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舞蹈古典舞,央视3套频道宣传曾经插播的一段舞蹈身着荷花瓣式的服装谁
来源:整理 编辑:风之神舞蹈 2024-05-14 17:39:23
本文目录一览
1,央视3套频道宣传曾经插播的一段舞蹈身着荷花瓣式的服装谁
荷花舞,古典的,动作超简单,就是圆场!这个舞蹈太古老了吧!!你好!你也不说清楚.是独舞还是群舞啊?如有疑问,请追问。
2,急求舞蹈爱莲说的报幕词
莲花中国的国花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下面请看舞蹈爱莲说···????
3,想跳一个以荷叶为主题的舞蹈请帮忙推荐一个音乐类似要荷塘月
如果不是太快的舞蹈的话,用高山流水差不多,这首曲子应用范围较广。江苏有个舞蹈《担莲藕》欢快的,曲调取自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改编,可以参考我的笛子演奏下载网址 http://fc.wo99.com/mplay.php?id=13184983强烈建议你去看《街舞少年》 《舞出我人生1》 《舞出我人生2》
4,古典舞爱莲说赏析
原发布者:童玲玉古典舞《爱莲说》赏析古典舞《爱莲说》是继《扇舞丹青》后又一部侧重写意的成功之作,其创作源于宋代诗人周敦颐散文诗《爱莲说》,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曾这样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来看,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莲而不妖”的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舞蹈《爱莲说》这部作品,不是将诗外化成动作,而是根据诗中对莲花形态与气质的描述,采用中国画的写意造型手法,把荷花的形象拟人化、象征化、诗意化,把诗作中对荷花的礼赞“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用古典舞语汇做出了新的诠释:将“莲花”刻画成具有中国传统美的超凡脱俗的女性形态。演员用行云流水欲诉还休的肢体语言向我们表达了东方女性古朴典雅之美以及如荷花般洁身自好、不卑不亢、傲然独立的君子品格。《爱莲说》正是孕育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并寄予了写意象征的手法,从而使舞蹈作品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审美追求。单腿跪地,一个小五花打在胸前,后腿勾翘与上身后仰所合成了一朵“荷花”的造型,点题鲜明突出,紧接着一个荷花仙子的出现,由地面慢慢站起,一只手半掩着自己的脸,似乎让人明白一个少女的羞涩,一个转身接着一个半脚尖的立,诠释着莲的成长过程,同时又联想到了一个成长中的亭亭女子古典独舞: 1、《橘子红了》2、《相思引》3、《龙儿》 4、《轻轻的》 5、〈汉风丽影〉 6、〈家.梅表姐〉7、武昭仪 8、爱莲说 9、碧雨幽兰 10、婉儿事件 11、胡笳十八拍 12、昭君出塞 13、庭院深深 14、九歌.山鬼 15、小破阵乐 女子群舞: 1、俏花旦 2、楚腰 3、挽扇仕女 4、玉兔浑脱 5、桃夭 6、英台初妆
5,韩国舞蹈文化
在1418年登位的伟大的朝鲜王朝国王世宗既爱好文学、天文学和美艺术,也同样爱好音乐和舞蹈。他把音乐和舞蹈分成三部分,并改变宫廷乐师和舞蹈演员的服装。他的孙子成宗命人撰写关于韩国音乐和舞蹈的集大成的书籍《乐学轨范》,这部书描述了在再现这些古老的艺术作品方面仍然采用的舞蹈动作、服装、道具、程式和乐器。 韩国很幸运,能有这些昔日流传下来的瑰宝,并且有国立国乐院的能把这些瑰宝重新展现出来的艺术家。早期的记载表明,高贵的宫廷青年“花郎”(新罗的青年精英组织)的出现早于宫廷女舞蹈演员。有一个时候,男青年组织成员只为国王及其大臣跳舞,而女舞蹈演员只为王后及其宫廷跳舞。 在宫廷舞蹈《鹤舞》中,舞台后部展现两朵莲花花蕾,两个舞蹈演员扮成两只大鹤,随着舞蹈情节的展开,这两只大鹤用它们的长喙啄莲花花蕾,接着花瓣展开、儿童舞蹈演员出现。一种类似的舞蹈有同样的从莲花花蕾中出来的儿童,以及作为鸟主角的两只大鹤。牡丹花和莲花当然是来源于佛教的象征。 在国立国乐院受训和露面的宫廷舞蹈保留节目的表演者,穿着有小金花冠和闪闪发光的垂饰的华丽服装,展示优美的舞姿。领口开得很高,宽大的裙子系在平平的胸部,手藏在拖在地上的象征虹带一样的长袖里。穿长袜的腿和鞋头上翘的韩国轻便舞鞋很少露出棗只是在裙子偶而从脚裸边上摆动开来的时候才露出。这是不带个人特点、性色彩淡的形象,与其说是像人,还不如说是像花。技巧是那样熟练,体态是那样匀称,舞姿是那样安祥而优美,从胸部到肩部总是那样有节奏地振动,而把手臂伸开,这一切都是模仿鸟不费力气地展翅飞翔,这是一种把艺术隐藏起来的艺术。 最富于宽容精神的宗教佛教是在公元372年从印度通过中国传到韩国的。新罗和尚真鉴国师曾经在唐代中国学习被称为《梵呗》的佛教念唱,他在公元830年回到韩国,带回了这种音乐和同这种音乐有关的四种舞蹈。这些舞蹈在寺庙中为结婚的和尚举行的某些仪式上可以见到。头三种称为“作法”(意为制订法律),是为了“祈求佛祖允许死者的灵魂进入极乐世界”。
6,古代人为什么包小脚
