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步法有哪些,汉唐古典舞中跑场步的认识与分析
来源:整理 编辑:风之神舞蹈 2025-01-04 09:38:26
本文目录一览
1,汉唐古典舞中跑场步的认识与分析
你说的是圆场步吧?路线呈圆圈形,可分直线、横线、半弧圆、斜线、圆圈、s字形,横∞字形等几种。速度分为慢速、中速、快速三种,多为由慢到快,又称跑圆场。 男性跑圆场,开始时左手端拳,右手单山膀,左丁宇步,目平视。起步时左脚尖微撇,踹脚跟,勾脚面向前迈出,脚跟着地,随即压脚掌满脚着地,同时右脚跟稍踮起,随之向前迈右步,双脚交替逐渐加快前进,两腿膝盖不能僵直,上身不能乱晃。步子要均匀,不可端肩、晃腰、腆腹、撅臀。先慢后快,每步距离约为大半步,距离约一尺左右。 女性跑圆场,开始时左手叉腰,有手单山膀,右踏步,目视左前方。起步时右脚尖微向外撇,勾脚面向前迈出,脚跟先着地,随即压脚掌满脚着地,同时左脚跟踮起,顺势左脚迈步向前跑,腿不能僵直,两膝盖内侧要贴紧,步于要小、快、均匀,上身稳,不能扣胸、撅臀。
2,中国古典舞身韵包括什么
根据不同年级的特色,由浅入深地将身韵训练贯彻基训教学的始终。将低年级的基训课与身韵课结合起来。在解决低年级的身韵训练上,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坐地呼吸,配合提沉等单元素训练。在学生中强调古典舞“无韵则神死,少律风格无”的道理,使身韵从开始就在低年级学生头脑中扎下根。这样做既突出了训练的目的性,也解决了学生的自然形态的基本能力。 将中年级基训课和身韵课的结合起来,把身韵逐渐揉进把上练习,特别是在做控制,单腿蹲及腰组合时,更应加强呼吸韵律的配合。它们不仅能使身韵和基训溶化在一起,而且加强了拧、倾、圆、曲、的训练,突出了古典舞的特殊性。 高年级基训课和身韵课要突出和谐统一。可以进一步加大难度,如单元素组合和综合训练等,由浅入深地将身韵训练渗透在整个基训课中。 身韵课与基训课的结合,有助于学生身体各部位的解放,有助于高难度民族舞技巧的完成;动作松驰流畅,肌肉线条可以拉长,表现力也会明显增长。运用基训与身韵的结合训练,还可增强动作组合的规律性,加大动作幅度,增大中国古典舞动作的语汇量。 貌似图片有挺多的,相关内容不多。提沉冲靠含腆移 旁提 横拧 ······上肢 手位 下肢 步伐 步法
3,中国古典舞有哪些基本动作单一元素
八大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仰提:在沉的基础上,感觉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腰椎从微弯状一节一节直立,感觉头顶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憋住,随着头顶虚空而感觉向上延伸,同时眼皮逐渐张开,瞳孔放神。沉:在坐的姿态上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沉丹田,以沉气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眼皮随沉气慢慢放松。冲: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冲出,肩与地面保持水平线,切记上身不要向前倾倒,感觉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又偏,眼和冲的方向一致。靠: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方向,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要求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身如向右,头则微向左转,眼平视放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含:过程和“沉”一样,但加强胸腔的内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形成弓形,空胸低头,可用双手抱肩寻找感觉。腆:和“含”相反的动作,在“提”的过程中,双肩向后掰,胸尽量前探,头微仰,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开。“含腆”是里含外开形成的前后运动横移:盘坐准备。提气后,腰发力在沉的过程中由一侧的腰推动往正旁(3点或7点)水平移出到最大限度,头往反方向倾。注意肩与地面保持平行线,骨盆平整固定,沉肩,腰侧肌抻长,脊椎拉长。横移是左右动律仰:盘坐准备,在提的基础上双手展开敞胸,胸往上顶,头看上方。
4,圆场步的重点是什么
稳!先练慢的,逐步加快!别直腿,别撅屁股!别上下起伏!女,圆场,花梆步是中国舞十级的舞蹈。圆场正步准备:一脚用脚跟上至另一脚的脚尖前。勾脚沿脚底的外沿依序由脚跟压至脚掌后,一只脚同时抬起脚跟接着往前走,这样连续上步前移。圆场的开始阶段,可采用半步,即行进脚脚跟落在另一脚的脚弓处,其他要求同上。这样做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重心,并突出了勾脚的过程。圆场有快慢两种训练,对于初学者,一般从慢圆场开始,强调勾脚,要求脚跟压至脚掌的过程要十分清楚,在膝盖微弯的情况下,应保持小腿以下的松弛。做快圆场的时候,上身一定要平稳,脚底下的动作过程不像慢圆场那么仔细。但速度越快,踝关节越要放松。快圆场对训练小腿和脚的灵活性是很有帮助的。它是古典舞中应用最多,也是最基础的步伐之一。花帮步:正步准备:双脚并拢膝微弯,抬起脚跟,勾脚,踝关节放松,双脚用脚掌处向前,旁,后方向快速移动。不能用脚掌擦着地行进。做向旁的花帮步时,一脚向移动方向(两脚间的距离约一拳),另一角要快速并拢。做向前的花帮步时,第一步迈出后,第二步不是去看齐前脚,而是上在前脚约一拳左右的地方。后花帮步做法同前花帮步,只是移动的方向不同。丁字步上的花帮步,可向斜前或旁移动,做法同正步向旁的花帮步。在原地做丁字步上的花帮步,两脚在原地倒换重心的拧仰身旋转中用得较多。花帮步时表现力很强的步伐。它与上身不同的动作结合,就能产生出抒情,欢快,哀伤,向往,木然等多种情绪。同时,它对训练小腿,踝关节的力量,灵巧等也是很有效的。求采纳!
