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记载,四川汉族民间舞蹈共有39种85个节目,2008年6月7日,翻山铰子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翻山铰子”就是其中之一,经平昌县发掘整理,成功申报翻山铰子舞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翻山铰子”是一种浪打铰子(铜小钹)舞蹈。

1、 翻山 铰子的介绍

发源于川东北平昌县西兴、龙岗,波及大巴山区达州、巴中、南充所辖部分县(市、区)舞蹈。相传为清咸丰年间大仙县石桥镇民间艺人冯百仁所创,历经五代,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咸丰年间,石桥著名艺人冯百仁的杂技团经常在大仙县的一些乡镇表演杂技,有一次,冯把一根红布带子绑在手上的两个发夹上,一只手固定一个发夹,另一只手击打另一个发夹,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击打。以命中为准,“翻山 铰子”是一种浪打铰子(铜小钹)舞蹈。据《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四川卷》记载,四川汉族民间舞蹈共有39种85个节目,“翻山 铰子”就是其中之一,经平昌县发掘整理,成功申报翻山铰子舞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7日,翻山 铰子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章TAG:翻山铰子舞蹈  铰子  翻山  舞蹈  遗产  国家级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