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舞蹈开始和结束后怎么摆造型

一般开始和结束的动作造型代表了舞蹈的一部分意义与精神,气场足是十分重要的。 开场造型要引人入胜,将人带入舞蹈境界,要符合舞蹈主题。 结尾动作要干净利落,节奏停、人不动。结束时的走位、站位很重要。全体造型走在一起,整体效果会很好。 若是大型舞蹈(众人舞蹈),造型就一定要整齐,若是街舞、hiphop、爵士之类的舞蹈,就一定要干净利落,帅气收场。
1、一般开始和结束的动作造型代表了舞蹈的一部分意义与精神,气场足是十分重要的。2、开场造型要引人入胜,将人带入舞蹈境界,要符合舞蹈主题。3、结尾动作要干净利落,节奏停、人不动。结束时的走位、站位很重要。全体造型走在一起,整体效果会很好。4、若是大型舞蹈(众人舞蹈),造型就一定要整齐,若是街舞、hiphop、爵士之类的舞蹈,就一定要干净利落,帅气收场。扩展资料:舞蹈的动作语言:1、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而舞蹈语言是由若干舞蹈动作所组成的。为了进一步说清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的关联和区别,还必须要弄清楚从舞蹈动作形成舞蹈语言过程中,两个具有中介性质的概念——舞蹈组合与舞蹈语言。2、舞蹈语汇是构成舞蹈语言材料的总称,它包含了一切具有传情达意的舞蹈动作组合,以及舞蹈构图、舞蹈场面、舞蹈中的生活场景等。各个民族和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如中国古典舞、芭蕾舞、各个流派的现代舞、各个民族的民间舞等)都有各自的舞蹈语汇系统。3、舞蹈语言是舞蹈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描绘人物行动的环境和特写的氛围等,都离不开舞蹈语言的各种艺术表现功能。也可以说,舞蹈作品就是用舞蹈语言为主体建造起来的审美实体。4、从舞蹈语言的结构层次上看,大致可分为舞蹈单词(舞蹈姿势的动作过程)或复合的舞蹈动作(两个以上舞蹈姿势的复合动作过程)所组成。舞蹈动作从它折功能和作用的角度,可分为:表现性动作、再现性动作和装饰性联结动作三类。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舞蹈动作

舞蹈开始和结束后怎么摆造型

2,如何进行即兴编舞 即兴编舞应该了解的知识

如何进行即兴编舞即兴编舞应该了解的知识 舞蹈动作的基本元素 舞蹈动作最小单位包括:动态、动速、动律、动力四种元素。 (1)动态———舞蹈造型姿态,流动姿态和舞步等,即点与线的流动变化。 (2)动速———动作的节奏、速度等,人物思想感情依顺动作节奏和速度变化来体现。 (3)动律———动作的空间走向和时间流动构成的形式美感和流动韵味,是构成不同风格特色的重要元素。 (4)动力———动作的力度,表现各种不同情感所表达的程度。准确运用组合,发展变化各种元素,是提高即兴编舞技能的基础。 舞蹈动机的分类 舞蹈动机是塑造舞蹈形象,是艺术内涵最基本的动作形式和最小的结构单位,动机动作也称主题动作,也是舞蹈的核心和发展舞蹈语言的基础,起着统一舞蹈风格、捕捉舞蹈形象的作用。舞蹈动机从形式上可分单一动机和复合动机;从动机的功能可分形象动机、情绪动机、含义动机、节奏动机、形式动机等;从功能作用可分主动机和副动机,从审美意义上可分摹仿动机、象征动机、暗示动机等。 舞蹈动机的要求 (1)形象性———经过艺术加工的动作和富有造型的舞姿,即以人体动作形 象来表达内心情感。 (2)舞蹈性———富有舞蹈动感和人体动作点与线结合艺术。 (3)观赏性———舞蹈的美感,给观众留下美的深刻印象。 (4)精练性———舞蹈动作简洁,一目了然地说明问题。 (5)可变性———舞蹈语汇在发展中求变化。 (6)鲜明性———舞蹈形象突出,具有鲜明个性。 注意动机的发展变化 (1)以单一动机发展为复合动机。 (2)将动机进行前、后、左、右、上、下等各方向和舞台位置的变化。 (3)将动机进行幅度的变化。 (4)将动机进行强弱、深浅力度的变化。 (5)保持动机时值不变,在原有动机中加上新的因素。 (6)在原动机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难度。 (7)改变原动机的内部节奏,进行强、弱、快、慢的速度变化。 (8)动机的连续重复和断续重复。 (9)原动机时值不变,保留其部分动机,再改变部分动机。 (10)调整动机内部动作的连接顺序。 (11)进行三度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变化。 (12)改变身体部位的节奏。 (13)改变动机的情感。 (14)在不超过原动机的节拍长度中,进行节拍的延长或缩短。 (15)综合利用以上各种变化。
首先你要有好的舞蹈功底和动作存储量。

