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急如何进行大学体育舞蹈课伦巴教学特别是每个步伐的动作要

伦巴的分展步: 由步带动大腿再小腿上身端正 扇行步,在分展步的基础上 脚尖?扇形,不是很好描述,要是能演示就好了。记住整个要领是肢体的若中带劲,上身不能有太大的摇摆,臀部收紧而为微翘
买交谊舞的教学碟~ 里面有分解~

急如何进行大学体育舞蹈课伦巴教学特别是每个步伐的动作要

2,急求编舞的方法

舞蹈的特质:动作、时间、空间 一、舞蹈的动作 动作的性质(一) 1、重组法:对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分类,在同类形中重新组合(动作的先后顺序变化) 2、重叠法:一个或一组动作在同一空间下或不同空间方向重复使用。 3、折分法:留住局部折除全部(如:一个整体的动作,不要手上的只要脚上的动作) 4、模糊法:一个对原始创作工作印迹上的保留与发展。 性质(二)力量性 性质(三)表情的处理方式 1、虚幻的情感表情:不太很明显的具体的对某一种特定的情感,做为过渡表达成铺垫的过程。 2、暗含的情感表情:心理活动以外部表情不完全统一的一种处理结果。 3、聚象的情感表情:让人一目了然的动作使用。 4、抽象的情感表情:把明确的事物通过动作语汇,通过表情进行抽象的处理,使其在像与不象之间形成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现代舞使用较多) 性质(四)动作空间 形与面的关系 1、近视觉:图多底少 2、远视觉:底多图少 3、规范平均的视觉感:图底均等 性质(五) 气息性 1、连贯性:如自然的抒情的 2、间断性:主要表现在节律感稳重、郁忧的情感 3、爆发性:现代舞居多 4、悬提性:气息在内部慢慢向上升起的感觉 性质(六) 动作的创新 1、动作源来自生活,需要带着思考去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并把一切有机转化成生动的现象。 2、战胜自身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 如果说创造性的一部分纯粹个人的品质起作用而无法检验的话,那么的发展仍然要从认识构成舞蹈的不同因素出发。    舞蹈从来不是单一构成的,所有的因素总要一起出现。然而,所有的因素不是同时出现,也不具有同样的价值。受外界影响,身体在某段时间、某个空间、某种状况下产生动作。   根据舞蹈的“构思”,因素中的一个可能是主导的,出现在首要地位。它将成为编舞的中心因素,其他的因素在结构舞蹈动作时作为辅助的成分。给舞蹈以感觉,赋予舞蹈以含义的主要因素有点像长在人背部上的小刺,随时牵动全身痛痒。   动作   谁想舞蹈谁就要考虑到动作。   舞蹈时用身体动作,并在舞动中使动作发生变化。赋予其形式、力量和品质。这三个组成部分将作为我们研究动作的向导。对于即兴舞蹈来说,它们是练习的轴心。 1.形式      形式是动作的外表样式,它界定动作的轮廓,赋予动作总的形状和使人根据可辨认的标准去熟悉和记忆。   —— 圆形 —— 棱形 —— 对称的   —— 不对称的   —— 传统的、古典的   —— 现代的、当代的   舞蹈形式不仅来自臂、腿这些四肢部分,而且可以产生于整个身体和其他各个部位。   当人们试图表现一种众所周知的形式时,它是可以模拟的。比如,圆的形式可参照地球、某个阿拉伯数字或某朵花的样式。   手势性的动作需根据著作的主题要求产生,它取决于内容:方的形式用来表现暴力或战争,圆的形式则可用于摇篮曲的柔和。因此,形式是必需的,它能使不可感知的思想和情感成为可感知的艺术形象。   形式同样能通过它本身抽象的方法被人思考。因此,身体既能创造动作,又能通过动作形式引人思索。   形式大多借助于游戏产生和被提炼。比如:   ——在两个舞伴之间建立一种对话的练习。一个用圆的形式“发话”,另一个用方的形式“回答”。   ——取一种对称的形式。通过轻微的变化成为不对称的动作。重新再找到一种将能变成不对称的形式。   ——让身体做出阿拉伯数字或拉丁字母的形态,仿佛是用身体这个新材料在进行书写…… 2.力量     力量给动作以活力。人们能够表现出:   ——强的力量   ——缺少力量   ——部分力量   力量是某种类似基本的肌肉“紧张度”的东西。通过它能产生动作。对力量概念的感觉通过重量的获得和给动作注入力量来体会。   通常人体具有重量和有支撑重量的某些肌肉紧张度。在动作的进行中,身体重量的移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将通过重量游戏,在动作的进行中使用各种不同的力量。从完全放松到极度紧张,这样有可能体会到整个力量体系。   重量游戏范例   与重量斗争:在动作中设置某些阻挡力。