裹脚也叫缠足,始于五代末。从地下发掘的文物和古文献知道,五代以前男女的鞋子是同一形制,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间,一味沉缅于声色、诗词、歌舞之中,整日与后妃们饮酒取乐。宫中有一位叫窅娘的嫔妃,原是官宦人家女儿,后因家势破败,沦为金陵歌妓。她生得苗条,善于歌舞,受李煜的宠爱。李煜诏令筑金莲台,高六尺,饰以珍宝,网带缨络,台中设置各色瑞莲。令窅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著素袜舞于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李煜看了,喜不自禁。此后,窅娘为了保持和提高这种舞蹈的绝技,以稳固受宠的地位,便常用白绫紧裹双足,久而久之,便把脚裹成了“红菱型”,“新月型”,其舞姿也更为自然,美不胜收了 。时人竞相仿效,五代之后逐渐形成风气,风靡整个社会。 女人裹脚不是从清代开始的,一直上推,大约产生于五代或宋初。反正,唐朝人不裹脚。裹脚之风兴盛于明清。 宋朝时只有高贵女人才裹脚,普通妇女是不裹的。而且当时对裹脚的要求只是纤直,还不至于到后世伤筋动骨那么厉害。 据说,古代女人裹脚是因为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观看女人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由于金制的莲花太小,舞女便将脚白绸裹起来致脚弯曲立在上面,跳舞时就显得婀娜多姿,轻柔曼妙,本来是一种舞蹈装束,后来慢慢地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在以后,民间女子纷纷仿效,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成为一种病态的审美。 对女子来说,美是重要的。是获得美好人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至于能不能走路,谁在乎呢? 为什么中国会流行裹脚呢?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另外就是文化人欣赏和赞美。裹脚就起源,就与统治者相关。据说裹脚是起源于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后主李煜,他的嫔妃们用布把脚缠成新月形,在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李后主认为这是至美,于是后宫中就开始缠足,后来又流传到民间。只要皇帝喜欢什么,民间一定会流行什么,唐代的皇帝喜好道教文化,唐玄宗甚至号称自己是道教皇帝,所以,道教在唐朝达到了发展的颠峰,乾隆皇帝酷爱书法,所有推动了书法的发展,李后主喜欢小足女人,所有就流行了裹脚。关于裹脚的起源,还有几个说法,有说是起于南朝齐废帝妃潘玉奴,有说是起于唐末,有说是起与隋炀帝等等,但是无一例外地都与统治者们发生了关系,这也说明了这个原因。 除了统治者的意志之外,那就是文人对社会风俗的影响。古代妇女很注重头饰,然后就脚了,成语“品头论足”、“品头题足”都有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的含义,头和足,成为文化人眼里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化人有很多对小脚的赞美之词,什么“金莲”、“三寸金莲”、“香钩”等等,都是文化人赋予小脚的赞美之词,苏东坡《菩萨蛮》咏足词云“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甚至还制定出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 尖、 弯、 香、 软、 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真是博大精深。南唐李后主(公元937——978)因为喜欢宫嫔睿娘的小脚状态,就让她缠足做新月状,并因此成为皇宫里最受宠的一个女人。于是皇宫里开始流行缠足。由于皇帝的表率作用,小脚成为时尚,继而官场与民间也相继流行。古人为脚小为美,所谓三寸金莲就是那时候产生的
文章TAG:
莲花 舞蹈 古典 古典舞 莲花舞蹈古典舞
大家都在看
-
舞蹈心中的红,心中那一抹红舞蹈
2023-12-20
-
hdt舞蹈,HDT舞蹈是什么
2024-01-10
-
贵阳舞蹈培训前十名是哪些,在贵阳小孩学舞蹈哪比较好
2024-03-05
-
古代舞蹈俏媳妇,舞蹈俏媳妇口令教学
2024-02-08
-
派澜舞蹈福田校区地址
2024-03-02
-
舞蹈类型列表,舞蹈按风格类型分为
2024-03-24
-
民族考级舞蹈2级,民族舞舞蹈考级证书有用吗
2024-04-13
-
天边舞蹈教学完整版5人,北舞天边舞蹈教学视频
2024-04-05
-
以脚为主题的舞蹈,乒乓球为主题的舞蹈
2024-04-25
-
萌萌地乖乖滴的舞蹈,萌萌滴乖乖滴 童可可
2024-03-17
-
简单节奏感强的舞蹈,幼儿舞蹈节奏感强
2024-04-22
-
2021舞蹈学院考级暂停,舞蹈考级暂停通知
2024-03-25
-
百合舞蹈动漫百度云
2024-04-06
-
舞蹈一对一教学
2024-04-15
-
糖豆斗牛士舞蹈,小小斗牛士舞蹈 芭蕾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