如何进行即兴编舞 即兴编舞应该了解的知识

3,戏剧基本功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念白。而“打”则指的是武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培养的,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才能充分发挥作为歌舞剧的戏曲艺术表演的功能。更好的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   原始概念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构成歌舞化戏曲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术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结合,构成另一大要素的“舞”。   唱是戏曲的主要艺术手段之一,学习唱功的第一步是喊嗓、吊嗓,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和音色,分别字音的四声阴阳、尖圆清浊、五音四呼,练习咬字、归韵、喷口、润腔等技巧;但唱更重要的则是善于运用声乐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感情和精神状态,通过声乐的艺术感染力,表达剧中人的心曲。   念白与唱互相补充、配合,也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艺术手段。演员从小练基本功,念白也是必修课之一。戏曲念白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韵白和散白,都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铿锵悦耳,与唱相互协调。   做功泛指表演技巧,一般又特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主要标志之一。演员在创作角色时,手、眼、身、步各有多种程式,髯口、翎子、甩发、水袖也各有多种技法,灵活运用这些程式化的舞蹈语汇,以突出人物性格、年龄、身份上的特点,并使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更成功。做并不是纯技术性表演,而是各具特点的内涵与表象,一举手,一投足,既有内心的体验,又能通过外形加以表现,内外交融,得心应手,全为塑造形象服务。   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一般分为把子功和毯子功两大类。不仅要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还必须善于运用这些难度极高的技巧,准确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气质。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特殊艺术手段,四者有机结合,构成了戏曲表现形式的特点,是戏曲有别于其他舞台艺术的重要标志。
喜欢戏剧
戏曲表演基本功是戏曲演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即掌握和运用各项表演技术的基础功夫,包括练声、吊嗓和形体训练两个方面。戏曲表演的程式性和技术性,要求演员必须经过严格、全面而又有所侧重的基本功训练,才能进行形象的创造;程式结构的严谨,又决定了基本功训练必须循序渐进。它是以基本训练与由简入繁、从易到难的剧目成品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戏曲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戏曲演员要练到四功五法。四功者,唱念做打;五法者,手眼身法步(按,此乃梅兰芳解释,不同人或有不同)。 即要运用唱、念、做、打的艺术手段,在舞台上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又由于戏曲表演具有夸张、象征、写意的美学特征,决定了戏曲演员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高难技巧动作。

