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什么是双臂花,请问二人转和东北秧歌的手巾花一样吗
来源:整理 编辑:风之神舞蹈 2025-05-12 17:24:46
本文目录一览
1,请问二人转和东北秧歌的手巾花一样吗
不一样,手绢花分可转不可转两种.可转的中间内置有铁丝,或中间有厚布做的小圆环不可转的中间没有,只有亮片缝制的小圆环.材料有绒布和尼龙布,普通棉布等.面料不一样牢固程度和重量就不一样.舞蹈用品店有卖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不一样,手绢花分可转不可转两种.可转的中间内置有铁丝,或中间有厚布做的小圆环不可转的中间没有,只有亮片缝制的小圆环.材料有绒布和尼龙布,普通棉布等.面料不一样牢固程度和重量就不一样.舞蹈用品店有卖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2,东北大秧歌的基本介绍
东北,年正月,无论城镇还是村屯,都有秧歌队欢快活泼的唢呐声、锣鼓声。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忙着拜年,一般从初二开始“跑秧歌”。演出形式以拜年贺喜为主。东北大秧歌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由流放到塞北的徒囚中艺人文士,将内地的戏曲歌舞带到东北,到了乾嘉时期,这种歌舞活动与东北人民的热情风格结合,形成了独具稳、梗、翘风格的秧歌舞,也渐渐形成秧歌音乐,由锣、鼓、镲、唢呐等奏出曲调。 东北地区的汉族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踩高跷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秧歌旋律流畅,节奏欢快简洁,其场面红火、舞蹈丰富。东北秧歌是北方汉族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发展到今天的一种民间歌舞。
3,请问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有哪些 急需谢谢
舞蹈知识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 东北秧歌流传于我国的东北三省。它热烈、火爆、逗趣、诙谐的独特风格特点。并且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表演形式,蕴含着关东人民的审美心态和艺术情趣。东北秧歌有其特定的,这种风格存在于各种动作之中。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阔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活泼),浪中俏,俏中艮,总体归纳为“艮、俏、浪。不管春夏秋冬都有自发的秧歌队伍在路边或活动中心翩翩起舞,如果不同秧歌队伍相逢时,就会鼓乐齐鸣,以礼相拜,接着就是一通各显高低的竞技性表演。观者为之叫好,表演者自娱其中,忘我投入,情趣万千。同时它的表演形式一共有三种:“大鼓秧歌、小鼓秧歌、地秧歌 (一)大鼓秧歌 大鼓秧歌在三种形式中流传最广,尤其以辽南地区的营口、海城及盖县等地更为盛行。主要通过使用的道具来与小鼓秧歌区分。 (二)小鼓秧歌 小鼓秧歌分“天津高跷”和“小鼓高跷”两种。表演者脚踩一尺六寸左右的木制跷腿,因为两者都以腰鼓和手锣伴奏,所以统称小鼓秧歌。 (三)地秧歌 地秧歌是一种不踩高跷表演的秧歌,现在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都属于地秧歌。地秧歌又叫“地蹦子”,主要流传于沈阳、抚顺一带。希望可以帮到你
4,东北二人转手上拿的布叫什么名字
东北二人转使用的布叫做手绢花。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属于汉族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用东北人的俏皮话说: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祝九红吊孝》、《梁塞金擀面》、《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自古以来除辽东、辽西有少量汉人外,以白山黑水为中心的广袤地区则是少数民族特别是满、蒙等骑射、游牧民族的天下。在康雍乾盛世期间,清朝实习严厉的“封关”政策,严禁汉人进入关东。康雍乾盛世过后,清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国力日弱,加上外敌入侵,“封关”政策名存实亡,导致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带至关外的。你好!是手绢,就叫做二人转手绢,和普通手绢不同,二人转的手绢有专业的,手绢质地比较厚重,一般为绒的如有疑问,请追问。
5,东北秧歌舞蹈要求内容1000字文章
http://you.video.sina.com.cn/b/9549770-1324360065.html 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踩高跷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秧歌旋律流畅,节奏欢快简洁,其红红火火的场面、丰富的舞蹈语汇、情趣盎然的姿态和灵动活泼的表演风格,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东北秧歌有悠久的历史,是北方劳动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今天的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稳中浪、浪中梗、梗中翘,踩在板上,扭在腰上,是东北秧歌的最大特点。同时,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东北秧歌的特色。 每逢重大节日,人们就会自发地组织秧歌表演和比赛。