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舞蹈学生认识面部情感的表达,跳舞要怎样才有感情
来源:整理 编辑:风之神舞蹈 2025-01-06 13:39:20
本文目录一览
1,跳舞要怎样才有感情
我也是学舞的 要融入感情没错,但融入感情之前先需要外表无论你学的是什么舞,都必须把全身上下的筋绷得紧一点,下巴要高,表情是最重要的,最常见的8颗牙,眼睛要看得远,一般是望着观众席后的那堵墙。 像上面一样用力跳好每一个动作,你就会发现你的感情渐渐融入了,也会越来越喜欢舞蹈,跳得美不是什么问题。记住,无论跳什么舞都必须要用力,用心!
2,在拉丁舞比赛中怎样去让评委去看你留意你我要的是面部
你尽量站在离评委近一点的地方,你不要笑的很灿烂,会让人觉得你很假,你头稍稍抬起,,不要很夸张,微笑,不要露出牙齿,要让人觉得你很自信,不过最重要的是要跳好一点,我有比赛过,照我说的做,应该能拿高分让您的面部表情融入音乐,融入您的舞蹈动作,自然而然的喜怒哀乐,评委想不注意您都难,一般我们观看舞都时常见的面部表情有:瞪眼睛、下颚向下张大嘴、呲牙、微笑、眯眼睛、咧嘴、皱眉、挑眉等等。国内比较流行的是夸张的表情,很多人看起来瞪眼睛、呲牙表情不间断出现,有些人的情绪就比较内敛,只有细微的动作。但看人家和自己去做时却有大的不同,跳拉丁舞时该如何的去控制好自己的面部表情呢?伦巴舞建议表情淡一些,无论忧伤、感动、欣喜,都要含蓄,更多以眼神表达较好; 恰恰舞的表情就可以轻松一些,欢乐的表情要更多一些; 牛仔舞可以在欢快表情中加入一点调皮,恰恰和牛仔舞都尽量少出现很痛苦的表情; 桑巴舞得面部表情可以更多样化一些,不过也不要太刻意; 斗牛舞中可以有挑衅、痛恨的表情,不过在摆较难的动作时不要给人痛苦的表情,这样会让人觉得身体能力不够。 无论如何,都尽量不要有苦大仇深的表情,尽量能让人感觉到沉浸在音乐和舞蹈中,因为内心的情绪而反映在面部表情上。身体做着流畅的动作,可面部表情却变化莫测,会令观看的人感觉很诡异。在更多的时候,看着舞伴的眼睛,在内心酝酿着与音乐和动作一样的情绪。
3,怎么练好舞蹈基本功
不要急于求成 要坚持做些能把韧带拉开的基本训练 一点点来 不要勉强自己 因为你已经13岁了 虽然不算太晚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 太急功近利反而容易把韧带拉伤 如果天天联系 韧带大约3个月左右可以开 毯子功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 而且毯子功最好有人保护和辅导 这样练习比较好找个舞蹈老师跟着学 让她带你找舞蹈中的感觉 舞蹈并不是单纯的肢体动作的组合 而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你的思想 哪怕动作一致 但若感情不到位 表演出来的舞蹈 总会让人感觉缺失了什么最后 相信自己 有志者事竞成13岁才练基本功太晚了。如果实在要练,就每天做一做压腿、劈叉、踢腿等动作。当然,如果压不下去,不用勉强自己,天天练,自然韧带就会好很多。练基本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做好的事情,要坚持。另外推荐几个小动作,可以帮助你练基本功。1.两腿伸直,坐在地板上,腿和身体呈90°,腿要并拢。用力压脚尖,最好让脚尖完全碰地,实在不行,找一个人,屁股坐在你的脚上。2.两腿与肩同宽,两手叠在一起,向下压,身体慢慢跟着手向下压,速度不要太快,但不要碰地,手再往两腿之间伸。如果韧带比以前好了,不要停下来不练了,要继续坚持,这样才能够持久去找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舞蹈老师,进行魔鬼式训练,利用周末的时间练,大约3个月就练好了1.天天练功2.上舞蹈班3.要有自信4.每天练1到3小时,不再时间长短,要求认真我原来学过,就这样做,一定有用!!!要有恒心!!中国舞的基本功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软开度。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把身体练软,提高柔韧性。 主要有腰、腿和胯等。可以上网找一下基训课资料中的初级(一年级)的课程,有详细的训练方法。一方面是舞蹈舞姿的训练。包括古典手位、脚位;芭蕾手位脚位和一些相关的课堂训练组合,在网上也能找到相关资料。另一方面是能力和技巧的训练。有各种各样的跳、转、翻。(这些就需要专业的教师来辅导,容易受伤。)舞蹈专业非常锻炼人的意志品质,没有捷径,好的舞蹈教师不会让学生走弯路,先使学生对枯燥舞蹈基本功训练产生兴趣,逐渐热爱舞蹈专业。练的多 方法对 肯吃苦 就会有成效,祝你成功。最好还是请专业老师,因为自己练容易受伤。如果要练,那就要天天练,每天起码1个小时。(可以告诉你,有个女孩为了练基本功,每天泡在练功房8个小时。)大概3个月左右就OK。一定要有恒心,能吃苦才行!加油吧!