戏剧基本功

4,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有什么关联和区别

舞蹈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而舞蹈语言是由若干舞蹈动作所组成的。为了进一步说清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的关联和区别,还必须要弄清楚从舞蹈动作形成舞蹈语言过程中,两个具有中介性质的概念——舞蹈组合与舞蹈语言。舞蹈组合是舞蹈动作组合的简称,它是由两个以上的舞蹈动作相联接组合在一起的称谓。按舞蹈组合的功能,可分为两种工:一种是为了进行舞蹈基本训练的动作组合,如手部和上身的舞蹈动作组合、跳跃舞蹈动作组合、旋转舞蹈动作组合等;一种是表现一定情感或意念的舞蹈动作组合,如表现欢乐情绪的舞蹈动作组合、表现失望或懊悔等情绪的舞蹈动作组合等。前者一般不具有舞蹈语言的作用,后者则可能成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舞蹈语汇是构成舞蹈语言材料的总称,它包含了一切具有传情达意的舞蹈动作组合,以及舞蹈构图、舞蹈场面、舞蹈中的生活场景等。各个民族和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如中国古典舞、芭蕾舞、各个流派的现代舞、各个民族的民间舞等)都有各自的舞蹈语汇系统。舞蹈语言是由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所组成的,不过它们还必须具备下列某一种的前提因素:一、具有一定的传情达意的表达功能;二、具有表现某种抽象精神内容的象征功能;三、具有以此物幽彼物和寄托隐含意念的比喻和寓意功能。舞蹈语言是舞蹈创作的主要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描绘人物行动的环境和特写的氛围等,都离不开舞蹈语言的各种艺术表现功能。也可以说,舞蹈作品就是用舞蹈语言为主体建造起来的审美实体。从舞蹈语言的结构层次上看,大致可分为舞蹈单词(舞蹈姿势的动作过程)或复合的舞蹈动作(两个以上舞蹈姿势的复合动作过程)所组成。舞蹈动作从它折功能和作用的角度,可分为:表现性动作、再现性动作和装饰性联结动作三类。表现性动作,又称表情性动作,是具有表现人物情感功能的动作;再现性动作,又称表意性动作或说明性动作,是具有装饰和组织功能的动作,用于相同性质动作和不同性质动作的联结和组合,并有美化和装饰的作用。这三种舞蹈动作的各种组接、发展和变化,可以组成舞蹈语言中的舞句和舞段。舞蹈语句(舞句),是由一个以上的舞蹈单词组织在一起,表达出相对完整的涵义的舞蹈组合,是组成舞蹈语言的单一片断。舞句的构成要具有以下三个条件:一、舞蹈动作的形象要鲜明。其内在的涵义要易于观众感受和理解;二、舞蹈动作的组织联结要顺畅,注意高低、轻重、刚柔、动静的起伏、对比变化,使具有舞蹈的形式美;三、舞蹈动作的排列和组织,要根据作者独自的表情达意的方式进行建构,而呈现出个性特色。舞蹈段落(舞段),是由若干个舞句组成的表现一个比较完整内容的片断,它或是表现一定的情节事件的发展,或是描绘人物在特定环境和情况下的内在精神世界,或是营造出艺术表现所需要的某种意境。一部舞蹈作品,即由若干个舞段所组成。
肖邦父亲是法国的人,母亲是波兰的人,真实出生日期目前有争议,其拉丁文出生文献(出生证明和教堂受洗纪录)上记载为1810年2月22日,但其父母与家人均以3月1日作为肖邦生日,目前音乐史学界的考证,倾向3月1日为其正确出生日期,而2月22日为当年他的父亲在报户口时,误算了出生周数所致(比实际出生日期提早整整一星期)。自幼喜爱波兰民族音乐,7 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 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 肖邦39岁时英年早逝,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国,创作了大量钢琴作品,如4部叙事曲、十余部波兰舞曲包括《军队》、《英雄》,26 首钢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 首钢琴练习曲包括《离别》、《革命》,4 部谐谑曲、3 部钢琴奏鸣曲,至少32首夜曲,59 首马祖卡,两首钢琴协奏曲,幻想曲和大提琴奏鸣曲等。 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钢琴诗人\”,一生都在创作。\r\n 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r\n 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r\n 临终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不满20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遭遇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r\n 2010年为肖邦诞辰200周年,被波兰命名为\“肖邦年\”。\r\n 他二十岁就参加战争,离开祖国18年之久,不忘祖国,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创作,把一腔热血化为音符。后来肺结核病复发,39岁便离开了人世。