给支撑增加必须的力量。明显地表现身体内部的抵抗力。   懈力:放松身体,拖沓地走地。消除肌肉的紧张度直到完全失去支撑力瘫倒在地。   运用力量:通过游戏,轮番进行抵抗与放松,使重量往返于两个极端之间,形成对比。   把力量传给身体的一个部分。为了使舞蹈动作更有光彩,通过动作进程中所需要的力量的增加,使舞姿动作获得源自身体内部的支撑力。   变换力量。通过紧张度的游戏,将重力转换到轻力,即先用强烈的紧张度赋予动作以力度,继而相反,用少量的紧张度使动作变弱。   关于重量敏感性练习的建议   泄力   与动词“融化”联系在一起的景象,对于激发即兴舞蹈来说是足以使人产生联想的。只需要简洁的建议,就能引导找到“松懈”的感觉。   ……冬天,到处是雪。有两种可能:   1.设想自己是个在太阳下渐渐融化的雪人。变化是缓慢的、持续的,直到最终化为一摊水。   2.设想自己是瑞士山区木屋顶上的积雪,渐渐地变软,一大块一大块地松开、跌落。因此,重量的变化分阶段呈现,先是缓慢的,然后是剧烈的。   在两人之间动作力量:   一个人用手将力的信号发到另一个人身上的不同部位,受力人身体的这些部位应作出相关和反应。这种游戏性触动式启发的要领在于发力者应给予对方身体不同部位以不同的力,受力者则应根据信息不停地作出各种相应的反应。这种练习要求接受者具有灵感的感受力和发力者富有传导各种力量的经验。   斗争   利用一种具有情感的情景,也许能够唤起身体找到新的感觉。比如:   根据“穿越沙漠”的主题。这个主题中蕴含的情感是丰富的,因为人们会遇到各种情景:   ——无忧无虑地接受按个人节奏行进。重心移动自然,没特殊感觉,处于自然状态中。   ——由于炎热和沙漠中行走的困难,疲劳随之而来。步伐沉重,行走困难。   ——筋疲力尽,瘫倒在地。清醒过来,克服疲劳、顽强挺立起来。   ——发现远处的绿洲,希望重新产生,仿佛使人长了翅膀,忘了疲劳带来的沉重感,向绿洲跑去……但身体的一部分仍是乏力的,难以移动,只能费力地向前……等等。   就这样,你能找到各种各样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情节能引导你进入敏感的内心情感世界。 3.性质   性质是指动作的本质。它赋予动作以性格和相应的外貌。由于它与呼吸关系密切,人们能用大量最一般的,与喘息有关的形容词来描述它。人们这样谈论一个动作:   连贯的:在动作过程中没有任何断裂。   断断续续的:动作结结巴巴展开,显得干涩、顿促。   针刺式:尖而躲闪式地触及。   室息式:强烈而粗暴地迫使停顿。   气喘吁吁的:屈从于一种急促的抖动。   悬提式:冲动或完全放松前的静止或等待。  〔范例〕   ——藤木植物、常青藤、旋花族植物……所有这些萦绕着树干生长的植物景观,能使人联想连韧、流畅的运动。   ——机械、机器、工厂、自动化世界。对于实践断续式动作,让身体模拟机器能够体会。   ——被称为情感性的主题能启发所有室息式、悬提式和气喘吁吁的感觉。   比如:迷路了,不知该往哪儿去?……单独一人,没有伙伴,不认识自己所处的地方!张望、寻找。想找一个能帮助辨认的标记。没有,任何迹象也没有。向左走呢还是往右去?如何选择?各种念头涌现出来。害怕了。怎么办呢?犹豫不定。还牵挂着、盼望着有哪怕是一点点的迹象……,惊慌失措……,什么也没有……。   时间    对于舞蹈来说,时间就是一咱量化。通过与节拍、小时、分钟、秒钟这些有关的计量单位,在察看舞蹈的进程中使它量化。 1.速度   速度通过某段时间内进行着的运动的性质体现出来。   扇形的展开是很宽的。从很小的动作到很大很大的动作,或者从很慢的动作到很快的动作。在实践中,我们观察到有5种最常用的速度:很慢——慢——中等——快——很快。  〔速度的作用〕   慢动作要求演员的内在感觉和意识。它表达抒情、诗意或给予舞蹈作品以戏剧性的感觉。   慢速在赋予动作以微妙、精密的感觉中总有一些神秘感。   快速或非常快速表达热情洋溢、宣泄和勃勃生机。 2.小节——节奏   小节又名搏动,是音乐的基础单位,是基本的节奏。它或是二拍子的,或是三拍子的,它赋予动作以性格。   小节   小节是二拍、三拍、四拍的约定俗成的组合……,基础的节奏是二拍子或三拍子的。   同样时值在一起的小节表示出一咱均称感。人们这样说:保持节拍,打着节拍,按拍子做,这样能体现均称感。   奠定动作的小节,就是在时间中组织它,给它开端与结尾。   小节写好了,这样,编舞者就有一份能够遵照的音乐乐谱,或事先由他自己奠定的乐谱。编舞者能确定乐句:三小节2拍的,接着两小节3拍的……这些给舞蹈作为提纲。   节奏   节奏给动作以活力。它构筑在强拍和弱拍交替进行的基础上。每个动作能够有它自己的节奏,无需音乐的支撑。节奏不一定以小节的形式表现出来,呼吸、激动也有节奏,节奏是运动的脉搏。    持续的时间   “持续的时间”是指舞蹈行动开始至结束之间的这一段时间。