4,怎样培养对舞蹈对音乐德感觉
节奏、旋律、和声是音乐表现人类内在情感的三要素,而舞蹈则依据音乐所表达的情感,用人的“外在”肢体、身段、面部肌肉的动作来表现人的精神生活。在教学中“乐感”的培养非常重要。
首先要把“节奏感”的认识教给学生,使他们懂得音乐节奏与舞蹈节奏该怎样配合。舞蹈和音乐一样,也被叫做“时间的艺术”。如在训练腰部时,以训练腰的软度、力量、灵活性和韧性为目的,因此动作过程要求呼吸均匀、自然,腰部柔软自如,但又具有较强的控制力和灵活性。音乐可使用3/4和4/4拍子,慢下腰和慢涮腰要求音域宽阔,色彩丰富,音乐如能与动作十分均匀地合上节奏,对训练缓慢自如的控制能力将受益非浅。快涮腰的音乐则要有流动感,右手旋律优美,线条起伏,左手可采用和弦流动或琶音伴奏来加强音乐的动力,使音乐如动作一样,做到柔中有刚,刚柔并重。音乐伴奏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时,使舞蹈动作做得更完美、更准确。
再如“控制”,这是课堂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腿部和上身的控制,使腿静止在空中,形成各种舞姿并充分表现出美感,这种情况下,可选编艺术较高、和声织体较丰富的乐曲。另外,动作的特点是要加强腿部和上身的控制能力,因此伴奏音乐要有起伏、有动力,要连续不断地把乐曲一气呵成弹奏完。这样的控制音乐促使舞姿更优美、更抒情、更富有表现力,更可以延伸动作的控制力量和时间,以最佳的水平把动作圆满完成。
可见,音乐的节奏感与旋律线条在训练中对动作的提示、身体的位置、情绪的变化都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音乐的强、弱、高、低,旋律的起伏都会在舞者的内心产生不同的形象思维和动力。因而,学生的动作在质感上也发生着变化。在培养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同时,音乐感觉的培养与渗透是不容忽略的。
既然“乐感”的培养对舞蹈如此重要,那么培养“乐感”对学生来讲比培养“节奏感”更为重要,因为“乐感”是要全面理解舞蹈音乐的内涵。舞蹈又是“空间的艺术”,是想象的空间,是非理性的空间。这一空间它可以打破所有身体的界限,可以转化为外貌流畅的姿态进入一种永无止境的意象中去,有如光线,有如溪流,有如呼吸那样无止境地在自我完成中失去自己的意象中流畅的姿态。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外,重要的是在具体排练一部舞蹈作品时,引导他们通过想象,用他们的身体来体验,来感受,从而形成活生生的经验。
“乐感”的培养,归根到底是一个艺术素质的培养问题。在舞蹈教学中对“乐感”的培养,可以让舞蹈的苗子能在音乐的潜移默化下,逐渐做到乐中有舞,舞中有乐,声情并茂跳舞前先闭上眼睛,感受这首音乐的感情,用心体会..然后再开始带着对歌曲的理解去跳,表情动作让你看了都会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就达到了要求
还要热爱舞蹈,把你对舞蹈的热爱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多跳、多听、多看~~!!闭上眼睛,细细感受音乐中的旋律跟感觉,自然而然的就会有些变化的。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这个额~!