5,舞蹈艺考生如何即兴编舞

具体如下:1. 首先,确立主题和题材,考生要通过舞蹈作品表达的中心思想,配合考场老师指定音乐,融入思考运用艺术化的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生活情景去表现这个主题思想,这种具体的材料就是题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题材是具体描述主题的材料。在即兴编舞时,应先确立主题、再选择题材;2. 确立好主题和题材之后,就要构思脚本,以突出主题思想为目的,将题材概括、提炼,构思成舞蹈的艺术结构,考生在脑海中形成舞蹈的结构(引子或序幕、开篇、发展、高潮、结局)每一部分合理安排。随后表演过程中依托舞蹈自身表现形式,运用身体动作表达感情;3. 最后,即兴编舞还要特别注意表情的处理方式,根据音乐的特点,确定究竟是虚幻的、暗含的、具象的、抽象的情感表情,在舞蹈表现过程中,恰如其分的表情会让舞蹈更加生动、形象,为舞蹈增色不少;4. 掌握了即兴编舞的思路之后,面对即兴编舞考试就会轻松很多,只要平时多加练习,培养乐感,有条件最好请有经验的专业老师进行指点,以加深对即兴编舞整个思路的整合、执行。养成即兴起舞的习惯有助于考生在考试时音乐响起就可以忘我的投入到音乐的感触中,把心灵最真实的感受表现用肢体表现出来,呈现出完美的舞蹈。
一、舞蹈动作的基本元素舞蹈动作最小单位包括:动态、动速、动律、动力四种元素。 (1)动态———舞蹈造型姿态,流动姿态和舞步等,即点与线的流动变化。 (2)动速———动作的节奏、速度等,人物思想感情依顺动作节奏和速度变化来体现。 (3)动律———动作的空间走向和时间流动构成的形式美感和流动韵味,是构成不同风格特色的重要元素。 (4)动力———动作的力度,表现各种不同情感所表达的程度。 准确运用组合,发展变化各种元素,是提高即兴编舞技能的基础。 二、舞蹈动机的分类 舞蹈动机是塑造舞蹈形象,是艺术内涵最基本的动作形式和最小的结构单位,动机动作也称主题动作,也是舞蹈的核心和发展舞蹈语言的基础,起着统一舞蹈风格、捕捉舞蹈形象的作用。舞蹈动机从形式上可分单一动机和复合动机;从动机的功能可分形象动机、情绪动机、含义动机、节奏动机、形式动机等;从功能作用可分主动机和副动机,从审美意义上可分摹仿动机、象征动机、暗示动机等。 三、舞蹈动机的要求 (1)形象性———经过艺术加工的动作和富有造型的舞姿,即以人体动作形象来表达内心情感。 (2)舞蹈性———富有舞蹈动感和人体动作点与线结合艺术。 (3)观赏性———舞蹈的美感,给观众留下美的深刻印象。 (4)精练性———舞蹈动作简洁,一目了然地说明问题。 (5)可变性———舞蹈语汇在发展中求变化。 (6)鲜明性———舞蹈形象突出,具有鲜明个性。 四、注意动机的发展变化 (1)以单一动机发展为复合动机。 (2)将动机进行前、后、左、右、上、下等各方向和舞台位置的变化。 (3)将动机进行幅度的变化。 (4)将动机进行强弱、深浅力度的变化。 (5)保持动机时值不变,在原有动机中加上新的因素。 (6)在原动机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难度。 (7)改变原动机的内部节奏,进行强、弱、快、慢的速度变化。 (8)动机的连续重复和断续重复。 (9)原动机时值不变,保留其部分动机,再改变部分动机。 (10)调整动机内部动作的连接顺序。 (11)进行三度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变化。 (12)改变身体部位的节奏。 (13)改变动机的情感。 (14)在不超过原动机的节拍长度中,进行节拍的延长或缩短。 (15)综合利用以上各种变化。 五、分析理解音乐 (1)分析音乐的体裁与形式如: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进行曲、圆舞曲、小夜曲、序曲、回旋曲、变奏曲等。 (2)分析乐曲属于哪一地区风格,如东方音乐与西方音乐,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等。 (3)分析音乐的节奏和节奏型以及乐曲的节奏拍子。 (4)把握音乐情感走向,如悲伤、欢乐、坚定、愤恨等。 (5)分析音乐属性,如乐音的高低,乐音的长短,乐音的强弱,乐音的音色等。 六、根据音乐寻找编舞动机 根据音乐的形式、风格、情绪等特点设计舞蹈动机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随意式———沉浸在音乐之中,使动作像音乐一样流畅。 (2)反叛式———在音乐的渲染下,创造另外一种和音乐节奏形成和谐对比的动机。 (3)伴侣式———舞蹈和音乐形式比翼同进的位置。 (4)对抗式———舞蹈和音乐平行存在,但即兴时不考虑音乐格式节奏,动作节奏和音乐节奏各自独立进行,如快节奏音乐伴以慢动作舞蹈,使音乐和舞蹈同时平行存在。 七、音乐节奏和舞蹈节奏的关系 音乐和舞蹈都是时间艺术,就节奏本身规律而言,两者共同担任着塑造艺术形象的使命,在音乐和舞蹈艺术中,雄壮、急速节奏———表现激烈、紧张、激动的情绪;稳慢、平缓节奏———表现思念、温柔、留恋情绪;跳跃、轻松的小快板———表现欢乐、兴奋、多情。音乐和舞蹈节奏的和谐配合,表现在基本形态、基本线条,基本步法等方面,但两者的配合不能千遍一律,音乐节奏的每一个因素与舞蹈动作的每一个因素结合,还可以改变它们常规的配合方法,如:一个长音符可以配一个长时值的动作,也可以配几个等同于音符时值的动作,或一个长时值动作,配一连串相等时值的音符。

