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胶州秧歌的表演形式分为

小调秧歌和小溪秧歌。胶州秧歌又名秧歌舞、阳沟戏,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2006年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胶州秧歌有六个行当,两种表现形式,两个流派,一套表演习俗。这六个行业是泥水匠、翠花、扇女、萧炎、木棍和鼓。两种表现形式是小调秧歌和小戏秧歌。小调秧歌是胶州秧歌舞蹈的部分。常见的阵型有十字梅花、四门斗、二门、正反挖芯、大摆队、绳头。

5、 胶州秧歌独舞有哪些

舞蹈胶州秧歌女独唱的一片绿叶胶州秧歌女独唱的《柳吟的梦》胶州秧歌女独唱的《雪中的梅》/第七届李涛杯胶州秧歌独唱《雪中的梅》。胶州秧歌独舞有六个职业,分别是泥水匠、翠花、扇女、小燕、棒槌、鼓。两种表现形式是小调秧歌和小戏秧歌。

主要动作舞蹈有《翠花三步扭》、《扇扑》、《小人三步扭》、《棍花》、《丑鼓八态》等。音乐由打击乐、唢呐牌、民歌组成。小戏秧歌的原创剧本有72个,如《裂脚》《捣腾》《送女儿》《炊事班》等,都是口头创作。大部分已经失传很久了。现在能回忆起来的只有30部,2012年已经整理了10多部。扩展资料:胶州秧歌从艺术形式和门类上来说是一种戏剧,而不仅仅是舞蹈和唱腔。它有剧本、道具、曲牌、演员,是一种活泼的音乐形式。

6、 胶州秧歌是哪个民族的 舞蹈

胶州秧歌是当地的传统舞蹈。胶州秧歌是山东省的传统胶州市舞蹈。胶州秧歌又名地秧歌、润秧歌,是山东省三大秧歌民俗之一舞蹈。胶州秧歌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清代胶州包延屯1764年赵、马逃往关东,沿途乞讨、唱歌,逐渐形成了一种歌舞形式。回到家乡后,经过多年改进,于1863年成型。舞蹈,歌唱和伴奏都有一定的形式。

后来在1991年,胶州秧歌获得了“中国首届秧歌大赛”优秀奖。2006年,胶州秧歌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发展历程:唐宋时期胶州码头经济达到顶峰,催生了胶州秧歌剧。胶州与大江南北的贸易往来,进一步丰富了秧歌剧的表演形式和内容。江南曲牌中的“南宫”都具有南方地域特色。胶州秧歌剧中女演员的服装是粉色和草绿色,“鼓”的服装是棕色,“翠花”和“扇女”使用的道具是折扇。

7、 胶州秧歌 舞蹈特点

胶州秧歌是一种野生秧歌。很多人称之为武秧歌,是山东省最重要的秧歌之一,受到了很高的关注,很多人好奇胶州秧歌舞蹈有什么特点?胶州秧歌的特点是运用各种类型的曲牌,从而形成了一种曲牌风格的音乐,主要由11种风格完全不同的曲牌组成,通常以调号为主。另外,胶州秧歌还将以上虞模式和十字模式的形式呈现,这也是胶州秧歌舞蹈的特色。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ppt  胶州  舞蹈  胶州舞蹈ppt  
下一篇