5,如何培养舞蹈的欣赏能力
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教育中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和情感的培养,是推进大学舞蹈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大学舞蹈教育在情感教育内涵进行了简要地诠释,分析了目前大学舞蹈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进行舞蹈观摩、欣赏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来说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戏曲界有句俗语“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老前辈梅兰芳先生也说过:“看戏不但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还可以锻炼我们的眼睛、耳朵、思想,久而久之,就可以有辨别精美粗恶的能力,这是每个演员必须注意的事。”所以说从事艺术工作的人 “不看不知道,一看开了窍”。舞蹈更是如此,舞蹈艺术家们卓越的艺术成就,与广泛的观摩是分不开的。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来说进行舞蹈观摩、欣赏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舞蹈欣赏离不开舞蹈形象,它是观众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创作者从生活中提炼,揉合了主观情感,因此获得题材,形成了主题,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出舞蹈形象。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蹉而就。本文从舞蹈感性经验的积累、全方位、多方面提高艺术修养两个方面入手对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以便舞蹈工作者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使自己具备全面的欣赏能力。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教育中加强对学生音乐素养和情感的培养,是推进大学舞蹈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文对大学舞蹈教育在情感教育内涵进行了简要地诠释,分析了目前大学舞蹈教育情感教育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进行舞蹈观摩、欣赏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来说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戏曲界有句俗语“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老前辈梅兰芳先生也说过:“看戏不但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还可以锻炼我们的眼睛、耳朵、思想,久而久之,就可以有辨别精美粗恶的能力,这是每个演员必须注意的事。”所以说从事艺术工作的人 “不看不知道,一看开了窍”。舞蹈更是如此,舞蹈艺术家们卓越的艺术成就,与广泛的观摩是分不开的。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来说进行舞蹈观摩、欣赏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舞蹈欣赏离不开舞蹈形象,它是观众进行形象思维的过程。创作者从生活中提炼,揉合了主观情感,因此获得题材,形成了主题,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出舞蹈形象。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蹉而就。本文从舞蹈感性经验的积累、全方位、多方面提高艺术修养两个方面入手对舞蹈欣赏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以便舞蹈工作者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使自己具备全面的欣赏能力。一、 舞蹈欣赏概述舞蹈欣赏指人们在观看舞蹈时所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观众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具体地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作者对这种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舞蹈欣赏不应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要通过作者和观众之间往复关系,反作用于创作者,才能体现出舞蹈欣赏的全部意义。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现状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院校的在校生,这类学生大都专业基本功扎实,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是这类学生由于从小进行专业训练的强度较大,必然导致文化水平的欠缺;另一种学生是就读于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的学生,由于这类学生生源多源于高中,所以文化素养较高于专业院校的学生,但是专业水平却远不如前者。进行舞蹈欣赏无论对前者还是后者无疑都是提高其专业能力、素养的重要途径。针对两者不同的个体因素,在进行舞蹈欣赏时对两者的引导角度可以各有所趋。针对前者,即专业院校的学生,培养这类学生的观摩能力不能是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欣赏时应多从舞蹈创作的背景,作品内涵及创作者的审美观、世界观等文化因素入手对其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多发掘作品背后的故事,并借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为今后的表演、创作奠定丰厚的文化基础;
6,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
一、在组织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
(1)在音乐节奏中进教室
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让学生按照音乐的节拍,并踏着整齐的步伐进教室,或按照音乐的节奏自由表演,强调学生听音乐并注意节奏。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按要求进教室,我就有必要请学生重新进教室,把规矩做到位为止。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进教室听音乐的好习惯。
(2)师生问好
上课时,我与学生问好都有固定的音乐,上行音阶表示起立,下行音阶表示坐下,要求起立与坐下都要做到“静”、“齐”、“快”,师生有表情地唱问好歌。
(3)用身体语言表达音乐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听音乐并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对表现到位的组及时给予整组奖励,对于低段学生,我及时指出,告诉他不够的地方在哪里。比如有的学生讲废话,不听音乐表演;有的学生顾自己玩耍,或做一些跟音乐无关的事情等情况,教师都应及时指出。
音乐是听觉艺术,必须充分利用耳朵,充分体现艺术美,所以它跟其它学科不同,每一环节都要体现美。不仅要内容美、环节美、语言美,总之处处都要体现美。所以音乐课堂上很多语言都用音乐代替,学生听音乐来行动。
二、在歌曲演唱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歌曲演唱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合唱或是齐唱都需要建立在聆听的基础上,要演唱正确的节奏、音准等也必须建立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如果不会聆听,就不能很好表现整个艺术作品。
(1)在学唱歌曲时,让学生听出歌曲的拍子和情绪。
(2)一边听歌曲,一边加乐器伴奏或律动表演,脸部表现出听到的音乐情绪。
(3)听音乐默唱或跟着琴轻唱,耳朵听音乐伴奏,轻声的演唱,听出自己的音高是否与伴奏相一致,让自己唱歌不会跑调。
(4)听自己演唱出的歌声的音量及音准和其他同学的歌声,是否和谐统一。