5,华尔兹的基本舞步
华尔兹基本节奏是:蓬(强)嚓(弱)嚓(弱)|蓬(强)嚓(弱)嚓(弱)|。 华尔兹的步法:基本步法练习:1.前进后退步 2.右左横拉步 3.方形步旋转系列步:1.右转 2.外侧右转 3.连续右转 4.右疾转 5.开式推转6.跑步右转 7.右旋转 8.撇脚右转 9.连续左转 10.左转四连步11.双左疾转 12.左转并退 13.倒步滑轴转 14.后退左转组 合 一:1.前进横拉步 2.右转90° 3.后退右转180° 4.双左疾转270° 5.叉行步6.侧进追步 7.前后摆荡步 8.外侧换步 9.外侧右转90° 10.开式推转11.纺织步 12.前后摆荡步 13.外侧换步 14.外侧右转90° 15.右旋转270°16.后退锁步 17.外侧右转90° 18.犹豫步 19.左转90° 20.左转180°21.左转90° 22.后退横拉步 23.双左疾转270° 24.左转90° 25.反截步26.迂回步 27.外侧右转90° 28.犹豫步 29.止步扭身 组 合 二:1.右转90° 2.右旋转270° 3.后退左转90° 4.后退横拉步 5.左转90°6.左转180° 7.前进横拉步 8.右转90° 9.前进横拉步 10.后退右转180°11.前进横拉步 12.右转90° 13.后退转体 14.右转90° 15.右旋转270°16.后退左转90° 17.叉行步 18.侧进追步 19.外侧右转90° 20.犹豫步21.左转90° 22.左转180° 23.再左转180° 24.反截步 25.迂回步26.外侧右转90° 27.犹豫步 28.左转90° 29.左转180° 30.后退叉行步31.侧进追步 32.外侧右转90°
6,京剧舞台中有哪些常见的指法
四指全扣向掌心,唯独伸直大拇指的指法叫英雄指;拇指和无名指、其余三指分开的指法叫怒指;中指、无名指、拇指向内弯曲;指保持直立,压于中指第一指节,无名指略高于中指;小拇指略微内收,食指微微翘起叫兰花指。“梅派”艺术的特点是从不强调特点中来体现的。梅兰芳所创立的“梅派”,也和其他京剧流派一样,在承师前辈艺人的基础上,走自己的创新发展道路。梅兰芳从吴菱仙所学到的戏,基本都是京剧青衣应工的开蒙戏,从陈德霖、王瑶卿等所学到的也都是规规矩矩的传统老戏。梅兰芳不仅在唱、念、做、打方面,样样精通,在继承前辈艺人的艺术风格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京剧旦行流派--梅派,另外在表演、服装、音乐、化妆、舞蹈、舞台灯光等方面,也有改革与创造。 先谈唱。梅兰芳的唱腔醇厚流丽,感情丰富含蓄。由于他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俱备,故音色极其纯净饱满,唱工从不矜才使气,始终保持平静从容的气度,决无气馁音懈之处。他的唱腔基本上是从传统唱法中来,但又无一腔照搬传统,而是以自己的润腔方式和行腔规律,将其化为具有从容含蓄的梅派韵味的唱腔,旋律优美,顺畅流利。在每一出戏中,均结合表达人物感情和剧情内容的需求,设计出大量新的唱腔,悦耳动听,清丽舒畅,并不以花哨织巧、变化奇特取胜,但无论是柔曼婉转之音抑或昂扬激越之曲,都无不出自心声,感人至深。梅兰芳的嗓音脆、亮、甜、润、宽圆俱备,而最难得的是又甜又亮。甜而不宽,这只是一般好嗓子,梅的嗓音之宽,恰到好处。梅兰芳精通音律,五声尖团用而不混。他的唱法,在成名之后,可以说既无腔不新,又无腔不似旧(传统)。其中打破藩篱的是“南椰子”唱腔,这是前人没有的,至于在“南梆子”中加“哭头”(《春秋配》),“南梆子”转快流水以及反四平调(如《太真外传》的“盘舞”、“出浴”等),更是梅派所创的新扳腔了。