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节奏手拍鼓分解动作

节奏手拍鼓全套讲解和演示
同问。。。

节奏手拍鼓分解动作

2,谁给讲讲技术动作分解乒乓球

1. 准备动作: 拉球之前,站位一定要合理。一般来说,站位距球台边缘1.5米左右。左脚前,右脚后,两脚间距略比肩宽,右脚尖于左脚脚窝的位置平齐,以两脚前脚掌内侧着地。两腿弯曲,含胸,重心放低,身体与球台边缘的夹角大概为45度左右。 2. 拉球: 拉上旋球时,右肩略微下沉,同时横向转腰,右臂自然放松,靠横向转腰动作完成引拍的过程。此时,以右脚为轴,重心放到右腿上。然后,右腿蹬地,腰部横向回转,并带动右臂,注意此时右臂仍为放松状态。待腰转到基本与球台边缘平行的时候开始收缩前臂,击球。重心由右腿转移到两腿上,两肩持平。击球时,要找好击球时间。击球时间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上升期是指来球即将达到最高点的时候,下降期是指来球从最高点刚刚下落的时候。一般来说,来球位于右腹部前方一尺多的距离时击球感觉最好,可以发出力。击球时,要注意摩擦球,主要向前发力。击球后要注意大臂、小臂立刻放松,还原。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关于击球部位,对于以拉打为主和摩擦为主是有区别的。 以拉打为主的选手,击球的部位一般为B点或B、C点之间。以摩擦为主的选手,击球部位一般为C点。 拉下旋球的动作要领与拉上旋球基本一致。只是拉下旋球时,右肩沉的更低一些,击球的部位一般为B点,且用力的方向向上多一些。 3. 步法 拉球时,要根据来球的位置,时刻跑动来调节击球的最佳位置。跑动时要保证重心尽量平稳,身体不要乱晃。

谁给讲讲技术动作分解乒乓球

3,镜头切换技巧有哪些

1.与摄像机镜头方向相匹配  摄像机镜头的运动相当于画面的画框相对于被摄主体的外部运动,而被摄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连续变化的,是内部运动。若用一个连续的长镜头拍摄,则屏幕上很容易辨清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但用镜头语言来描述被摄主体,总是先将一个完整动作在时空上分解,然后通过片段组合连接的方法来反映。所以在屏幕上,主体的运动在空间上会出现跳跃感。如果将不同侧面拍摄的画面组接在一起,屏幕上主体运动的方向还会出现混乱。为了避免这种混乱,摄像机机位必须遵守180°总角规则。即被摄主体运动时,必须将机位选在被摄主体假想运动轴线的同一侧,否则,就会出现“跳轴”。  保持机位选在被摄主体假想运动轴线的同一侧 万一前期拍摄中出现这样的“跳轴”镜头,在后期编辑工作中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常用的校正方法如下:一是在两相反方向运动的画面中间,插入一个有运动方向改变动作或人物转身动作的画面,利用动势将运动轴转变过来;二是在两相反方向运动的画面中间,插入一个局部的特写或反映镜头的特写来暂时分散人的注意力,以减弱相反运动的冲突感;三是在两相反方向运动的画面中间,插入一个有纵深感运动的无方向性的中性镜头,也可减弱相反运动的冲突感;四是利用大全景模糊跳轴镜头或借助人物视线转移镜头,来过渡两相反运动方向的画面等。  2.与静态主体视线方向相匹配  画面中人在静态时的视向与前后画面中人或景物画面的动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主体在静态和动态时都保持一种设定方向的连续性,才能保证前后画面中主体动向和视向的一致性。在静态屏幕画面中虽没有动态画面中的动作轴线,但处于静态中的人物主体之间却存在着一条假想的关系轴线(与运动轴线不同,它始终是一条直线),摄像机只能在这条关系轴线同一侧180°的一个半圆内移动拍摄,否则,也会造成“跳轴”错误。  摄像机只能在这条关系轴线同一侧180°的一个半圆内移动拍摄 这时前后画面上人物位置不仅相反,而且人的注视方向也会相反。为了保证前后两画面主体避免造成“跳轴”错误,应注意每个画面的起幅或落幅,特别是落幅主体的视向以及动作、位置一致。因为一个画面的结束就是下一画面的起始,若结束轴线与镜头开始不同,就要在镜头结束前从主体间重新设定一条新轴线。  3.与画面中主体动作相匹配  要达到被摄主体本身运动、摄像机的主观运动以及画面组接造成的主体运动的内在协调,关键是寻找主体动作最佳的组接点,即“接动作”。由于画面中一个完整的主体动作是被分解为一系列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瞬间变化的动作片段后再组成的,所以组接时为了保证主体动作的连贯,最佳组接点的选择应遵循“接动作”原则。否则,主体动作就会产生跳跃感。所谓“接动作”原则:指主体动作最佳组接点通常应选在动作变换的瞬间转折处(静接静),或者在动作过程之中(动接动)进行切换。  与画面中主体动作相匹配 固定镜头与固定镜头或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相同主体的相接,应根据“静接静”和“静动之间加过渡”的原则进行切换。例如,静接动时,由静到动的瞬间应接入一个运动镜头起始动作的静止画面(起幅)过渡,以保持主体由静到动的流畅转换。运动镜头与运动镜头相同主体的相接,应根据“动接动”的原则。动接动、静接静的组接点均不需起幅或落幅过渡。另外,还应注意各种运动镜头组接起来后,要尽量保持运动方向一致,和前后画面两种运动速度的和谐统一,以及掌握好由主体运动、镜头长短和组接形成的事件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即节奏感。  4.与人们的生活逻辑相匹配  所谓生活逻辑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在时间、空间上连续的纵向关系和事物之间各种内在的横向逻辑关系,诸如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冲突关系、并列关系等。一是时间上要有连贯性,在表现动作或事件时,要把握其变化发展的时间进程安排有关镜头,让观众感受正确的时间概念。如表现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情景,第一个镜头是运动员在起跑线上各就各位:第二个镜头是特写,支撑在红色跑道上的运动员的双手:第三个镜头是特写,紧蹬在起跑器上的双脚:第四个镜头是发令枪举起:第五个镜头是运动员脸部,发令枪响,起跑;第六个镜头是跑道上激烈争夺;第七个镜头是冲刺。这7个镜头及连接反映了这一运动过程的时间进程。  与人们的生活逻辑相匹配 二空间上要有连贯性,事情发展要有同一空间,同一空间是指事件发生的特定空间范围,它是表现一个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事情和它们的活动,这种空间统一感主要是靠环境和参照物提供的。三是建立事物之间的相关性,事物之间往往具有某种关系,在编辑中交替表现两个或更多的注意中心时,应注意清楚地交代线索之间的联系或冲突。  5.与人们的思维逻辑相匹配  人们观察周围的事物或是观赏艺术作品,都是使自身处于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有着特定的心理需求。通过对不同景别、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长度、不同速度、不同色调等各种画面镜头的叙事和表意;使人们产生各种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连续思维。镜头组接时可以任意伸缩镜头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剪切掉一些过场画面,但是要有助于突出主体,加强视觉感受和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不能影响人们对画面段落和场景所反映主题的理解和思维。否则,将出现视觉语言不完整、交待不清的错误。
1点的

