般来说,正采茶较为抒情、平稳、歌唱性较强;倒采茶曲调欢快、跳跃,衬字、衬词的大量运用,使音乐打破正常均衡的结构,而显得更富有生活气息。此外,采茶歌舞中插入的小调很多,常用的有《剪剪花》、《玉美人》、《五更调》、《水仙花》、《红绣鞋》、《十杯酒》、《卖杂货》、《石榴花》等数十首。因此,采茶音乐受小调影响很大,有些曲调甚至被小调所代替。③有简单情节的小戏。如赣南采茶戏,就是在采茶歌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板腔体音乐。它以富有茶歌特点的“茶腔”、“灯腔”为主,保留了大量采茶山歌、茶灯的曲调,并吸收了湖南花鼓戏、广西彩调的曲牌,形成乡土气息浓郁的地方小戏。   采茶的伴奏乐器有二胡、笛子、唢呐和大锣、大钹等,过门或过场音乐以唢呐为主。

文章TAG:哪个舞蹈属于乡土舞蹈  哪个舞蹈属于述说乡土舞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