6,现代水神崇拜活动

水神崇拜是一种很古老的自然崇拜形式,古人基于“水是万物之源”、“水是农业命脉”的朴素认识,赋予水种种神秘的力量,幻想创造出许多水神形象,并对其进行顶礼膜拜,由此构筑起了庞杂的水神世界。因此,自古以来,关于水神崇拜的信仰就非常发达。  唐代水神崇拜的对象十分广泛,从文献记载看,各地信仰的水神名目繁多,大致有以下几类:  第一,对具体直观的自然水体的崇拜。中国是江、河、湖、海、潭、沼、泉、井纵横密布的国家,水既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也经常给先民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因此,“不论水有益于人类还是有害于人类,人类都敬畏它”[1] (p. 42),于是水便成了崇拜对象。唐代举凡有水之处,人们大都相信其有灵异,往往建祠立庙,不时拜祭报赛。人们除了将头脑中想像出来的神灵奉祀为水神外,还将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以及传说中的人物奉祀为水神,如黄河水神为河伯冯夷、洛河水神为宓妃、汾河水神为台骀,最为奇特的是淮河水神无支祁,“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闻视不可久”[2] (卷四六七《李汤》引《戎幕闲谈》,pp. 3845~3846)。在封建国家的正式祀典中,还形成了以“四渎”(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为中心的水神崇拜,这就使水神崇拜在国家正祀中获得一席之地,从而成为唐代具有全民性质的一项重要信仰活动。  第二,对与降水有关的一切自然现象的崇拜。唐代是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农业社会,风调雨顺成为人们最大的愿望,因为降水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所以与降水有关的气象现象,如风、雨、雷、电、雪、雹、云、虹等都受到崇拜。对风伯、雨师的崇拜尤为兴盛,还被唐王朝列入封建国家的正式祀典当中,受到隆重的祭拜。而在民间社会,对雷公的信仰则更是敬畏有加。如在雷州,“春夏多雷,无日无之”[3](卷下,p. 63),所以这里有关雷公的信仰特别兴盛。“雷州之西,有雷公庙。彼中百姓每年配纳雷鼓、雷车……人皆敬而惮之。”[4] (卷庚,p.107)唐人对风、雨、雷、电等自然气象现象的崇拜,主要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与降水有关的自然属性。雨是水崇拜的最主要对象之一,雨水不但能够滋润干枯的农田,而且能够造成江河湖海的泛滥;雪、雹是另外两种降水的自然现象,降雪除了有利于农业生产之外,雪灾、雹灾也是比较常见的自然灾害;而风、云、雷、电、虹等都与降水有关,所以唐人对这些气象现象的崇拜实质上也是水神崇拜的重要表现。  第三,对兼职司水之神的崇拜。司雨水是各类水神的主要神职,但并非为水神所垄断。“有不少其他类别的神灵,在具有各自基本神职的同时,也兼有司雨水神职。人们除了向水神祈雨外,还向这些兼司雨水的神灵祈雨。这种现象也应该属于水崇拜文化的范畴,因为向兼司雨水的神灵祈雨,与向水神祈雨,并无本质的区别,都反映了人们对一定对象司雨水功能的信仰,包含了水崇拜的基本观念。”[5] (p. 184)唐代民间信仰中的各路神灵大都具有兼司雨水的职能。唐人求雨祈晴的神灵很多,像城隍、土地、山林、动物,甚至历史上的圣人都能成为祈雨对象[6] (pp.153~170)。向山神祈雨尤为常见,因为高山峻岭和悬崖陡壁经常笼罩在云雾之中,加之河流多发源于山地,难免会使人产生山神兼司风雨水旱的联想,所以在民间信仰中山神被赋予了兴风雨、化甘霖的威力。不论朝廷还是各级官府,抑或民间百姓,每逢天旱雨涝都会向山神祈祷,许下各种诺言,希望山神能保佑风调雨顺,驱凶避邪,灾祸不作[7] (pp. 19~24)。这种对兼职司水之神的崇拜也可以看作是水神崇拜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第四,龙神崇拜。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古人认为龙能兴云布雨,影响晴雨旱涝,所以至晚从汉晋以来,民间就有祭祀龙神祈雨的风俗。从唐代开始,由于佛、道两教的兴盛,龙神的地位不断提高,被尊奉为龙王,各地的江、河、湖、海、渊、潭、塘、井,凡是有水之处皆有龙王。如洞庭湖的水神本是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合称潇湘二妃,钱塘江的水神是历史上实有人物伍子胥,但到唐代,龙王也成为洞庭湖和钱塘江的水神,唐代著名传奇小说《柳毅传》中提到的“洞庭君”和“钱塘君”就是一对龙王亲兄弟[2] (卷四一九引《异闻集》,pp. 3410~3417)。唐代还出现了人死后为龙王的传说,据《报应录》记载,僖宗乾符年间(公元874~879年),有僧人曾于白帝城江面见一人,自称姓许名道坤,“唐初为夔牧”,今为滟滪堆龙王已二百四十年矣[2](卷一一二《乾苻僧》引,p. 780)。各地修建了许多龙王庙和龙女祠,如“汾水贯太原而南注,水有二桥……由是架龙庙于桥下”[2] (卷四二三引《宣室志》,p. 3443)。