镜头切换技巧有哪些

4,羽毛球基础动作分解

首先我们所谓的基本动作,是以高远球的挥拍动作为基础动作。而在打球前我们一定要把动作做熟练,习惯成自然,这样在球场打球的时候既不会造成受伤,也觉得动作漂亮。首先,我们讲握拍。握拍的时候,不能握的太向前,一般来说握在拍柄的中间略微偏下一点的地方即可。握拍力量不宜太紧或太松,太紧发力发不出,太松嘛可想而知拍子会有飞出去的状况,所以握拍的力量你可以这样来理解:想象你手中抓着一只小鸟,你不能让它飞走也不捏死它,就是这种感觉。当然,五根手指也不能很僵硬,你可以感觉像是在和别人握手一样去握拍,这样的手法是比较正确的。再是练习挥拍。我们可以先站在原地练习。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撇子相反),两脚距离为一个脚即可。然后先侧身(右撇子向右,左撇子向左),但不要太过或侧身太浅,一般可以为90°左右的侧身。手臂在挥拍的时候,肩膀和大臂举平,手肘弯曲,与小臂呈大约45°——这个动作可以借鉴扔铅球的动作。左手也要举起,略微握拳,这是一个类似“瞄准”的动作,当然也是惯性动作。不要靠脸太近,自然的距离就可以。在开始挥拍的时候,对于初学者来说,球拍最好是从脑袋后方挥出,手臂尽量伸直,这个是关系到你的击球点高低的问题,我们要主动去击球,而不是等球落下才去接。然后注意自己的拍面,由于握拍的姿势,所以你会发现拍面可能是斜的,会觉得这样根本打不到球或是球会偏跑方向,这点不用担心,球与拍面接触的时间非常的小,所以最主要问题还是你的击球点的高低——尽量打在拍面偏上方的地方。准确的击球点是在右眼的正上方,也可以理解为右耳的上方。(左撇子相反) 挥拍挥出去的同时,腰要带动上半身转回正前方,你的右脚也同时脚后跟慢慢离地,以脚尖踮起为准——这个动作其实是一个力量转变的过程,在你静止的时候,其实所有的力量是压在右脚上的(左撇子相反),而在挥拍的一瞬间,你的力量便从右脚转到了左脚上,但也不能全压在左脚上,右脚不能全部抬起,不然人会向前倾斜造成摔跤。大致的基本动作要领就是这样,不知道LZ看不看得明白,因为这些东西还是亲身体验或是有人当面直接教学比较好。LZ可以常去球馆找一些动作不错,资格老到的球友们学习,而回家后也可以去网上找一些教学视频看看。哦,顺便给LZ一个小提醒,初学的球友在选择球拍的时候,选一些拍杆较软的比较好,因为动作方面可能还没能领悟很多,难免会产生错误的动作,这样很容易在打球的时候使手腕、手肘受伤。那么较软的球拍就可以帮忙减少这一类的问题。等到以后动作开始连贯,打球水平逐渐上升的时候,在根据自身的一些条件和喜好来选购适合自己的球拍。
一切理论都基于实战。
分解
击球技术的基本环节羽毛球比赛时,运动员的每一次击球动作,都是从站位准备开始,在判断对方来球的路线、落点后反应起动,移动到击球位置击球,然后做下一次的击球准备。判断、选位—>反应、起动—>移动、引拍—>到位、击球—>判断、选位……在比赛的对击过程中,双方都按此程序击球,周而复始,直至成死球。这四个环节都会影响击球员击球技术的好坏,并且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环环相扣。(一)判断、选位 “快速准确的判断是建立场上合理选位的基础”。运动员在站位准备时,应根据对方的战术意图、技术动作特点,比赛场上双方的攻防态势和羽毛球基本球路特征等,在自己每一次将球击出后,作出对对方下一次击球方法和意图的预测,即判断。并依此将自己的注意力和身体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即选位。如果在击球后,你只是简单地回动到球场的中央位置,而不是根据对方可能还击的球路作出判断进行合理地选位准备,那么,不但会给对方提供有利的进攻机会,而且,也往往会增大自己在场上的移动距离。(二)反应、起动 在羽毛球比赛中,具有来回多、移动距离短(一般都在2~3步之间)的特点,所以双方运动员场上起动速度的快慢比较,对比赛胜负的影响至关重要。 羽毛球实战中的起动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程。反应是速度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指从给予刺激到开始发生动作之间的瞬间,由感觉时间(接受刺激,也就是在实战中根据视、听觉感知对方击球的动作和路线)、分析综合时间(思维时间)和运动时间(动作始动时)三方面组成。 