梅的唱法的革新之处,就在于揉化无痕,又都是结合人物的思想感情,给予不同的处理。例如,同样是一句“哎呀儿的娘啊”,《春秋配》里的姜秋莲使高腔如绛去在霄,《御碑亭》里的孟月华则唱低腔似落花委地、摇曳纡折,盘而后出。一个是少女,一个是少妇,同样是一句“哎呀儿的娘啊”,由于身份不同、情况不同,唱法也就不同。至于在《生死恨》、《凤还巢》、《洛神》等很多梅派剧目中,梅兰芳所创造的优美动听的二黄和西皮的慢板、原板、二六、快板及二黄的唱腔,都给旦行声腔领域以很大的丰富和发展,并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次谈念。梅兰芳的念白富于情感,表达人物个性鲜明。湖广韵、尖团字的运用臻于化境,完全成为艺术化了的生活语言,毫无刻意求工的感觉,这是在一些戏中使用的韵白。在另一些戏中使用京白,也总是适度、自然、甜美,且处处顾及人物身分和剧情,并与身、手、步法、面部表情融为一体,特别是在他排演时装新戏中,台词均是白话,梅兰芳创造了很多不同于传统剧中的缓慢念法。梅兰芳的念白,是抑扬顿挫,句读分明,越是高音,越是甜润。例如《女起解·会审》的“苦哇”,就是明显的例子。它好象甜菜中的“拔丝山药”之类,拔的越高则越细而长,不但袅袅不断,而且显出金色的光彩。梅在《宇宙峰》金殿骂秦二世一段,能从念白中分出喜、怒、忧、思、悲、恐、惊来,不但字字珠玑,而且口、眼、身、手、面面俱到。 又谈做。梅兰芳的做工与身段经过多年努力,磨练、创新,可以说达到了美轮美奂的境地。他总体上突出一个“圆”字,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他的表演都能给人一种美好的感受。这些丰富多彩的程式动作,原是从历代舞台艺术继承而来,旧时艺人由于时代所限,这些程式动作常常更多的是一种单纯的技巧表演,梅兰芳早期的表演也带有这些痕迹,到后来他经过多年的创新探索,赋予舞台表演以更多的生活内容。他根据戏中人物和剧情,设计出很多美妙的身段,就连戏中的出场,梅兰芳都要从这个人物的身份、性格及当时心情等方面推敲,并视剧台大小,恰当地走出几步,以更准确完美地展现剧情中人物。梅兰芳的做工身段,如《长坂坡》的“跑箭”,《汾河湾》的“进窑”,《御碑亭》的滑步,以及《攀江兵》等,基本上都是学王瑶卿。但有个特点,梅兰芳是揉进昆曲表演的身段,令人感觉到花团锦簇,照眼皆迷。如他演《宇宙峰》,在“脱绣鞋”的蹲身做工,以及“摆摆摇”的身段,里面竟有昆曲《南柯记》中《瑶台》的身段,演《生死恨》,在从尼姑庵逃走时,有一个滑步,那臂上搭的包袱眼看落到台上,忽然他来了一个挺身突起大转身舞姿,真是翩似惊鸿,宛若游龙。这就是取自《思凡》的身段。从舞姿身段上看,《宇宙峰》和《瑶台》、《生死恨》和《思凡》,那腰肢步伐之美,略有相似,而神韵意境运用的都各有所异。梅的古装歌舞剧,如《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等,曾创造了各式各样的舞蹈,有绸舞、镰舞、剑舞、盘舞、佾舞、袖舞、拂尘舞等。这些舞蹈,很多是脱胎于昆曲,如盘舞昆曲《长生殿》中的“杨妃舞盘”原有的。梅演戏的身段这所以无处不美,就是因他任何非舞蹈戏中都揉化大量的舞蹈动作。并且根据历史人物生活,合情合理的把这些舞蹈动作揉化于各种身段之中,绝不是生搬硬套。
文章TAG:
中国 中国古典 中国古典舞 古典 中国古典舞步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