(5)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开始接触合唱。进行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时,演唱前先明确二个声部合在一起的音响效果,一边唱一边听一边调整合唱音响效果。在训练中,我从一个单音、一个音程、一个和弦开始入手,逐渐过渡到听一个乐句,再到听一首乐曲。多声部节奏训练对建立孩子的多声部的听觉能力是快捷的一条途径。从卡农式的二声部节奏训练入手,训练声部的稳定性,训练听觉对声部的识别、跟踪的能力,再通过不同节奏织体的二部节奏训练加强声部的独立性和声部间的合作能力的训练,感受不同节奏织体交错发声的合作美。
歌唱的听觉训练是没有捷径可言的,教师必须耐心地、扎扎实实地进行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听觉训练,培养孩子们对旋律、和声音响听唱紧密相联的听觉能力,养成歌唱中倾听的习惯。
三、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往往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或安静地欣赏音乐,我让学生用舞蹈、律动、脸部表情等表现方式来欣赏乐曲时,学生便更难做到用耳朵去倾听音乐。因此学生兴奋地手舞足蹈,课堂纪律比较混乱。在欣赏课中,我首先精心研究教材,进行有组织地教学,设计一定的教学情景,教学环节要环环紧凑,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但是,孩子对于听音乐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我还要有意识地引导,教给一定的方法,在科学的方法中逐渐养成倾听音乐的好习惯。
(1)闭眼静听
第一遍欣赏音乐的时候,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并充分发挥想象,设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要想体验作者所传达的情感,这就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倾听音乐。这样,学生才能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逐渐感知,以至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心灵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沟通。在静穆中,音乐在人的精神上空升腾、泛化,那该是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课堂上,师生表面的“静”深层的动--内心深处的感动,这何尝不是主动参与呢?这恰似音乐中休止符的作用--此时无声胜有声。
(2)抓住音乐特点听
任何一首乐曲都是由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旋律、音高、力度、音色、速度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每一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显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我充分抓住重点要素引导学生倾听音乐,并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音乐特点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并且更专注地去听音乐。
(3)有比较地听
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音乐节奏、音色、风格等等,我指导学生对音乐中不同的音色、织体、节奏、风格,有比较地听辩,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唤起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从而愉悦、轻松地进行音乐学习。渐渐地,学生就会更爱倾听音乐,这便达成一种良性循环。
(4)有“方向”地听
欣赏一首(一段)乐曲,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学生不可能完全面面俱到。只有教师有意识的,有方向的引领学生聆听音乐,这样他们就不会迷失“方向”,学生便“听之有物”,并且“耳听脑想”,渐渐地就培养了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了。
四、在音乐表现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艺术的这一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们的创造力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这无疑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在音乐课堂上教师经常要让孩子们在教室里听音乐自由表演,包括律动、游戏和创造表演音乐剧情等。表演的目的在于以动作表现对音乐的反应,只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外在形式,音乐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背景而已。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在表演中倾听。
(1)在有序中表演
表演中学生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可以是站、坐,也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自由流动,但要求快速。我说“一、二、三”后必须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不能相互碰撞。不行,再来!一定要达到要求为止。在表演时,不能说话、不能嬉笑、不能碰撞,看见对面有同学过来了要礼貌谦让,哪里有空位置就往哪个方向流动。这样学生表演肯定非常有序,真的是“动而不乱、动而有序”。
(2)自由表演
学生单个人在教室里听音乐自由表演时,一定要听音乐,要合着音乐的节拍、节奏、情绪或其他音乐要素来进行,但脚步声、拍手声等不能超过音乐,就像弹钢琴时伴奏不能“盖”过旋律一样。为了培养学生在动中专注听音乐的能力,可以把音乐突然停住,要求学生在音乐停住的瞬间把动作凝固,变成一个造型,然后让学生发挥想象:此时的你像什么?
(3)合作表演
新课程强调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所以在表演中也不乏“交朋友”。要求学生:不是跑过去对“朋友”说“我们一起表演吧!”,这样的课堂会乱而无序。而是在什么样的音乐中用什么样的身体动作走过去,用眼神和某些体态动作示意与对方或多方一起表演。学生必须随着这首乐曲柔和的情绪,用柔美的体态动作走到朋友面前一起表演,不能用活泼蹦跳动作走过去,与音乐相违背。同样,如果活泼跳跃的曲子就必须跟着音乐的节奏蹦跳过去。无论什么形式的表演只有学会善于聆听他人的想法和点子,思维会更开阔,创造的点子会更多,更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五、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
游戏是学生表现生活、学习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情感最好的外在表现,更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之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习的效率,让学生热爱学习、并且愉快学习。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是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因为学生年龄特征:天真、可爱、好动、好玩、好奇又好表现的,因此学生更乐意在玩中学、乐中学、动中学。我根据音乐特点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积极倾听音乐参与游戏来学习音乐。
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应建立在培养学生有敏锐音乐听觉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多花一些精力去研究学生,用我们的睿智走近学生,让他们知道倾听音乐习惯的重要性,而不是让他们害怕上音乐课或是在音乐课上无目的地玩。只有让孩子们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我们才能在音乐课堂中发现更多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才会有师生共同创设的音乐激情旅行,也一定能让孩子们喜欢音乐课、喜欢音乐,从而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章TAG:
如何 舞蹈 舞蹈学 学生 如何让舞蹈学生认识面部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