由此而见,正确的判断将有利于快速的起动,因为它可以大大地缩短反应的感觉和分析综合时间。但也应该认识到,在羽毛球实战中,判断和反应、起动毕竟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可完全替代的环节。事实上,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在比赛的的每一个击球过程中,都试图对对方球员的击球目的与方法作出正确地判断,但他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在对方球员未击球前,提前向他们预测判断的位置移动去等待回击对方的来球(这里指得不是合理的选位回动)。因为,只要是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羽毛球运动员,他们基本上都会具备在最后出手前变化其击球方法和线路的技能。(三)移动、引拍 移动,是指羽毛球运动中的脚步移动的方法。我国的羽毛球训练历来非常强调对于运动员步法的训练。羽毛球步法是指运动员在大约35平方米的本方场地上,运用转体、并步、跨步、交叉步、垫步和蹬跳等动作,进行快速、合理并又有一定规律的上网、后退和两侧移动的方法。它是羽毛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战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也是运动员学习和能否掌握好正确技术的基础。 准确的判断、合理的选位、快速的反应起动、再加上快速合理的移动,目的都是为了争取及早到位主动击球。引拍,在这里是指羽毛球击球动作中的整个引拍过程的前期动作,如击球员从中场退到后场击上手高球,他在开始后退的同时,就应该做球拍后举至右肩上方的动作,而不应该待后退到后场才开始引拍。在羽毛球实战中,对一名运动员在场上移动能力优劣,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评判: l.速度。指运动员在场上从准备的位置到击球位置之间位移的速度。 2.是否有利于击球动作的选择与完成。指运动员在最后一步移动到位时,不但已完成击球的前期引拍动作,而且还应力求使自己的身体姿势处于最佳的击球准备状态。如上网移动时,以右手持拍者为例(以下均同),在运动员完成最后一步移动到位时,他就应该同时处于右手持拍前伸引拍,左臂自然后伸,右腿前跨,左腿在后,成弓箭步状。又譬如,从近网处向后移动,被动去救对方的推球时,虽然从速度上来讲,两点之间走直线是最快的,但此时,却只能尽快地绕一个弧线移动,否则,就会在最后一步移动到位时处于面对羽毛球而背对球网,球、人、击球方向都处于一条直线上的不利击球位置。(四)到位、击球 击球员移动到合适的击球位置时,通常,与握拍手同侧的脚应保持与握拍手在同一方向,也就是在上网击球时应右脚在前;后退至后场还击高球、吊球、杀球时应保持右脚在后。最后一步落地时要有一定的缓冲,以便控制好自己的身体重心,有利于下一步的蹬地起跳或回动。 在我国的羽毛球技战术训练中,历来强调快速、准确、凶狠、灵活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击球环节上首先要体现出到位要早,要尽可能抢在高点位击球、在自己身体的前面击球,以便自己能根据场上变化和战术要求,通过控制自己的挥拍速度、击中球时握拍的松紧和变化击球拍面的角度,为能灵活选择和变化击球的方法、发挥自己最大的击球力量、准确地控制和变化击球的弧线、路线和落点,提供有利的条件。 但击球环节的最终目的还是体现在击球的质量上,也就是体现在能否随意而精确地控制击球的速度、路线、弧线和落点。以及能否在同一个击球点上,在保持动作一致的基础上,击出速度、路线、弧线、和落点多种变化的球,使对方难以在你出手前作出正确的判断,增大他还击的难度。
所有动作都要?发球:侧身站立,右手拉至身后,左手持球放在左肩平齐处,球自由下落,挥拍击球,击球一瞬间要求手腕抖动。后场拉高:侧身站立,左右手呈等腰三角形,迎球击打,击球时手腕向前击打。扣杀:动作与后场拉高球一样,只是手腕要求下压,扣杀高个子的成功率相对比较高。