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著名,这些舞蹈生动活泼,技巧高,造型美,深受群众喜爱。动律训练,单一动作训练,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盖分花、蝴蝶花、展翅花、扬臂花、体花、碎浇花。 基本舞步:秧歌后踢步、秧歌前踢步、垫步、墩步、踢毽步、十字步。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动律a) 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 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b) 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 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的动作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的哏、俏特点。c) 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 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
6,秧歌基本步法有哪些
十字步秧歌的步法:第一拍,左脚起步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二拍,右脚向前交叉方向走,第三拍,左脚向后交叉方向走,第四拍,右脚向后交叉方向走。【教学内容】
1、舞蹈基本功训练
2、东北秧歌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身体灵活性、协调能力与柔韧性。
2、学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掌握其基本步法、手巾花拿法、耍法、扭法 并融于舞蹈组合中。3、通过舞蹈组合的学习,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东北秧歌的基本步法、手巾花拿法、耍法、扭法并融于舞蹈组合教学
【教学难点】东北秧歌的步法、耍法、扭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手巾花、琴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等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情导入。
学生随着欢快轻松的《友谊舞曲》进入基本功训练。
1、檫地。 2、拧腰。 3、压腿。 4、压后腰。 5、胸腰。
二、新课东北秧歌教学
(一)、复习上节课舞蹈,导入新课东北秧歌教学
(二)、东北秧歌教学
1、了解东北秧歌风格特点和舞蹈韵律要求。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融泼辣、幽默、文静、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东北秧歌的动作既哏又浪(即欢快俊俏之意)。花样繁多的手巾花、扭、摆、圆身以及双膝屈伸是东北秧歌的主要特点、韵律。
2、东北秧歌手巾花拿法、耍法、扭法
①拿法:A—全把握巾;B—单指贴巾;(学2种,还有握巾角)
②耍法:A—里挽花;B—外挽花(学2种,另外还有小五花、碎绕花等)
③扭法:秧歌的扭法很多。
首先介绍手巾花扭法
A_单臂花;B—交替花;C—双臂花;D—十字花;E—展翅花;F--砍巾花;G--背巾花
再介绍身体扭法:主要由左、右摆动和 前后扭身既画∞字组成。
A—前后扭身韵律;B—左右横摆扭身韵律;
3、东北秧歌步法以及步法与手巾花配合学习
①:脚的屈膝与压脚跟(顿步)—顿步扭身、顿步背巾、顿步砍巾花
②:十字步 ③:颤步双花、颤步背巾 ④:跳步双臂花
4、东北秧歌舞蹈组合教学(过程中配音乐,由慢到快)
前奏:[1X 8拍]于三、七点准备出场
一段:[2X 8拍]顿步砍巾花出场再转向一点
[2X 8拍]颤步双花变颤步背巾
[2X 8拍]顿步砍巾花自转一圈
二段:
[1X 8拍]向左跳步双臂花1X4拍—向右跳步双臂花1X4拍
[1X 8拍]面向5点左跳步双臂花
[1X 8拍]顿步扭身、双手叉腰
[1X 8拍]踏步十字花
5、集体配合音乐练习,老师看学生动作后再纠正不正确动作。
1、配音乐训练,教师领跳。秧歌舞蹈动作的基本步法:
a) 压脚跟:不同脚位的压脚跟。如正步、小踏步、大八字步、弓箭步等。压脚跟时后半拍双脚跟提踵,前脚掌着地,双腿挺膝。前半拍迅速双脚落脚跟,提起脚跟的时间要短,落地的时间要相对的长一些。
b) 双膝屈伸:不同特点的双膝活动。硬屈伸时双膝快速屈伸并富有弹性;软屈伸时膝关节的屈伸要有内在的柔韧感,音乐重拍的动作身体重心向下;挺膝时双膝挺直以示动作的哏、俏特点。
c) 上身动律:东北秧歌的身体韵律主要是左右摆动和前后扭动。横摆身是身体的左右两侧胸腰交替提压,形成上半身的左右横摆。前后扭身是以腰为轴,以肩为主身体左右两侧交替前后扭身,肩与上身扭动形成一体,胯不要扭动,如肩的交替前后划圆即右肩带动上身后走上弧线到前方,同时左肩走下弧线到后方。
拓展资料:
秧歌演出形式以拜年贺喜为主。在城镇,秧歌队要到当地官署和商家铺户以拜年名义演出,在农村则是坐着大车到附近的村屯,在村公所或富家大户宅院中演出,也有登门拜年之意。这种演出,受拜者要预备烟茶款待,并在秧歌队临走时给“秧歌头”赏钱,有的还要管饭。
所以秧歌队拜年事先已选好对象,起码是要给得起赏钱的才能去,否则人吃马喂各种费用就难以开销了。当然,演出时当地男女老少都可以白看热闹。过去农村过年,一是图“喜兴”,二是讲面子。
秧歌的历史秧歌源于汉民族宵节庆时的集会表演,至今已有千年。秧歌队通常扮作生活中或历史神话的人物或方阵,由领舞者指挥,集体走出各种队形或图案,传统花样的二龙吐须,卷白菜心,基本动作较简答,仿造民间劳作的基本动作。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秧歌
文章TAG:
东北秧歌什么是双臂花 请问二人转和东北秧歌的手巾花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