在舞蹈时,人们使用时间的概念不仅指舞蹈的全部,还同样指它不同的部分。这些不同部分的持续时间安排得合理取决于舞蹈作品处理的均衡。   一般的时间安排与处理主题、突出主题有关。通常,时间分割的规律引子、发展和结尾三部分。这一切完全要适合舞蹈作品的需要。肯定要求有一部分时间专门用来展示、发展、升华、构思。持续时间需要的长短能够被感觉到,人们称它为“知觉”。因此,持续时间的概念是很主观的、  空间   舞蹈,就是在空间活动。就是动作身体演绎出各种动态形象,并在空间移动地盘、变化位置。   空间围绕着我们,我们存在于空间,但它是无形的。是舞蹈家和舞蹈把它呈现出来。人们通常说舞蹈占据空间、感觉空间、构筑空间和描绘空间。空间是三维的:高度、宽度、深度。空间可创造出线形、环形以及其他各种运动线路。人们可以无休止地玩耍空间、任意构筑空间或者呈现空间。然而,空间有它自己的表现方法。曲线和直线不表现相同的东西。同样,圆圈和斜线也不具备同样的价值。因此,空间的组织取决于主题的选择和编舞者的愿望。 1.地面空间:路线 地面是被行走的空间。为了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舞蹈者应该借助于一条明确的路线。这些移动中的第一条路线都可能被画出来。它们根据复杂的样式切割地面空间。  〔简易路线图例〕   1.圆形   曲线形  圆形  螺旋形  横8字形   2.线形   横线   竖线  方块   Z字形   3.组合形 2.垂直空间:水平面   在人体与地面接触的基础上,空间还应有从低到高的建构。   从躺到站立,人体垂直空间依次可以分出好几个层面:   1.现代舞   躺   坐   蜷曲   跪   大蹲  半蹲   站立   半脚尖站立   2.古曲舞   大蹲   半蹲   站立   半脚尖  脚尖   所有这些历史上留下来的舞蹈形式能供给即兴舞蹈空间不同层面的练习。比如:   在农村散步:行走。弯身为了从树枝下穿过。拨开树枝身子。踮脚从篱笆上张望。寻找穿过密林的路。几乎用爬行的方法穿过厚厚的灌木丛。 3.姿势空间 人们指身体在运动中创造的立体形式为“姿势空间”。姿势空间由属于感觉范畴的内在的意念和由身体的各部位之间按不同的距离组合起来产生的块面性外在体积组成。从很远到很近,动作的每次变化都创造出新的块面,各种各样的形态都有可能出现。   为了得到通过运动在身体中创造出来的这些新块面的感觉,提示注意手与上半身,脚与肩之间,头与肩等部位之间的距离的感觉。这些部位之间关系的紧凑,能使动作和由此产生的形式具有美感。 4.构筑空间 构筑空间,就是切割空间、组织空间,赋予空间以某些特征。对于导演来说,他们是这样介绍剧场舞台的:   选择舞台的路线是为了产生或强调效果。对于舞蹈来说,不存在效果问题。所要打算的,那就是舞蹈者出现在空间的各种位置的价值。每个点都有它的重要性。然而,如果人们将一个空间划成格子,那么就能定出被称为强的地方或截然相反的被称为弱的地方,正如地球上用途不总是相同的各个地带。

急求编舞的方法

3,蒙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特点关于蒙族舞蹈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搜

蒙古舞基本动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肩部动作,如:抖肩、耸肩、绕肩。肢体动作分上肢和下肢,上肢有压腕提腕、硬腕、软手、甩手、弹拨手、抖手、拉背、肩等;下肢有拖步、蹭步、踮步、吸腿步、马步等,还有手位脚位、体态。其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蒙古族舞蹈产生于民间,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洋溢着蒙古人的纯朴、热情、勇敢、粗犷和剽悍,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舞种主要分为:盅碗舞、筷子舞、安代舞、查玛、科尔沁“博”舞。想要跳好这一舞蹈的话,要注意动作的规范和体态的轻盈,当然,面部表情也要贴合舞蹈来展示。
学好蒙古舞。先是通过肢体训练达到肢体的解放,肢体的解放是把握蒙族舞气质的基石;其二是把握民族气质;其三是在把握气质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