5,怎样拉弧圈球

、挡接 挡接分为反手挡和正手挡。反手挡时,站位稍向右倾斜,左脚稍前,右脚稍后,球拍置于胸腹交接处。当来球过网时,手臂稍向前伸,在球落台反弹的上升后期接触球的后中上部,根据来球旋转强度调整板形的前倾角度,一般情况下,接加转弧圈球的前倾角度要比接前冲弧圈球时大一些。在正手挡弧圈球时,站位向右斜向(以右手为例),左脚在前,右脚稍后,球板的起始高度差不多在胸部高度,横向在身体的右侧,距身体的距离为,上臂上端(肩关节处)在离身体差不多横向一拳距离,上臂和前臂夹角保持约160°的状态下,手腕自然放松,握住球拍;纵向与身体矢状面在一个平面上,也就是正右侧方。当球从球台反弹后,在上升后期或高点期接触球的后中右侧上部,击球点在球板起始位置稍向前一点;板形要适当前倾,充分体会借力的感觉;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手臂有一微小的制动动作,适当给球一点缓冲,以免失去控制。在练习挡球时,要注意伸手的时机和幅度。不要过早地把手伸出去。 2、推接 它的特点在于,比挡接的力量要大一些,自身发力的成份比挡接多一点,回球的速度要快一点。推接的站位与挡接相同,球板的起始位置稍抬起来一点,在胸中部比较适宜,这样容易发上力。来球在过网时,手臂向前迎球,在来球反弹的上升后期接触球的后中部,略带一点向上部摩擦;手臂的用力方向以向前为主,略带向上;击球点在身前约70公分。在反手推接时,要注意手腕的适当固定。一般情况下,在调整好板形后,手腕在接触球时,最好是不要动,这样有利于体会球在板上的各种感觉,增加击球的准确性。 3、拨接 其基本的动作要领是,两脚几乎平行站立,离台约40厘米,引拍至腹前偏左的位置,手腕稍有内收,板形根据来球旋转适当前倾,来球过网时,手臂向前右侧上方迎球,在来球反弹后的上升后期接触球中上部,以向前发力为主,略带向上和向右,手臂有适当的外展动作,以借力为主。在用反拨接弧圈球时,击球的瞬间要注意对球有一定的摩擦,用力要柔和一些,给人的感觉好象是一种“滚动”的动作。 4、快带 正手快带是基本动作是:左脚稍前(以右手执拍为例),离台约40厘米,引拍至身体的右侧偏后方,球拍与地面的夹角约为80°即可,当球从对方的球拍上出手时,手臂向左前上方挥拍迎球,重心随势向左移动;在来球的上升期击触球的中后偏右侧面部,以前臂内收发力为主,手腕相对固定。 5、攻打 攻打弧圈球的基本要领是:左脚稍前,肘关节打开,前臂引拍至身体右侧面,引拍动作不宜过大;前臂内收向左前上方挥动迎球,板面与地面夹角约为80°,在来球的高点期,击球的中部偏上,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使作用力多一点通过球 ,以增加击球的速度。 6、反拉 其动作要点是,左脚在前,手臂向身体右侧后方引拍,重心几乎全部在右脚上,当对方拉球出手后,身体带动手臂向左前上方挥动,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腰部高度;在来球的高点潮,偶有下降前期,接触球的后中略右侧向左上部摩擦;接触球一瞬间,手腕内收,腰腹绷住,重心迅速移动
弧圈球的基本技术动作并不难,但是要想拉好弧圈球必须要勤学苦练,才能是自己的技术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何掌握基本的弧圈球技术呢?(以右手握拍选手为例) 一、技术动作分解 1.准备动作: 拉球之前,站位一定要合理。一般来说,站位距球台边缘1.5米左右。左脚前,右脚后,两脚间距略比肩宽,右脚尖于左脚脚窝的位置平齐,以两脚前脚掌内侧着地。两腿弯曲,含胸,重心放低,身体与球台边缘的夹角大概为45度左右。 2.拉球: 拉上旋球时,右肩略微下沉,同时横向转腰,右臂自然放松,靠横向转腰动作完成引拍的过程。此时,以右脚为轴,重心放到右腿上。然后,右腿蹬地,腰部横向回转,并带动右臂,注意此时右臂仍为放松状态。待腰转到基本与球台边缘平行的时候开始收缩前臂,击球。重心由右腿转移到两腿上,两肩持平。击球时,要找好击球时间。击球时间分为上升期和下降期,上升期是指来球即将达到最高点的时候,下降期是指来球从最高点刚刚下落的时候。一般来说,来球位于右腹部前方一尺多的距离时击球感觉最好,可以发出力。击球时,要注意摩擦球,主要向前发力。击球后要注意大臂、小臂立刻放松,还原。 关于击球部位,对于以拉打为主和摩擦为主是有区别的。 以拉打为主的选手,击球的部位一般为B点或B、C点之间。以摩擦为主的选手,击球部位一般为C点。 拉下旋球的动作要领与拉上旋球基本一致。只是拉下旋球时,右肩沉的更低一些,击球的部位一般为B点,且用力的方向向上多一些。 3.步法 拉球时,要根据来球的位置,时刻跑动来调节击球的最佳位置。跑动时要保证重心尽量平稳,身体不要乱晃。 二、高吊弧圈与前冲弧圈 高吊弧圈一般是针对拉下旋球而言的。高吊弧圈以旋转见长,但是弧线略高,速度较慢。高吊弧圈的击球部位一般为B点,甚至是A、B点之间,这要根据来球的旋转而定。拉高吊弧圈,右肩下沉的较低,用力方向向上的比较多,先要制造一个高过球网的弧线,然后用力方向向前,再制造一个向前的弧线。如果一味的向上硬拉,则球很容易出界。 前冲弧圈速度快,力量大,但旋转稍逊。拉前冲弧圈,击球部位一般为C点或B、C点之间。右肩略微下沉,用力方向向前比较多。若来球的下旋旋转很强,则必须增加转腰的幅度和前臂收缩的速度,以增大对球的摩擦力。 