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怎样跳好藏舞

只要用心,只要自己是真心喜欢舞蹈就可以跳好

怎样跳好藏舞

2,请问藏族舞的几种体态及基本动作

藏族舞注意体态自然放松,重心微微向前倾,脚位一般都是小八字位.你说的弯腰是往前还是往后?
一方面因为他们的气候原因,地势高,气压低,他们弯着膝盖容易感觉身体好受些。另一方面,历史原因,曾经长期受到压迫(不是有个叫“百万农奴大翻身”),习惯了低头哈腰,所以就成体态那样了!还有长期是小农经济啊,经常种地劳动什么的,也总是那种体态。

请问藏族舞的几种体态及基本动作

3,有谁知道怎么跳西藏的锅庄舞吗

锅庄是流行于四川、云南的藏族地区以及西藏昌都一带的藏族民间传统舞蹈。“锅庄”一词是汉语的音译,在藏语中称为“果卓”,意思是圆圈舞。整个藏区的锅庄按地域可以分为三种:农区锅庄(玉卓)、牧区锅庄(仲卓)、寺庙锅庄(曲卓)。一般来说,锅庄舞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开头调,主要是参加跳锅庄的人相互问候、祝贺,表达对参加跳锅庄的人的欢迎之意,同时调整步伐,使双方谐调起来。第二部分是中间对答调,亦称为“问答锅庄”。有固定唱词,也有即兴创作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从古唱到今,从天文唱到地理,一问一答,步步紧逼,互不相让,常常跳个通宵。第三部分是结尾调,意即“告别锅庄”,表达这次聚会的欢乐和分别时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是跳锅庄时不可缺少的尾声。

有谁知道怎么跳西藏的锅庄舞吗

4,砸样学好藏族舞

你的问提没问仔细~ “藏族有几个组合,有那几个?” 下面事藏舞的特点: “颤”、“开”、“顺”、“左”、“绕”是各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步伐及手势: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12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成“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辗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虎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要学好,先必须掌握动作,再去练习.. 多揣摩感觉... 我跳过几种藏舞都不难...

5,怎样跳好藏族舞

跳好藏族舞蹈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即:肢体的训练、舞蹈风格的把握、动作节奏的处理。首先,从肢体训练上掌握藏族舞蹈的体态和动律。藏族舞蹈独特的体态共同特征,中心偏前,身体微前送或九十度的前俯。藏族女性的形态特征,前倾、含胸、垂臂、懈胯,在运动中习惯于将多流动、多变化的下身动作与上身动作相随,形成自然悠摆的舞蹈特点。藏族男性是以膝部以下的外开行到懈胯、垂臂的体态特征,结合下肢动作的主动,带动上肢动作的随动,形成特有的舞蹈动态。 在藏族舞蹈中,女子舞者的上身动作含蓄典雅,给人以健康和优美的感觉。女性“全身姿态要柔软”、“体态轻捷如身上无肉,舞姿柔软如腰上无骨,从背影看好像没有臂部,从前面看好像无腹肚。”而男子舞者的上身动作则非常讲究,不论手持道具与否,其“上身动作像雄狮”威武雄壮,极富有高原人彪形壮汉的气质,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恶环境的信念。关于藏族的形态美,藏文古籍对舞蹈者的形体要求有:“上身动作像雄狮,腰间动作要妖娆。四肢关节要灵巧,肌腱活动要松弛。全身姿态要柔软,表演表情要傲慢。举止要像流水缓步,膝窝曲节要颤动。脚步脚尖要灵活,普遍要求英姿雄壮。”其次,从肢体动态特征上把握舞蹈的风格特征。跳某个民族的舞蹈。就是演绎某个民族的文化。在把握藏族舞蹈的“风格”上,加强对藏族文化的了解,感受生活环境、民俗民风、宗教信仰,了解与该民族生存意识相关的东西。柔、屈、颤是藏族舞蹈内在的风韵,形成了藏族民间舞蹈“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的动作规律。同时肢体动作与节奏配合也十分重要,重拍是脚步轻快的向上提起,而不是用力的向下跺脚,在提起的同时加上身体自然的摇摆,膝部随之微微的颤动。舞者要体味气息在身体中流动,肢体动作和气息在节奏中恰到好处的融合。最后,从表演技巧上艺术化处理动作节奏。舞蹈离不开节奏,正如生命离不开呼吸。以恰当好处的处理动作节奏去构造舞蹈,就如调整了呼吸,使生命稳键而顺畅。另外处理节奏,不仅要从舞蹈本体下功夫,还要增强对音乐理论素质的培养、对充满节奏韵律生活的关照。
步法。

6,藏族的踢踏舞有什么动作要领

1、齐眉晃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动作时曲腕,屈肘,以腕带动,两手于胸前交替晃动。右手顺时针划圆,左手逆时针划圆。此动作有大、中、小之分。小于腹前和胸前;中晃的高度于齐眉;大于前上方。2、晃盖手规格及要领:一手晃,另一手曲臂立腕,手心抹,经上弧线从旁及里,形成上弧线的流动。单手的晃盖亦常见多出现于腰旁,腹前。3、髋前划手规格及要领:双手下垂,左右手先后在髋前从内向外至旁划圆。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在平面上划圆。髋前划手和齐眉晃手属规律性连接。4、前后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向前后45°摆动,手腕主动。5、横向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多为单手的横向摆动,手腕主动带动小臂,大臂附随。6、平面摆手规格及要领:两手下垂于身旁,单手起至旁,从外至里于胸前水平面摆动,手腕带动,臂附随。扩展资料:踢踏舞术语:1、自然位“自然位”是指人在生活中的自然站姿,位置相当于“正步位”和“小八字位”之间,脚尖不靠拢,两脚尖分开不大。2、扶胯五指自然合拢,双手掌心扶在腰胯两侧,肘与身体平行。这是藏族舞蹈的一种特殊叉腰姿势。3、小颤“自然位”,双膝比较松弛地上、下屈伸。是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律。4、退踏步“踢踏舞步”。站“自然位”,身体轻松自然。(以右脚为例)右脚前半脚掌向后踏一步,左脚原地轻踏一步,右脚再向前重踏一步,重心仍在左脚。三步均应踏地有声,前两步较最后一步略轻些。“退”和“踏”中间,间隔一脚距离。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藏族舞
堆谐,汉语称“踢踏舞”。舞蹈时膝关节松弛,脚下灵活,以踢、踏、悠、跳等脚部动作踏出有规律,有变化的各种节奏点来表达情感,形成堆谐朴实自如,轻捷灵活的风格特点。藏族民间舞蹈共同动律特点:膝关节分别有连续不断,小而快有弹性的颤动或连绵柔韧的屈伸。而有颤动或屈伸的步法形成重心移动,带动了松弛的上肢运动,使手臂动作多系附随而动,不能有丝毫的主动。*藏舞常用的脚位:自然位、丁字步位。常用手位:双手在胯旁或前后悠摆(踢踏舞)踢踏舞基本舞步1、第一基本步2、退踏步3、拾踏步4、嘀嗒步5、连三步6、七下退踏步7、悠踢步
藏族舞最基本的就是颤膝,在藏族舞里面几乎每个动作都有颤膝,这也是它的基本动律~你可以去看一些藏族舞的基本教学视频,文字的话比较难讲明白

文章TAG:西藏  怎么  怎样  藏舞  西藏舞怎么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