渭水边建龙王庙,“合土为偶龙……蜿蜓鳞鬣,曲尽其妙,虽丹青之巧,不能加也……里中有旱涝,祈祷之,应若影响”[2] (卷四二三引《宣室志》,pp. 3442~3443)。随着各地龙王庙普遍兴建,龙王崇拜也逐渐兴盛起来,成为水神信仰中最为重要的神只。  从以上四类水神来看,唐代水神崇拜的对象十分广泛,信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唐代开始,龙王崇拜逐渐兴起和普遍,对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水神崇拜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此以后,在所有的祈雨对象中,龙成为最具权威性的水神,龙王庙也因此遍布全国各地,甚至穷乡僻壤。另外,在唐代的水神崇拜中,有不少是年轻漂亮的女性水神,即使是在龙神崇拜中,也有许多有关龙女的传说,这大概和水被人们赋予阴柔美的品格不无关系。  【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13752】  现代水神崇拜的有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来到丽江,也许第一眼你看到的是雪山和古城,它们让你着了迷,但是究竟是什么让你如此心仪丽江?对了,是纳西族和东巴文化,也许这才是你来丽江的初衷。东巴,在纳西语中是智者的意思,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人。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们世代传承下来的古文化,在丽江,东巴文化如空气弥漫在纳西人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如生命之水渗透到古城、玉龙雪山,渗透到每个纳西人直到一切的存在。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这是丽江古城的一大特点。古城的选址和布局,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和黑龙潭水系,建筑物依山就势、层叠起伏。古城的街道以四方街为中心向四面伸展,小巷如网,往来便利以黑龙潭为起点的西河、中河、东河,分为无数支流穿流古城,形成了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高原水乡景色。今年46岁的和力民是丽江东巴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员,他告诉我们,纳西族从古至今非常重视的水的保护和利用。在东巴教中,水神是纳西人非常崇拜的一个自然神。  东巴文字被誉为世界上惟一保存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很早以前,纳西族先民就创造了原始的东巴图画象形文字,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格巴标音文字,纳西族先民用这两种原始文字写他们的远古神话、历史及其社会生活,东巴教的祭司东巴们则把东巴文和格巴文书写的经典一代代地传抄和保存下来,这就是《东巴经》。  东巴教在进行宗教仪式的过程中,东巴祭司根据不同仪式,按照道场规则所跳的一种宗教舞蹈,就是东巴舞蹈。东巴舞蹈是东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文化最外在、最直接的体现,东巴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由于东巴教是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又盛行于山区,所以东巴舞有模仿动物跳的,有模仿神跳的,舞蹈语汇非常丰富。  文化是古城丽江的灵魂,正是因为有了古老而神秘的东巴文化,纳西族因它而优秀,丽江因它而瞩目,大自然因它而充满活力和生机。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今天在古城能够看懂并掌握东巴经书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专司学习和传承东巴文化的东巴们也不过数十人左右。和力民这位文化学者和现代东巴,面对着这2000多年的古老文明,面对着浩瀚的东巴经典,他要像他的先辈们一样筚路蓝缕、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去研究,他觉得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祝愿他更行更远。】】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1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最早的有体系的宗教情势是图腾崇拜,神的产生与图腾...在龙王信仰传入之前,中国本土只有海神、水神、河神或...

文章TAG:舞蹈  语汇  作用  是什么  舞蹈语汇的作用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