三、台内弧圈球技术 台内弧圈球的技术难度比较大。首先要判断来球的位置和高度,根据来球的高度来决定引拍的高度。拉台内弧圈球,一般引拍的高度较高,往往与台面高度持平,甚至高于台面。击球部位一般为D点。由于摩擦球的部位很薄,因为对于下旋非常强的台内球,处理起来难度很大。而对于不太转的下旋球来说,台内弧圈球给对方造成的威胁还是很大的。拉台内弧圈球,要注意用力方向向上多一些,继而向前,要把弧线拉短。 四、套胶与弧圈球 进口套胶与国产套胶的性能不同,对于拉弧圈球的风格有一定的影响。 欧洲人拉球多为拉打,因为欧洲的套胶胶皮黏性差,海绵偏软,但弹性好。使用进口套胶,球在接触到拍子之后,海绵被挤压的程度较深,海绵被压缩的行程长,这样就削减了来球的大部分旋转和力量,因此采用拉打的手法可以很好的控制来球,加之欧洲人身高马大,爆发力非常好。这样的拉球威力不小。 亚洲人拉球多摩擦,因为国产的套胶,如狂飙系列套胶,胶皮黏性强,海绵弹性非常实在,非常大。在球接触拍子的时候,胶皮给了来球很大的阻力,而海绵被压缩的程度也不大,这样就造成的脱板速度很快。因此只有多摩擦,以旋转克旋转才能拉出高质量的弧圈球。所以使用国产套胶对拉球的技术要求较高。 随着乒乓器材的发展,国内已经生产出很多新产品,兼具了国产与进口的很多优点,对于众多的乒乓球爱好者来说,又多了很多的选择。 五、拉球的常见问题 1 重心后坐。 重心后坐,自然使腿部力量不能发挥出来,使手臂的走向多为向上,削减了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转。 2. 手臂僵硬。 引手的过程中,肌肉僵硬,大大降低了控制球的能力,并锁住了力量。击球后肌肉僵硬,使力量不能全部发挥出来,并降低了还原速度。 3. 转腰不够。 只靠手臂拉球,速度、力量、旋转都有很大的损失。 4. 抬肘、抬肩。 使腿、腰、手不能协调一致,当力量从腿、腰传到手的时候,能量中断。 5.步法迟钝。 等球,使击球点太低,使全身的力量用不到球上。
1. 快收前臂 : 一位非常资深的教练,他看了我的动作,第一句话就是提到了拉球必须收前臂的基本观念. 拉球要在触球时"快收前臂"。 初练时,建议先把触球前的速度放慢,先把球挂起来,感觉球停在球拍上久一点,拍子跟球一起走一段距离的感觉,然后再慢慢的加上快收前臂的动作. 要注意,收前臂的时机越晚越好,力量越能集中. "球要转靠前臂,球要冲靠腰腿" , 如果小臂用的不好,怎么练拉球都不可能练的好的. 小臂绝对是基础中的基础. 2. 摩擦旋转的掌握--先挂后磨: 无论你要拉的多冲多爆, 一定要保有强烈的上旋. 从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跟我说,只要往前撞击就可以拉的更爆而不必顾及旋转. 相反的, 每次我撞击多了,总是会被要求要多摩擦. 我曾经质疑过那专业队的学生为何拉球爆冲的时候撞击声那么大, 那学生的回答是:那是我发力摩擦的结果.是力量集中与发力方向问题,不是减少摩擦增加撞击这么简单. 许多人拉球感觉软弱无力,通常是往上过多摩擦太薄所影响,或者是小臂加速过早所致. 从攻到拉,并非只是单纯地把攻球动作改变撞磨角度加上摩擦那么简单, "触球瞬间加速"才是拉攻的一大分水岭,由攻到拉最难掌握的也是这一点,很多人琢磨摩擦多年,还没办法突破困境,问题就出在练习的次序不对. 在此介绍一个老师指导过的绝佳发法-- 从攻到挂, 再从挂到磨 -- 先挂后磨的练习次序. 先退远,练习把球挂过去 尽量挂高挂远,不考虑小臂加速问题. 能够掌握的好,再渐渐地加上小臂加速的动作. 从挂的练习就可以避免小臂过早用力, 而挂球本身就是一种厚摩擦,是攻的一种演变, 拉则是挂的基础再加上小臂加速的因素. 3, 发力方向与击球时机的掌握: 每次球拉的太软, 老师们总是要我早点拉, 往前多些,但还是摩擦. 每次球拉下网或者不够转,老师们就叫我晚点拉, 往上摩擦多些. 加转跟前冲的主要差别,主要就是发力方向的改变, 而不是动作上有多大的歧异,更不是两套完全不同的发力机制, 千万别从动作的外表去模仿学习拉冲跟拉转的技巧, 也不要用撞跟磨的比例来区分, 因为动作外表跟撞磨比例都是发力方向改变的结果, 只有从"因"去学习探讨, 才能掌握到真正的精髓. 前冲弧圈球绝对不是增加撞击牺牲旋转, 相反的, 现今的职业高手其前冲弧圈的旋转强度可能都不亚于各位的加转弧圈呢.4. 上肢的放松: 我的心得就是, 蹬腿用腰与否的问题对于上肢的放松影响很大. 腿腰发力没用上, 你想怎么放松上肢都是空想。我的教练就告诉我:"只要用腿腰,手都不动就要能打到到球,如果打不到,你的腿腰就是不及格 也代表上肢还不够放松".5. 还原与引拍: 没有还原,就不可能做到引拍到位这回事. 引拍没到位, 身体力量用不上,上肢非僵起来不可,这样怎么可能练好弧圈呢? 所以挥拍击球结束,手不要停在空中做造型,重心也不要停在左脚不动,从挥拍击球,收拍还原要一气喝成,不只是手要还原,重心更要还原,把重心回到两腿之间(可以在还原过程加个垫步,两脚稍为腾空再一起落下) 6. 引拍高低: 很多人引拍都过低了,重心也下座, 怎么拉都爆不起来. 要想想,引拍过低, 怎么拉都是往上摩擦的多, 往上发力多,怕拉飞只好磨的更薄,不敢主动去迎球. 重心下座,重心动不了,如何迎前发力 ? 反过来,很多人就是掌握不好起下旋, 时常下网,越是用力下网的越厉害,自己都没发觉,引拍时拍子根本没有往下放, 往前发力过多,越是用力越惨.