蒙古族舞蹈对于肢体的力量是非常讲究的,蒙古族舞蹈热情奔放,在肢体的动作上面气质坚入磐石,稳健有力。他们的舞蹈节奏上非常的欢快,非常的粗矿彪悍,但是在彪悍中有带一点点的质朴。  在蒙古舞蹈的风格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蒙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如从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对硬肩的“夸张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动态中柔肩应发力缓慢,形成对硬肩的聚集规律,通过训练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同样,在训练臂腕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在肢体的训练中,除了讲究稳扎稳打,还应注意一点就是舞者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续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快发力、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间静止的审美意识。在训练当中要一直要保持一种蒙古族的基本形象和精神气质,透过这种情感、形态、运气、发力的典型表现,涵概出一种“圆形、圆线、圆韵”。  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应该要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如双臂延伸动作的象征意义,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质。  处理好蒙族舞的节奏是为了突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是舞蹈意义上的再升华,具体来说,在舞蹈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导致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体现,注意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达情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  小结:想要跳好蒙古族舞蹈,是需要一定的体能的,蒙古族舞蹈的肢体语言是非常强的。只有练好肢体的气势之后,之后就是当地舞蹈的气质,之后才是舞蹈的动作分解,舞蹈动作上节奏的把握。
1、基本动作:(1)动作韵律: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富有弹性;腕部动作主要是在掌与腕平直的姿态上,以脆韧相间地上提、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头要稳,上身端庄,身体多为摆身、推身和靠身的动律。做各种步伐时双膝的屈伸要沉而柔韧,双脚落地扎实,脚下稳重,强调下沉的力量。(2)基本体态: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3)手型: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叉腰为一字叉腰。2、蒙古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特点。拓展资料: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传统的蒙古族舞蹈有“安代舞”、“盅碗舞”、“筷子舞”、“牛斗虎舞”、“摔跤舞”等。蒙族舞蹈中的太平鼓舞、盅碗舞、筷子舞都是技艺性很强的舞蹈。这些舞蹈具有很多很复杂的舞姿,例如立姿、坐姿、麓姿、跳姿、转姿等。随着节奏的变化,舞者也应该从身体的每个细节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一定要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然后民族舞蹈中有很多步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八字步、搓步、拖步等。蒙舞之中的蛊碗舞,这种舞蹈的技巧性动作是碎步,以前为男子表演,而现在多为女子表演,女子的动作流畅,将身体舒展开,在夹杂这其中带有技巧性动作的碎步和以“板腰”、“旋腰”为技巧的动作,直接带观众进入演出的高潮。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蒙族舞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以能歌善舞著称。