6,恰恰恰基本步伐的名称及步伐的要点

恰恰基本步伐有9个,如下:1、时间步:左脚重心,右脚打开。也可以将右足放后,脚掌着地,脚背崩直。上身动作:动右脚时,左手收缩,右手延伸。反之相同。胯部动作由斜前到旁边。2、古巴断裂步:左脚斜前方上步,脚尖外转,重心在两脚之间,后面的右腿脚跟离地,膝盖紧靠在左脚上,有反身动作。右脚原地换重心右脚。换一个方向,右脚斜前方上步,做相同的动作。3、后退锁步:右脚重心,左脚打开。右足原地换重心。上身动作:退左脚,右手收缩,左手延伸。4、定点转:左脚穿越身体向右上步,留头。右脚原地推上来为轴右转180°,此时重心在两脚之间。右脚向右移动,左脚打开,换右脚,做同样的动作。5、纽约步:右脚重心,左脚打开,形成脚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63539掌着地,脚背崩直。左脚继续向左移动,右脚打开,形成脚掌着地,脚背崩直。换右脚上步,做相同的动作。6、恰恰走步:右脚重心,左脚向前脚掌着地。上右脚,左手收缩,右手延伸。上左脚,右手收缩,左手延伸。7、之字步:右脚重心,左脚打开,左脚穿越身体向右前侧右转90°。左脚向后,右脚向后右转90°。8、原地换重心:没有脚的移动,只是两脚之间重心的转换。左脚原地,右脚原地。换一只脚做相同的动作。9、前进锁步:左脚在原地换重心。上右脚,左脚在后交叉。上左脚,右脚在后交叉。
恰恰基本步伐讲解 1.恰恰的基本元素应用 横移步(合并步) 预备时双脚脚踝并拢,腿部肌肉自然收紧,双手打开。步数脚位节奏1 2 34左脚向左侧迈出一小步,同时左腿弯曲,左脚尖落地,膝盖和脚踝均关闭向内扣,胯向右侧打开,右侧身体直立拉起,重心在右脚上,右脚跟落地;时将左腿迅速用力伸直,右脚贴地向左拉动,右脚脚踝与左脚脚踝紧贴,并右腿弯曲,关闭内扣,右侧胯骨下压,左侧胯骨向上顶起,呈现恰恰中并脚站立的基本形态,髋骨不存在向左或者向右的移动,此时左侧肩部、肋骨、髋部、腿部为直线同第1步同第2 步,右脚与地面作用,将身体左推,同时左脚左移,并将重心转移到左脚,此时右腿绷直,右脚脚尖向外,脚后跟不落地,右侧线条拉长2 3 41注:双肩保持平稳,并不因为左右脚的重心更换和弯曲而晃动,同时要注意腹肌和背肌的运用以及体侧肋骨的压缩与拉伸。前面两步是一拍,后面的两个并步是半拍,最后一步为一拍。 2.恰恰舞的原地基本步的动作分解(时间步) 预备动作:左脚重心,右脚打开。也可以将右足放后,脚掌着地,脚背崩直。步数脚位节奏12 345 678910将右脚收回到左脚,脚掌着地换重心到全脚掌,左腿弯曲,膝盖关闭,右腿重心左腿弯曲,膝盖向内关闭,右腿重心。在这两部过程中,脚均踩住地面,和地面有相互的作用力,胯的位置只是水平面上的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并没有左右的移动左脚向右侧迈出,左腿弯曲,膝盖关闭,重心依然在右脚左腿为重心,右腿跟随右移,弯曲膝盖关闭右脚对地面的反作用力使左脚左移一小步,重心到达左腿,身体直立,中段肌肉不能松懈右脚收回贴住左脚脚踝,右腿弯曲时左腿弯曲,重心在右脚腿向右移一小步,膝盖弯曲关闭,重心在左脚左腿右移贴在右脚的右侧,并且换重心将作为重力腿的右腿向右侧推出。23 4&1234&1注:这个步伐过程中,脚尖不会离开地面,每次转换重心时尽量用到腹肌的收缩来吸收两腿动作可能造成的上下晃动,而保持双肩水平移动,而没有上下的跳跃。这个动作大多数都是双方上半身闭式相持握完成的,因此要注意肩部下沉,手上不会给对方过多的力量而破坏对方的身体平衡,这就会要求中段有更好的平衡并收紧.恰恰舞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用眼神和面部表情来交流感情。多变的节奏,微妙的切分变化,可使你始终处在兴奋之中。它的舞蹈特点以刚为主,刚柔并济,胯部的扭动尽可能的摆过来,更能显示迷人的魅力。那冬冬沙沙的鼓点既是舞蹈节奏,也是人们对生活的热情追求。上身动作:动右脚时,左手收缩,右手延伸。反之相同重要提示:胯部动作由斜前到旁边,第1步右脚收回时,膝盖应斜对着左脚的脚尖,第2步左脚原地换重心时,膝盖也应对着右脚的脚尖。 3.恰恰的前进后退基本步(1)前进锁步步数脚位节奏1 234出左脚经过右脚前迈,这里的经过右脚指左脚前迈过程中和右脚平行时,左脚脚踝贴着右脚脚踝前移。出脚过程要快,到位后身体重心一定要在前脚,并且稍有前倾右脚经过左脚前迈左脚经过右脚前迈右脚从后方向左脚贴近,此时右腿膝盖贴在左腿膝盖后方,双腿均弯曲,右脚半脚掌着地,左脚全脚掌着地,这时髋关节面向正前方,并不因为双腿的移动而左右摆动2 34& 1 234&15 678910右脚向下踩,并推动重心前移,左腿顺势向前迈一小步,右腿伸直,重心到达左腿,此时髋关节也朝向正前方迈右腿迈左腿迈右腿左腿贴在右腿后推出右腿(2)后退锁步右脚在前,脚尖着地,左脚在后,全脚掌着地,重心在左脚的前脚掌位置,不可前倾或后仰步数脚位节奏12右脚经过左脚后退,并迅速将重心跟随右脚到达右脚掌,左脚脚尖着地左脚经过右脚后退,并转移重心234 & 1234&13 4 5678910右脚继续经过左脚后退一步,但是重心却不跟随右脚转移,右脚半脚掌着地,重心仍然在前面的左腿上左腿稍微后撤,至右腿膝盖贴上左腿膝盖后窝,重心跟随左腿在两腿之间,此时两腿自然,左腿直立,右腿略弯曲左脚踩地得到一个向后的力量,右腿向后,重心到达后方的右脚后退左脚后退右脚后退左脚,重心不后退右腿后撤贴在左腿前方后退左脚上身动作:退左脚,右手收缩,左手延伸,上右脚,左手收缩,右手延伸,也可以一手按腹,一手延伸。重要提示:锁步动作幅度大,流动性强。是恰恰恰的一大特点,是在舞步之间起到连接和左右交换脚步的作用。从而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性,跳的时候膝盖外露,形成拉丁交叉的姿势。 4.恰恰舞的定点转动作分解详细介绍女士以右腿为重心站立,男士以左腿为重心,双手持握,开式站立步数脚位转度节奏1 2 345女士左脚经过右脚迈到身体右侧,旋转时中段肌肉紧收, 同时左脚为重心,左侧线条略微挤压,此时右侧不必拉伸线条,两人相握的手放开以左腿为轴,从右侧旋转180度,此时左侧肋骨收缩,注意左侧胯骨有些微的向左后方延伸,右侧线条拉长,注意留头的动作。&时将身体继续旋转90度,同时将重心转移到左腿,同时两人的手恢复相握,即男士左手和女士右手完成4-&-1的恰恰基本步(合并步)身体和头同时向左旋转90度 3/42 3 4&1注:在旋转过程中,要将每个节拍的动作做得清晰明了,干脆利落而带有延伸,尤其旋转180度的速度应该快而且重心稳当,并且有清晰的留头动作。在迈出第一步时,即女士左脚经过右脚旋转身体时,脚尖不可离地,旋转迅速到位,并尽量有中间的延时步。男士和女士方向相对,即做相反方向。练习时可以两人不对面站立,而是同向站立,左侧和右侧定点转交叉进行. 5.恰恰舞中古巴断步的要诀恰恰舞中有一些简单而又表现力强的动作,古巴断步当属其中之一. 步数脚位节奏1 2 3456左脚迈前,方向往右前方侧30度,同时前腿伸直,重心前移,后腿膝盖紧贴前腿膝盖,右脚弯曲,半脚掌内侧着地。此时身体不能松懈,中段的肌肉拉紧。&时在后面的右腿伸直,重心转移到后腿,前腿脚尖绷直,脚尖着地,拉长左侧线条,胯骨不向任何方向移动,保持直立状态,并不像伦巴一样有胯骨的打开左脚打横,直接到达身体的正左侧,并将重心转移到左脚,右侧线条拉长,右脚尖着地右脚向左前迈出,重心转移到右腿,左腿膝盖紧贴后腿膝盖后侧重心后移,左腿伸直,重心转移到左腿,右脚尖着地,右侧线条拉长右脚向右侧打横,注意右脚此时并不经过左脚,而是直接到达右侧,两脚间距与肩同宽2 & 34&1注:在这个步伐中,没有很多的髋部动作,而且肋骨的左右侧挤压拉伸也较少,只有在拉长一侧线条时有一些运用。因为恰恰是表现愉悦情绪的舞蹈,动作节奏较快,而不是表现伦巴的缠绵,因此慢节奏时中段需要表现出的律动和充实在恰恰舞的基本步伐中应用不多,有起色是对于胯部向一侧打开的动作以及相应的延伸,比伦巴少了许多。上身动作:左脚上步时,右手按腹,左手延伸。右脚上步时,左手按腹,右手延伸,也可以一只手收缩,一只手延伸重要提示:古巴断裂步的节奏与时间步不同,而是直接跳“恰恰ONE”。学习这个动作必须强调的是,当上步时,大腿夹紧,重心在两腿之间,要有反身的动作,身体和脚是相反的方向的,需要上身和脚的配合。右肩向前时,出左脚,左肩向前时,出右脚。