蒙古族人善于用舞蹈淋漓尽致地表现牧人的生活,表达牧人的美好情感,有了高兴事就要跳舞。蒙古族舞蹈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节奏明快,表现了他们开朗豁达的性格和豪放英武的气质,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说蒙古族是以歌舞为伴的民族一点都不为过。怎样跳好蒙古舞呢?首先是通过肢体训练达到肢体的解放,肢体的解放是把握蒙族舞气质的基石;其二是把握民族气质;其三是在把握气质的前提下恰到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在蒙古舞蹈的风格中,体现在动态上的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特征部位是肩、臂和腕。蒙族舞中有柔肩、耸肩、弹肩、甩肩、抖肩六种“肩功”,练就一番炉火炖青的肩功同样不应寻求什么捷径,而应一步一个脚印的从单一的硬肩训练起。如从硬肩到柔肩,柔肩即具有对硬肩的“夸张化”的特征,在相同的动态中柔肩应发力缓慢,形成对硬肩的聚集规律,通过训练在松弛自如的状态中具有力度韧性、弹性和灵活性。同样,在训练臂腕的过程中,也应以单一的提压腕开始练习。在肢体的训练中,除了讲究稳扎稳打,还应注意一点就是舞者在心理上产生美感效应。对柔肩的审美体验应该是一种概念性的反射,即延续慢发力、幅度大、呈连绵不断的波浪状,充满延伸的质感,而对弹肩、硬肩则应有快发力、幅度小、有棱有角、瞬间静止的审美意识。在训练当中要一直要保持一种蒙古族的基本形象和精神气质,透过这种情感、形态、运气、发力的典型表现,涵概出一种“圆形、圆线、圆韵”。蒙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由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反映在舞蹈中,应该要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如双臂延伸动作的象征意义,宽阔的胸怀、坦荡的性格;肩部的动律呈现出流动性质,而身体习惯于侧向,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临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又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舞的素质。处理好蒙族舞的节奏是为了突出蒙族的精神气质。并且是舞蹈意义上的再升华,具体来说,在舞蹈中,要注意力度、幅度的强、弱、快慢、高低、大小、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交替与重复,导致含有各种感情动作姿态的体现,注意通过节奏把各种动作按照表达情意的需要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为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增强舞蹈动作的表现力。1、蒙古族民间舞的风格特点: 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特点。 2、动作韵律特点: 肩部动作丰富、灵活、富有弹性;腕部动作主要是在掌与腕平直的姿态上,以脆韧相间地上提、下压手腕来带动整个手臂的舞动。头要稳,上身端庄,身体多为摆身、推身和靠身的动律。做各种步伐时双膝的屈伸要沉而柔韧,双脚落地扎实,脚下稳重,强调下沉的力量。 3、基本体态: 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 4、手型: 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 叉腰为一字叉腰。 三、基本动作练习 硬腕:(1)双手同时提压腕 (2)双手交替提压腕 揉臂:以肩背肌肉推动锁骨,肩胛骨、肋骨做前后圆形揉动,同时向肘、腕、手指做大波浪形传导。肩背揉起,肘、腕、手指连续相跟揉起。 揉肩:左肩向前拱,左肘向后摆,同时右肩向后摆,右肘向前拱,左右交替前后扭动,同时肩略耸。 硬肩:动作基本与柔肩相同,动作要硬,干脆,节奏分明有棱角。常用脚位 蒙古族舞蹈的脚位有:正步位、八字步位、丁字步位、大八字步位、弓箭步位、踏步位(一脚在前,一脚在后,用脚掌踏地)、大踏步位(在踏步位基础上,双腿拉开距离,成为前腿屈膝半蹲,后步绷直的动作)、点步位(双脚站八字位,但一脚稍前于另一脚,用脚尖点地)、大点步位(在点步位基础上,两腿拉开距离,后路屈膝微蹲,前腿伸直点地)。(三)基本舞步1,平步:如同平步走路,但又不同于平步走路,它要求挺胸、立腰、后背挺直,双肩随同步伐前后自然晃动,男性全脚着地,以显示质朴、稳健、粗犷的风格,女性则以前脚掌着地走路,以显示轻盈、活泼的风格。2,踏踮步:前脚掌踏地到全脚落地,屈膝微蹲,重心在下,后脚以脚掌着地,动作进行中,身体随着舞步上下起伏,起伏动作要有弹性、不可僵硬。3,马步 ●软骑马步:正步位站好,左手臂伸直于胸前,握虚拳,虎口朝里,右手叉腰,躯体稍向右后斜方靠,然后双脆交替屈伸。动作时,左脚尖于右脚足弓处点地,右膝屈伸两次,同时左手做勒马动作两次,身体随之上下起伏,然后再换脚做。 ●硬骑马步:两脚正步位站好,一手勒马一手叉腰,身体面对正前方。动作时,左脚先干脆、利落地踮起脚跟。膝盖弯曲,身体在右脚上,接着跃起的左脚跟在带有棱角地落地同时绷直膝盖。同时、右脚跟再胎起,腿部弯曲,重心移向左脚、接着踮起的右脚跟在有棱角地落地同时绷直膝盖。动作时,每压脚跟一次,手做一次压腕动作,身体随两脚交替动作而左右摆动。 ●跑马步:两脚正步位站好,动作时,右脚先向正前方跳迈出一大步,接着左脚向前迈一步,紧接着右脚再上一小步,后脚追前脚,显示马的奔跑。动作中身体向前倾,双手做勒马动作, ●踏点马步:双腿正步位站好,右手叉腰,左手勒马,动作时左脚掌着地屈膝,右腿屈膝,脚掌离地,然后右脚前脚掌着地,膝盖绷直,提重心,左脚离地。双脚交替连续进行。 ●进退马步;双腿正步位站好,动作开始时,有脚先迈向8点用前脚掌点地,同时左脚离地,腿向上屈膝提膝。然后左脚掌落地,右脚掌着地,接着右脚后撤到4点,以脚掌点地,同时,左脚离地,腿内上屈膝提膝,然后左脚掌落地,再右腿向上做提膝脚离地动作,双腿动作文替进行,以动作的速度显示马儿奔跑的速度。 ●摇篮马步:双腿小腿前后交叉,两脚踝紧靠,双脚外侧着地。右脚全脚着地,重心在右脚,经过双膝屈伸动作之后,重心移向左脚,左脚全脚掌落地,右脚外缘着地,同时双腿屈膝,动作边续做。 ●跟马步:左脚在前右脚稍后、动作时,右脚经擦地向左脚后跟靠拢,微屈膝同时右脚立即提起,然后再做另一脚。双脚交替动作。 ●滑步马步:双脚正步位站好,双腿并拢,自然屈膝,右脚z掌原地踏一步,紧接着左脚掌再原地踏一步,然后右脚落地屈膝、重心在右腿,同时左腿向旁伸腿踢起,紧接着迅速收回成自然位,动作可连续做。(四)腕与肩的基本动作 1,腕的动作有硬腕与柔腕。硬碗动作至干脆有力,有棱角地上下提压腕,硬腕有单手,也有双手,还可双手交替提压碗、横腕;柔腕:手腕柔韧地上下提压腕。 2.肩的动作: ●硬肩:双脚一前—后踏步,双手叉腰、动作时,双肩有节奏、有棱角地前后摆动,一拍一次,动作要求快而有力。 ●软肩:双脚一前一后踏步,双手叉腰,动作要柔韧,双肩摆动时,左肩先向前拱,左肘向后摆,同时右肩向后摆,右肘向前拱、双肩一前一厉交替摆动,动作均匀连贯。 ●耸肩:双脚—前一后踏步,双手叉腰,动作时,单肩或双肩每拍上下耸动。 ●笑肩:双肩同时上下快速耸肩。 ●圆肩:双脚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做踏步,双膝微屈,双肩按前、上、后、下的顺序做绕圆运动,节奏可快可慢。 ●碎抖肩:双脚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做踏步功作,双膝微屈,双手松弛叉腰,上身松弛,以脊柱为轴点,使肩、背快速、小而碎地前后抖动。 ●甩肩;肩向上用力甩出,接着肩随之扣下,动作幅度一定要大。 ●收肩:双手臂伸向前,手心朝下,肩向后快速收问,再快速还原位,然后再做另一肩。 ●软于:双脚一前一后踏步,身体面向正前方,双手臂两旁抬举与肩平,五指并拢,动作时,双肩上下起伏并连续向肘部、腕部手指各关节部位推及,整个肩、臂、肘、腕、手指关节的起伏动作做起来如同连绵起伏的波浪,但动作幅度不要大。 ●揉臂:双脚一前一后踏步,双手平举至身体两旁与肩平、动作时,以肩背带手臂、肘部、腕、手指做交替揉动动作。动作要有柔韧性,像大雁展翅飞翔。附:脚形:丁字点位手型:三种,自然、稍微打开、空心拳脚位:丁字点位 ,小八字位、中八字位、大八字位、前丁字点位、小丁字点位、中丁字点位、大丁字点位(重心向后靠)、后丁字点位、小丁字点位、中丁字点位、大弓箭位。手位:7位,准备位,小八字位。1位(手空心拳大拇指叉腰),2位(肚子前方,手指尖相对,五指并拢),3位(比2位手稍微打开一点),4位(侧平与肩旁,也就是旁平位),5位(双手上举,手心向下),6位(双手在胸前,手指相对),7位(臀部后方,手心向上。)

蒙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和特点关于蒙族舞蹈的资料越详细越好  搜


文章TAG:新疆  新疆舞  基本  步法  新疆舞基本步法  急如何进行大学体育舞蹈课伦巴教学特别是每个步伐的动作要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