后面脚的膝盖一定要抵住前面脚的后面膝盖。否则,很难学好这个动作。 6.纽约步预备动作:右脚重心,左脚打开,形成脚掌着地,脚背崩直。步数脚位转度节奏12345上左脚右转90°,右脚膝盖靠在左脚膝盖,右手向上打开,手掌朝下右脚原地换重心左脚回来,左转90°右脚与左脚并步左脚继续向左移动,右脚打开,形成脚掌着地,脚背崩直向右旋转1/4 向左转1/4234&1反方向动作相同,方向相反。注:第1步重心完全放在主力腿上,重心在两脚之间,形成半重心,上步时有一个1/16的外开。上身动作:上左脚时,左手向前延伸,右手向右斜前上方打开,注意后面的肩膀要压住,把头抬起来,手掌朝下。左脚回来时,向前延伸的手可以用力捞过来。纽约步有三个方向的转向,一个向左1/4转,一个向右1/4转,然后回中。这6个动作熟练后可以连起来跳。结束时,可以做一个造型动作。如上左脚穿越身体,右转180°,右手向右上方伸展,手掌朝下,左手按腹,右脚弓步。 7.之字步预备动作:右脚重心,左脚打开步数脚位转度节奏123456左脚穿越身体向右前侧右转90°右脚向右侧左脚向后右脚向后右转90°左脚向侧右脚向前向右旋转1/4 向右转1/42&34&1上身动作:收缩与延伸。重要提示:第3步和第6步不要忙于移重心到后面,而是慢一点,要有延迟的感觉。重心是压在主力腿上的。跳这个动作,流动不要太大,脚要转过来。 8.恰恰舞的交叉基本步的分解动作这个动作主要是方形步变化而来的,可以连接滑门步或陀螺转。 起始时重心置于右脚,左脚脚尖着地,两脚间距离与肩同宽步数脚位节奏1 2 3 45左脚经过右脚,上到身体正前方,重心前移,在两脚间靠近前脚的位置。此时右腿在后,两腿膝盖相贴,右脚脚尖着地,也就是check重心后移,右脚伸直。这两拍得步伐和方形步相同。此时,左脚脚尖在地面上划圆,此时左脚脚尖绷直,脚尖尽量遵循比较大的圆形轨迹左脚停止,到达右脚的右后方,约45度的位置,半脚掌着地,此时两腿膝盖尽量靠近,大腿和腹部肌肉收紧右脚后撤靠拢左脚,左腿直立,右腿弯曲,半脚掌着地右脚下压,将重心向左推出,同时左脚左移,重心立于左腿,右脚脚尖着地2 3 4 &1后退向前交叉步数脚位节奏12 345右脚经过主力腿——左腿,后撤,重心后移至右腿,左脚脚尖着地重心前移至左腿,右脚半脚掌着地。此时右脚脚尖在身体右侧的地面上划小圆,和前面的步伐相比这个圆稍小,由于节奏过快,如果这个圆直径增大则可能赶不上后面的节奏到达身体的前方20厘米偏左的位置,左腿弯曲脚尖着地。此时后脚收到前脚侧左腿弯曲关闭,右腿直立时右腿向右打开23 4&1注:这个步伐中,只有重心的移动和腿脚的动作,而髋关节没有左右或上下的动作,最多也只是根据个人的身体能力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30-45度之间,身体中段肌肉紧收直立即可. 9.恰恰舞的扇形打开动作详解两人以开式姿态站立,女士的右手和男士左手拉住,女士重心在右腿,男士重心在左腿. 上一小节最后一拍时转移重心到另外一只脚.步数脚位节奏12 女士右脚后撤,男士向前上左脚女士重心转移到左脚,右脚半脚掌支撑,此时男士的check完成,双腿膝盖打直,重心向后移23 345678910女士以右脚为轴,身体向右旋转90度女士左脚在前,向左前方一个chacha此时女士双脚并拢,左腿膝盖向前弯曲,同时左臂向上打开,这个过程中,男士继续刚才的恰恰的前半方步女士左脚前进右脚前进女士以右腿为主力腿,,做180度逆时针旋转后,左脚向后退时向前一个chacha女士左腿后退打开,重心转移至左腿。这个过程中,男士做后退的半个方步,两人手臂打开,身体和手臂成扇形状&4&1 23&4&1注: 下来的步子一般接阿林曼达,或者一些表现动作都可。整个扇形打开中要注意两人的相对站位,已经男女的目光交流,当女士经过男士面前时,两人一定要目光对视。整个过程中,只有第二个小节的“恰恰”和“1”时,女士不看男士,而男士在“恰恰”时要注视女士.
律动(原地踏步),锁步,曲棍球,追步,手接手。。。。。。。。。。。。

文章TAG:怎么  分解  动作  节奏  怎么拍分解动作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